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14 10:47:22
責任編輯:任楓楓
外賓品嘗丹棱不知火。
漫步古老村落、體驗民俗文化、感受古風古韻……6月12日,參加“文化2030|城鄉發展: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的部分國內外嘉賓走進幸福古村,尋訪鄉村的本色和原味,給嘉賓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幸福古村古稱趙橋,有農戶49戶233人,是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對完整的古村落,承載著鹽鐵古道千年的歷史與滄桑,其以悠久而厚重的古道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成為不少旅客尋覓的“詩和遠方”。
幸福古村一角。 張成鋒 攝
上世紀80年代,幸福古村成為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的外景拍攝地。如今,古村以其獨特的古村落資源,成為全國特色村莊、全國綠色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入選首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四川鄉村旅游精品村寨。
外賓興致盎然地體驗吹奏嗩吶。
綠色生態打底
原汁原味獲點贊
“太美了!”行走在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嘉賓們恣意徜徉在寧靜的田野鄉間,欣賞古村美景,時不時發出這般感嘆。
幸福古村依山而建,臨溪而立。整個村子以蒼翠的山林為基調,以紅砂石文化為根基,以民居、庭院、古道、古樹、古橋、奇石景觀為代表,千年銀杏夫妻樹、龍抬頭、青蛙石、鷹嘴崖、清代石拱橋“趙橋”、丹馬鹽鐵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你們把村落保護得很好,向世界各地的人展示了古村的美。”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米茲沃索羅·斯瑞伊說,幸福古村是一個很棒的地方,山清水秀,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幸福古村始終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理念,按照“嚴格保護、尊重傳統、適度開發、產村相融”的原則,擯棄建設城市的方式,讓更多的民居、古道、石渠、植物從荒廢的狀態中重新鮮活過來,讓藏在深山的古村煥發了青春。現在的幸福古村,阡陌縱橫,雞犬相聞,民風淳樸,村民勤勞善良,傳統的農耕民俗依舊保持,是典型的農耕文化大觀園。
“古村在發展過程中,將本來面貌幾乎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值得學習。”不少外籍嘉賓表示,要把古村保護開發和利用的經驗帶回家鄉,助推家鄉古村落發展。
嘉賓觀賞書法展示。
體驗傳統民俗
爭先嘗試興趣濃
走進古村,正沉醉于美麗山景的嘉賓們,突然被遠處傳來的喧囂聲吸引。在歡快的嗩吶和鑼鼓聲中,一支迎親隊伍走過嘉賓們面前,紅紅的大花轎抬來了漂亮的新娘子,新郎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原來,這是婚嫁民俗節
目表演《喜盈門》之“迎親路上”。迎親路上總免不了一番諧謔、一番調侃,活潑的媒婆拉上一兩個路過的嘉賓一起載歌載舞,迎親隊伍向嘉賓們散發紅包喜糖,讓大家一起感受歡樂喜氣……熱熱鬧鬧的傳統婚禮,引得嘉賓紛紛駐足拍照。
幸福古村的婚嫁習俗是我國西南地區漢族傳統婚嫁習俗的典型代表,而吹奏嗩吶則是傳統婚嫁習俗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嗩吶,以其樸素和原生態特色扎根民間,深受人們喜愛。“以前的婚禮上沒有嗩吶,就沒有結婚的喜慶氛圍。”民間嗩吶省級非遺傳承人楊家文介紹說,丹棱嗩吶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嗩吶之鄉。
“這個‘1’的旋律是這樣吹奏的,你看一下我的手指。”聯合國人居署全球宣傳平臺負責人羅伊·西提通過翻譯向楊家文簡單學習了吹奏嗩吶。“這太難了,我吹出簡單的音符也很吃力,很佩服這些嗩吶吹奏者,他們吹出來的旋律很優美。”羅伊·西提說,今天在幸福古村看到的民俗文化表演都十分精彩,值得回味。
“在這次的參觀里面,我不僅欣賞了婚嫁民俗表演、嗩吶演奏,還看到了書法、工藝竹編、農民文藝表演等民俗展示活動。”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李菲表示,丹棱通過留住傳統的根,守住文化之魂,并積極開展各類民俗文化活動,極大地調動了本地村民參與保護古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賦予了古村新的生命力。
婚嫁民俗表演吸人眼球。
品嘗特色美食
意猶未盡不想走
走進熊家大院民宿,香甜的凍粑正冒著熱氣,嘉賓們紛紛駐足品嘗。凍粑是丹棱的特色美食,因其香糯可口,而被當地群眾和游客青睞,丹棱凍粑暢銷全國。“Very good!好吃!”嘉賓們豎起大拇指,一邊品嘗,一邊向當地村民了解凍粑的制作原料和流程,用中文表達對丹棱凍粑的關注和喜愛。
丹棱凍粑馳名全國,茶葉也是丹棱一大特色產業。目前,丹棱全縣茶葉種植面積近6萬畝,擁有“丹峨仙”“高山云霧”“圣山仙茶”等優質茶葉品牌,產品遠銷省內外,茶產業產值超過2億元。嘉賓們吃完凍粑,看茶藝表演,再品上一杯蓋碗茶,消暑解乏,閑情又逸致。“中國茶聞名世界,今天有幸在古村親身品嘗,清香中略帶一點微甜,很喜歡。”來自法國特色小城鎮協會國家代表巴特克·圖拉哈斯特說。
一路上,不知火、桃子、李子等當地特色水果也讓嘉賓們大飽口福,大家爭相品嘗,紛紛點贊;竹筍、野菜、土雞蛋、鐵皮石斛、富硒大米等當地山貨同樣吸引了嘉賓們的眼球,大家一邊詢問山貨的由來和食用方式,一邊拿起手機拍照留念,難舍難離。
眉山網記者 彭林 張丹梅 方青卓 實習生 余露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