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9-25 10:17:33
責任編輯:羅思源
潤澤鄉間歲月流逝 根扎山區初心不改
——記省優秀共產黨員伍萬銀
眉山網記者 殷勇
“他做的事,都是平凡的小事,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業績,但就是這些平凡的小事,他一做就是43年!”這是“中國好人”“四川省優秀鄉村教師”“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伍萬銀的真實寫照。自1976年到洪雅縣瓦屋山鎮沙灣村小學任教以來,他43年如一日,以綿薄之力,堅守著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以不變的信念陪伴著大山里的孩子們。
堅守山村 用愛溫暖上學路
沙灣村,洪雅縣瓦屋山鎮一個偏遠的小山村。1976年,伍萬銀主動申請到該村小學任教,并擔任學校主任教員?!拔沂巧嚼镩L大的孩子,更能了解山里娃對知識的渴求。只要我還走得動,孩子們需要我,我就要把他們送出去?!蔽槿f銀說,這是他的初心。
留在大山里讀書的孩子,家庭條件都很差,多是留守兒童,伍萬銀很心疼這些孩子,盡可能多地給他們溫暖。1997年4月,學生魏容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改嫁離家,只留下她與70多歲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面臨失學。伍萬銀帶頭捐款捐物,并號召全校師生資助她,解決了魏容上學的困難。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伍老師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多方求助,解決了我的上學問題?!比缃?,魏容已長大成家,每每談及此事,仍對伍萬銀充滿了感激之情。
2006年,學生馮孝飛父母因病雙雙亡故,家中只剩下了他與年僅14歲、還在讀初中的哥哥,同臥病在床多年的奶奶相依為命,面臨失學。伍萬銀上門關心馮孝飛,并捐錢讓其到校讀書。接著,伍萬銀又四處聯系愛心人士,幫助馮孝飛上學。如今,馮孝飛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了高中。
“伍老師是我心中的‘人生標桿’,在他的幫助下我才能有繼續學習的機會。我會努力學習,希望能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伍老師及眾多愛心人士的關心。”談及伍萬銀,馮孝飛也充滿了感激。
大山里,經常下雨,氣候潮濕,路滑道險。伍萬銀還經常燒上爐子為孩子們烤衣服、烘鞋子;午飯時,他給孩子們熱飯菜、燒開水;放學后,他帶著順路的孩子一起回家,讓山路間充滿著歡歌笑語。
教書育人 舍小家顧大家
教書育人,為了大山的孩子們,伍萬銀也留下過遺憾。
2010年4月,伍萬銀的岳父突患重病,到雅安住院。正是上班期間,伍萬銀沒有到醫院看望過一次。本想利用星期天去看望老人,沒想到老人提前去世了。下葬那天,伍萬銀也因上課沒有去見老人最后一面。為此,妻子不能理解,一直埋怨他。經過很長時間后,夫妻關系才得到緩解。
“一直以來,我心中都存有愧疚,覺得對不住岳父。但是,一想到自己請假,全校十幾個學生就要放假,要影響學生的學習,影響學校工作的開展,我就始終放不下?!蔽槿f銀說。
在山區教學,條件艱苦。2011年5月,由于山路濕滑,伍萬銀在上班時摔倒,腳部踝關節骨折。為了不影響學校教學工作,每天早上,他讓兒子開車將他送到學校,拄著拐杖到教室上課,放學后,又讓兒子開車去接,沒有請一天病假。
2015年,他在上班的路上不慎摔倒,右手肘關節粉碎性骨折,當天仍堅持上完課才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需手術切除碎骨,住院2個月。為了學生,他不顧勸阻,毅然回校上課,直到考試結束才住院治療。由于沒有得到很好的療養,導致終生殘疾。
當問及他為什么這樣堅持,伍萬銀說:“我一個人請假,十幾個娃娃就不能上學,不能因為自己一點小事,就耽誤了這么多孩子?!?/p>
為了學生,為了學校,伍萬銀多年來都是這樣對待自己的:舍小家顧大家,苦自己為他人。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伍萬銀用他樸實無華的言行,感動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和家長。
歲月流逝 不變的是初心
生活中,每個人不僅會面臨很多的壓力,也會面臨很多的誘惑,想要做到保持初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2017年9月,伍萬銀正式到了退休的時間。本該安享晚年的他被當地領導、村民極力挽留,希望他再堅持幾年,把學校的孩子們帶出來。
是走?還是留?看到天真的孩子們,為了當年“只要我還走得動,孩子們需要我,我就要把他們送出去”的承諾,伍萬銀毅然決定,退而不休,返聘任教。
當時的學校只有他1個老師,6個學生。盡管這樣,伍萬銀卻并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學校的事情總是做到身體力行,每天總是在所有學生之前到校,檢查學校各個方面有無不安全的因素,然后帶領學生一起勞動,打掃校園內外清潔衛生。教育教學中,他更是嚴格要求自己,備課認真,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而有效,作業批改仔細,發現學生有問題,及時采用一對一方式進行講解。
直到2019年9月,當他所教的6個學生到了瓦屋山鎮中心小學讀書,伍萬銀才圓滿完成了他43年來堅守山村小學的光榮使命。
在43年的教學生涯中,伍萬銀所教的學生成百上千,村里有一些村民祖孫三代都是他的學生?!拔抑砸惠呑訄允厣碁炒逍?,就是希望孩子們有書讀,讀好書,能走出大山,享受更好、更有質量的生活,成為社會的棟梁?!蔽槿f銀說。
春迎鮮花、夏沐風雨、秋聞桂香、冬披風霜,43年來,伍萬銀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人生,澆灌著一顆顆幼苗,譜寫著一曲平凡而感人的奉獻之歌,用他那已顯蒼老但仍然挺直堅強的身軀,撐起沙灣村小的那片藍天,用自己一生的堅守和奮斗詮釋著“不忘初心”的含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