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0-10 09:31:03
責任編輯:雷堯
仁壽烈士陵園擴建后鳥瞰效果圖。
群眾在紀念碑前默哀。
仁壽縣烈士陵園大門。
烈士墓碑。
群眾在陳列室聆聽烈士故事。
瞻仰烈士墓。
觸摸滄桑歷史,常懷深刻崇敬。在烈士公祭日前,記者走進仁壽縣烈士陵園,重溫感人故事,與讀者共同懷念先烈,感恩他們用熱血和生命、用無私奉獻,為今天的美好生活貢獻了一分力量。
眉山網記者 邱文清 羅俊涵 郭僑 雷同 文/圖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國慶前夕,仁壽縣不少單位和鄉鎮以烈士陵園為陣地,伴隨著莊嚴的國歌聲,開展祭奠英烈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踏進烈士陵園,秋季的微風已經帶了陣陣涼意,蒼松青翠,筆直挺拔,石階寂靜,默默無言。當天,仁壽縣工商聯組織的祭奠英烈活動剛剛結束,來自該縣祿加鎮衛生院開展“初心教育”的隊伍又走進了這里。
“隨著縣委縣政府對烈士褒揚工作的重視,近年來,每到清明節和烈士公祭日,烈士陵園幾乎人流如織?!痹摿陥@管理所所長毛德彬又忙碌地開始了第二輪活動。他跟隨祿加鎮衛生院一行,唱國歌、默哀三分鐘、向烈士獻花……每個流程雖然都重復過很多遍,但仍然懷著滿腔敬畏,認真而嚴肅。
解放戰爭以來,仁壽共有902名烈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首首時代的贊歌。
毛德彬帶領大家走進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只見陳列館大門口的展板上寫著一句話:“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行吧!”走進陳列館,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到新中國的成立,從戰爭年代到和平年代,毛德彬對烈士故事如數家珍,向眾人一一詳細講解。自從1993年擔任所長以來,毛德彬已講解了500余場,其中,一天最多講解7場。
“楊勇為烈士犧牲后,他的兒子接過了鋼槍,繼續傳承著父親的精神;袁本林烈士的女兒今年考上了大學……”隨著參觀接近尾聲,祿加鎮衛生院的張濤卻還沉浸在英雄故事里久久不能自拔。張濤因從小在外求學,當天是第一次走進烈士陵園。他深有感觸地說道:“以前都是在書本上了解英雄,今天近距離地聆聽英雄故事,心里頗為震動。英雄,值得被永遠銘記。”
是烈士長眠之地,也是愛國主義教育陣地。仁壽縣烈士陵園地方雖小,但卻是英雄的精氣神聚集之處,意義非凡。不僅單位和社會組織會前往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現在越來越多的群眾也會自發前往祭奠烈士,洗禮精神。據統計,該陵園每年接待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社會團體250余個8000余人次,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的愛國主義情懷,激勵了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干事創業精神。
“為了讓烈士陵園更好地發揮作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力度一直不減?!泵卤蚪榻B,2008年汶川地震后,烈士陵園的紀念碑經歷了一番“改頭換面”,水泥加瓷磚的外觀全部換成了大理石,看起來更加沉穩莊重。預計明年,烈士陵園將進行墓區和紀念場所擴建工作,并修繕上山道路和停車場,讓烈士安息的地方煥發新顏,讓不死的精神繼續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仁壽兒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