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15 09:10:36
責任編輯:雷堯
《創森進行時 我們在路上》系列報道③
東坡竹園。
馬莉 眉山網記者 王允浩 文/圖
森林城市建設期間,我市新增城市公園綠地10000余畝,建成東坡城市濕地公園(二期)、濱江公園、櫻花博覽園、田錫水景公園、齊樂公園等多個大型公園,全市各類公園增加至138個。
近年來,眉山充分利用市域山、水、城、田、林有機結合的自然稟賦,深入實施“千湖之城、綠海明珠、百園之市”三大工程,構建“三山三水、百園百廊、千湖千村”的城市秀美生態空間。
提升公園品質
讓城市更宜居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將眉山定位為“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范市”,有利于眉山在國際國內更大空間、更寬范圍內配置優質資源,更有利于眉山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眉山特色”的要求,打造現代公園城市。
2014年,我市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2016年,眉山被亞太旅游協會評為亞太地區(二三線城市)首選旅游目的地。2018年以來,構建了以城市綜合公園為主,社區公園、專類公園、帶狀公園為輔,配套農業休閑觀光園的城鄉公園格局,實現了發展與生態良性互動、歷史與現代傳承融合的美好愿景,切實增強了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其中,洪雅縣更是成功創建為全省公園城市建設試點縣。
“眉山建設公園城市具備深厚的生態底蘊?!笔凶〗ň窒嚓P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大力推進“綠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園之市”建設,為建設公園城市交織出了一幅山水交融、翰墨飄香的美麗畫卷。
我市堅持“優化公共配套服務、優化綠色生活方式、優化城市生活治理”,構建綠色宜居的生活空間;堅持做足“綠”、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做實“產”,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提升公園品質為核心,2018年新建續建南湖公園、上臾灣公園、濕地公園2期、蘇母公園、仁壽縣柴桑河和泉龍河河體整治項目、彭山區仙女湖森林公園、洪雅縣青衣江濕地公園、青神縣金牛河公園等項目33個,完成投資約16.9億元,建成公園10個。2019年計劃新建成公園12個。預計到2020年,我市各類公園達到160個,最終實現“主城區和縣城公園綠地全覆蓋、一鎮一園”的目標。
做好“綠色”文章
夯實發展底色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打造公園城市最重要的品牌支撐。因此,要在打造公園城市的進程中做好‘綠色’大文章?!笔凶〗ň窒嚓P負責人表示。
如何做好“綠色”大文章?首先要增加綠的規模。以森林進城、森林環城為重點建設城市生態綠廊,擴寬行道樹寬度,加快森林廊道建設。嚴格按照《眉山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1—2020)》對主要道路、河流兩側進行綠地控制,依托綠道網絡串聯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和城市公園,形成覆蓋全域的林帶網絡。構建微綠地促進綠化進社區、小區,鞏固提升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促進新舊城區生態空間的均衡配置。充分利用生態景觀竹林對城市生態提升和品牌塑造的重要作用,培育和打造青神縣濱江新城等具有竹藝文化特色、竹藝觀賞價值和竹林生態功能的特色綠地、綠道。
其次,要打造綠的品牌。按照“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要求,加快建設城市生態屏障、生態廊道、生態景觀。要深入推進“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市、縣級森林小鎮,縣級森林村莊(社區),縣級森林小區,縣級森林人家”六級創建體系建設,形成六級森林城市創建主體、梯次綠色發展的生動局面,全面夯實創建基礎。要加快推進創森“十大工程”,積極開展創森“四大活動”,激發全市森林城市建設活力,夯實全市綠色發展的生態本底。
據介紹,在宜居宜業宜商現代公園城市建設中,我市將布局功能完善、疏密有度、山水林城交融的特色組團,重點發展文化藝術、體育娛樂、教育醫療、商業服務、大數據等高端現代服務業,構建“園與城市相融、人與自然共生”的美麗眉山。確保到2021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3%,森林蓄積量達2269萬立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平方米以上,公園城市特點初步顯現,生態優美、生活優質、生產優化的大美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