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0-01 12:19:47
責任編輯:任楓楓
開放發展以竹為媒聯通世界。徐鵬 攝
地方名片
青神縣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33年)建政,以崇祀蠶叢氏“青衣而教民農桑,民皆神之”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這里山清水秀,地靈人杰。為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求學、初戀之地,以一方水土成就一代文學巨匠,“喚魚聯姻”流傳為千古佳話。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詩仙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時,曾在此吟下“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千古絕唱。黃庭堅、陸游、范成大等歷代文人流連于此,積累了悠遠厚重的人文底蘊。
瞄準建設幸福美麗青神總體目標,近年來,青神縣不斷突出以機械產業為主的現代工業業態、以竹編產業為主的文化旅游業態、以椪柑產業為主的特色農業業態,立足“互聯網+”搭建平臺,以項目為抓手,以園區為載體,以服務為保障,發揚敢為善成精神,以干圖強,不斷激發縣域活力,實現了全縣經濟社會高速高質發展。先后獲得了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竹編制品出口基地、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全國機械產業集群百強縣、中國椪柑之鄉、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等“國字號”殊榮。
青神交通正式進入“高鐵時代”。
青神縣
岷江悠悠東逝水,見證了蠶叢大地上的熱血兒女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翠竹蒼蒼繞中巖,見證了青神發展70年的春華秋實,滄桑巨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青神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在搶抓機遇中干事創業,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前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人民生活日趨美好,社會事業繁榮興旺,譜寫了發展奮斗的華美篇章。
七十年后再出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神縣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為開創新時代幸福美麗青神建設新局面而不懈奮斗。
青神縣漢陽鎮向陽村一景。
□中共青神縣委、青神縣人民政府
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風化雨。青神與祖國同行,開放發展敢為善成,人民生活日趨美好,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繁榮興旺,綜合實力穩步提升。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79.1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7067元,分別是1949年的703倍和236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5.03億元,是1962年的510倍;三次產業結構從1949年的91.7:4.7:3.6優化為12.5:42.9:44.6。
從嚴治黨有深度,建設清廉青神。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堅持把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作為青神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實施“新時代先鋒工程”“戰斗堡壘工程”“優才工程”等,“智慧黨建”全面覆蓋,跨村聯建黨組織、機關黨建、社區黨建走在全市前列。監督執紀問責有力,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全面加強,“八項規定”精神落地見效,正風肅紀持續深化,全縣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經濟發展有活力,建設產業青神。自20世紀60年代,3個軍工企業入駐青神拉開了青神現代工業發展的帷幕以來,青神工業經歷了“全面起步、加快發展、轉型提質”三個階段。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先后引導德恩精工、青城機械、四川丹甫等一批骨干企業發展壯大,打出了一張“全國機械產業集群百強縣”的名片。到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戶,工業增加值31.72億元,立足機械產業成功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建成全球最大的標準傳動件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小型制冷壓縮機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實木機床研發生產基地和西南地區最大的地面航空設備研發生產基地。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青神竹編躋身全國區域品牌百強榜,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高標準舉辦國際(眉山)竹產業交易博覽會,積極參加2019北京世園會、廣交會、西博會等重要會節活動。竹編產業園區獲評“國家青神竹編產業示范園區”,青神獲得“國際竹編之都”“全國竹子技術培訓基地”“國際竹藤組織竹產品展覽基地”稱號,“青神竹龍”成功申報“最長竹編舞龍”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青神竹桶”成為世園會開幕式共培友誼綠洲活動中國家領導人植樹專用桶。椪柑產業做優做強,成立青神晚熟椪柑產業聯盟,構建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成功入圍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縣,獲評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持續發展有保障,建設宜居青神。啟動實施岷江流域生態屏障項目,開展“綠滿青神”行動,建成中國首家竹林濕地公園,2018年全縣森林面積18396.2公頃,森林覆蓋率47.56%,“山水園林宜居城市”已具雛形。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八大戰役”,“散亂污”企業整治經驗全省推廣。企業環保意識明顯增強,環龍新材料為全省唯一同時獲評“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兩項國家級認證企業。70年巨變之后,青神結束了無橋梁、國道、高速公路、鐵路、公交車的歷史,到2018年年底,全縣通公路的行政村達100%。國道245、省道103、省道307、省道401、成綿樂客運專線、岷東大道等從縣域經過,青神實現了從“四塞之固”到四通八達。城市管理規范精細,城市配套設施日漸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域鋪開,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省級園林縣城、省級環境優美示范縣城,漢陽湖景區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景區,新路村、甘家溝村、萬溝村獲評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
民生福祉有提升,建設幸福青神。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保障性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人群全覆蓋。青神縣農民工服務之家獲評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經驗全國推廣。鳳陽、建華、建川、文林社區成功創建省級養老服務示范社區。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成都藝術職業學院落地青神并升格為本科職業學校,實施教育“四名工程”,實現教育內涵發展、學校特色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非遺文化保護和傳承接續有力,綜合性書屋建設全市領先。
站在新起點,青神緊盯市委提出的“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目標,發揚敢為善成精神,推進開放發展,聚力打造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環成都最美森林城市、開放發展的國際竹藝名城。
做特產業,建設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以建設全國特色機械產業示范園區為抓手,推動機械產業高質量發展。瞄準打造全國機械產業發展特色縣目標,以打造“一園兩中心”為重點,構建“一園一平臺三中心五基地”產業格局。以建設國家青神竹編產業示范園區為抓手,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盯緊打造全國竹產業經濟強縣目標,構建“一城兩鎮四帶”產業格局。堅持打造中國知名椪柑之鄉目標,深入實施“雙品雙晚”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由增量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構建“一園兩片三基地”產業格局。
做美城市,建設環成都最美森林城市。深入實施綠滿青神行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縱深推進創森“九大工程”,持之以恒抓好春季、秋季綠化工作,增加城鄉綠色空間,改善城市綠地質量。推進通道綠化和岷江生態走廊建設,加快實施岷江流域生態屏障項目,補植新造風景林和生態林。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打響垃圾、污水、廁所、治亂“四大革命”,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留住鄉愁”,打造代表和彰顯青神生態美、人文美的美麗鄉村。依托2個AAAA級景區和1個AAA級景區,積極搶抓全省打造大峨眉、大竹海國際旅游線路機遇,著力打造一批旅游名鎮、名村,推進鄉村振興。
做強優勢,建設開放發展的國際竹藝名城。搶抓省委“突出南向”戰略機遇,加快構建“融入成都、聯通世界”開放發展格局,從思路、理念、產業等方面融合對接,積極融入成眉同城化一體化發展,爭取在區域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人才流動上重點突破,在工作標準、公共服務、制度保障等方面對標提升。瞄準“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青神”產業合作模式,深化產業合作、承接產業分工。以竹為媒聯通世界,深化與國際竹藤組織及其成員國合作,做大做強“一帶一路”竹藝文化發展聯盟,積極申報四川(成都)自貿區竹產業海關特殊監管庫專屬口岸,加快發展跨境電商貿易。積極參加廣交會、西博會等專業商貿展會,大力開展對外經貿交流活動,鼓勵縣內企業與沿海發達地區開展廣泛區域合作。持續做優營商環境。深化對內開放,持續用力優化社會發展環境,暢通政府與民營企業、小微個體對話交流渠道,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窗式”辦理制度,提供“容缺后補”“紅色代辦”服務,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打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本版圖片均由青神縣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