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5-14 09:38:28
責任編輯:趙娜娜
堅守講臺不忘初心 特色辦學浸潤一方
——仁壽縣文林鎮第二小學校長張小林
張小林。
眉山網記者 黃海波 王允浩 文/圖
在學校管理中,張小林注重情感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領導班子的率先示范作用,打造學習型班子,提倡奉獻精神與創造性工作思維。同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圍繞每一制度制定一套考核評估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發展規劃等,力求科學完善,嚴格縝密。
“在實際工作中,我重視教職工的向心力,培育教師形成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培育群策群力辦學校的良好局面。堅持法情相濟的人本管理,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人思干,人人思上。”他說。
張小林長期堅守在教學第一線,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每天堅持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校。他關愛貧困學生,讓所有學生積極融入學校生活,健康成長。
張小林堅持“文化立校,質量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核心,老師發展為基礎,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成長服務”的辦學宗旨。在他的帶領下,全校師生努力踐行“文雅做人,智慧做事”的校訓,彰顯“國學經典誦讀”特色,凸顯“思想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藝術體育教育”三大亮點。
張小林積極探索,立足實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該校“國學教育”特色系列活動包括讀國學經典、做國學操、辦國學報、編國學校本教材。該校自編自排的國學操被深圳市寶安區學校看中,專門派出藝術體育團隊來學習借鑒。該校還開設藝術教育選修課,并依托社團開展活動,全校共有社團50多個,所有學生采用走班的形式參與其中。自編校本教材《文林二小學生一日常規》,內容涵蓋學習、生活、禮儀、運動、衛生、安全等方面。
返鄉變身養殖能手 帶動村民奔康致富
——仁壽縣龍正鳳凰山家庭農場農場主張光清
張光清。
仁壽縣龍正鎮沖天村村民張光清初中畢業后便外出打工,2006年選擇回鄉創業,從事種植和養殖業。
隨著養殖場規模的不斷壯大,張光清于2013年8月注冊成立了“仁壽縣張光清養殖專業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長。2015年9月注冊成立了鳳凰山家庭農場,幫貧扶困,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張光清在生豬養殖行業發揮了模范引領作用,先后獲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新生代農民工‘創業明星’稱號”,仁壽縣“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共筑中國夢”模范戶等榮譽稱號。
張光清的養殖場在2016年獲得省級生豬標準化示范場稱號,2018年10月再次申報驗收通過。2015年11月取得《四川省種畜禽經營許可證》資質,并于2018年11月再次取得該資質。其合作社2018年獲“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稱號。合作社現存欄優質能繁母豬520頭,商品豬3300頭,年銷售仔豬4500余頭,年出欄肥豬6500余頭,2018年銷售額達2700余萬元,戶均收入7.6萬元。合作社現有成員107戶,帶動周邊養殖戶450余戶,其中貧困戶180戶,帶動農民增收作用突出,示范引領作用強。
張光清致富不忘鄉親,積極投身于家鄉建設,熱心于家鄉公益。2012年,沖天村2.8公里水泥路硬化,村里缺少資金,他個人墊資52萬元至今。“一個人富不算什么,要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奔康才是本事!”張光清說,“今后,我將繼續發揮好帶頭作用,讓大家有參照有對比,干起種養殖心里有底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