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0-31 12:40:29
責任編輯:任楓楓
彭山區環衛工人正在打掃公廁外地面衛生。
蘇軾公園公廁洗手臺干凈衛生。
編前語
公廁雖小,卻關乎民生。公共廁所不僅可以為廣大市民提供便利,同時也為城市文明衛生建設打開一扇窗口。過去,市民在眉山城中逛街游玩,往往會因為公廁不好找、如廁體驗差而影響其居住的幸福感。隨著“雙創”工作的開展,我市積極推動“廁所革命”,對市場、公園、街道等地的公廁進行大力改造,徹底告別了過去的臟亂差,改善了環境,提升了民生品質。
如今,許多眉山市民見證著“廁所革命”帶來的細微變化。這些小變化,改善的不僅是群眾的如廁體驗,更是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近日,記者走進我市部分公廁,去感受讓“方便”更方便的變化。
市場內的公廁不再臭氣熏天。
核心詞 改造 公廁環境更清新
10月29日,記者在眉山城區眉東大市場公共廁所看到,灰白的瓷磚,干凈的便池,每個隔間內的衣帽掛鉤、沖水箱、紙簍一應俱全,白底綠框的文明告示牌、公告欄整齊排布在墻上。門口,配套修建的洗手池干凈整潔。
“我每天都會來這個市場買菜,有時候會去上廁所。經過升級改造后,廁所真的干凈又整潔,管理得也規范。”經常在眉東大市場買菜的市民王箭稱贊道,廁所外貼有男女廁指示標志,還設置了無障礙衛生間,配套設施也一應俱全,廁所管理制度也掛在墻上,“上公廁不用捏著鼻子進,捂著鼻子出了。”
煥然一新的市場公廁。
這間位于市場內的公廁升級后,地磚、墻壁、洗手臺等全都鋪設一新。“以前是一排長通槽式的旱廁,里面臟得沒法下腳。”在公廁不遠處賣菜的攤主周金茹介紹,以前公廁一旦斷了水電,里面不但漆黑一片,而且積水嚴重,管道堵塞,糞便堆積,人們經過時就得捂著鼻子,更別說進去“方便”。“現在真的很干凈,水沖式隔間,沒有異味了。”周金茹說。
據眉東大市場管理人員祝玉林介紹,為了提高市場經營環境,積極投身全市“雙創”工作,該市場從今年3月就開始全面改造升級。其中,公廁主要涉及漏水屋面的修繕、滲水墻面的刷新甚至重造,原有的旱廁坑位打掉之后安裝上便盆和沖水箱,加上了蹲位之間的隔斷,并安置配備了衣帽掛鉤等設施。同時,清理了糞池,疏通下水管道,并根據情況將其逐步接入城市排污管道。此外,還安裝了防“四害”的設施,增加了殘疾人專用蹲位。“升級改造后,我們還配備了專人每天對廁所進行清理,建立了常態化管理制度,來保障市場內的公廁既便民又干凈。”祝玉林說。
記者 蹇瑋杰 文/圖
公廁內的自助售紙機和烘手機。
核心詞 顏值 如廁體驗更舒適
廁所關系著群眾最基本、最細微的生活需求。 公共廁所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可以檢驗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生活品質。10月30日,記者走訪調查了眉山城區部分公共廁所,見到升級改造后的公共廁所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環境衛生狀況大為改善,“顏值”全面提升。
公廁內的除臭機。
“我家離蘇軾公園不遠,我和老伴經常帶著孫子來這里散步休閑。這里的公共廁所環境越來越好了,大大方便了市民。”市民鐘女士說。
不僅蘇軾公園內的公廁煥然一新,眉山城區其他公廁同樣發生著“顏值”變化。在文安路旭光小區北門對面的公共廁所,洗手臺、地面、隔間內部等處干凈整潔,沒有衛生死角。這座公共廁所還特別設置了第三衛生間,為協助老、幼及行動不便者使用。
記者 肖倩 文/圖
升級改造后的彭山區氣象局旁公廁設計了無障礙走道。
核心詞 新建 城市功能更完善
公共廁所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城市的方便性和完善性。作為我市“雙創”工作主陣地之一,彭山區高度重視該工作,按照“廁所革命”的要求和標準,今年該區將新建12座公廁。
10月29日,記者從彭山區相關部門獲悉,按照計劃進度,該區已建設完工8座公廁,另外4座公廁正在加緊有序推進。
當天,記者來到彭山區位于彭溪河B段的帶狀公園,只見公園中央處矗立著一棟嶄新的公廁建筑,別具一格的設計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走近一看,公廁入口設計非常人性化,斜坡設計有利于殘障人士的出入,內部除了常規的廁所設施以外,還安裝了殘障人士專用廁所位。
“外觀挺漂亮,內部非常干凈,設施設備也齊全。”正在公園內散步的市民劉文珍笑著說,“現在,我們在公園里散步很安心,不再為找廁所著急了。”
據了解,這座公共廁所伴隨彭溪河景觀改造工程一起建設,2018年底建設完畢,今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對外開放使用后,該公廁管理處制定了管理細則,配備了專人負責管理,確保公廁衛生達標,保障設施設備運行,不斷提升公廁管理和服務水平。
彭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開展“廁所革命”決策部署,彭山區采取“人流聚集、片區建設、一園一廁、個性設計”的方案開展彭山城區公共廁所建設工作。除此之外,為保障多渠道有效供給,該區還鼓勵積極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大型商場、賓館、餐飲場所等向公眾開放自有廁所。
記者 孟飛 文/圖
干凈整潔的彭祖廣場公廁。
核心詞 便民 市民生活更便利
10月29日,記者在位于彭山區古城北路氣象局旁的公廁內看到,經過升級改造后的公廁內設置了供殘疾人、孕婦專用的坐便器,配備了衣帽鉤、如廁紙盒、洗手液、烘手機以及專用電熱噴香等設施。除了硬件設施的提檔升級外,廁所內還設計了文化墻,傳遞出“長壽之鄉”的文化氣息。
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人性化的如廁條件……自今年年初免費開放使用以來,這座經過升級改造后的公廁受到了眾多群眾點贊。市民郭瑞表示,以前公廁沒改造的時候,一到夏天這里就很臭,公廁里也不干凈。經過改造后,公廁環境干凈很多,改變了“一如廁就蠅蟲圍繞”的“尷尬”現象。
小廁所體現大民生。為扎實穩步推進全市“雙創”工作,自去年以來,彭山區以讓群眾受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針對城區公廁設施設備老化破損嚴重、部分功能布局不合理、通風條件差等實際情況,全面啟動升級改造工程,進一步強化城市功能和品質建設。目前,包括古城北路氣象局旁公廁、彭祖廣場公廁、彭溪湖公廁在內的3座公廁已經完工并向市民免費開放使用,彭祖大道553號公廁、水印長灘公廁即將完工。“抓好城區廁所升級改造,有利于迅速緩解我市公廁數量偏少、布局不合理,市民、游客如廁不方便等問題,有助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助推‘雙創’工作落實。”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梁昊 文/圖
彭山區氣象局旁公廁內部設計有文化墻。
“廁所革命”讓“方便”更方便
過去的公廁長時間無人管理,已成為臟亂差的代名詞,許多人萬不得已才會選擇去公廁“方便”。這也是我市“雙創”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難點。公共場所特別是人流密集的沿街沿路或農貿市場、公園等場所,有沒有設置便利潔凈的公共廁所,歷來受到廣大市民的關注。
為更好回應并解決群眾的迫切需要,在今年20件民生大事中,我市將“廁所革命”列為其中一項,投資上千萬元,在全市新(改)建公廁264座,新(改)建農村戶廁885戶。同時,在公廁建設改造過程中,注重改善外部環境,相關配套設施更加人性化,服務功能更加完善,女性、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如廁便利性明顯提高。做好“廁所革命”這項民生工程,不僅改善城市環境,還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環境。
公廁改造,不僅讓市民在城市生活中“方便”更方便,提升了幸福感和獲得感,而且這也是一件關乎市民生活品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實事好事。我們期待著,隨著“雙創”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全市文明衛生建設能再上臺階。
蹇瑋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