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04-20 12:07:31
責任編輯:李泓瑩
看點1:國內首次發現蜀王金寶,是明代藩王金寶實物。
看點2:首次發現以三眼銃為代表的火器。
看點3:發現諸多銘刻川內地名(雙流、溫江等)的銀錠,為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范圍提供了實物證據。
看點4:船釘的大量發現,為認識沉船地點提供了新線索。
看點5:以真實事件改編的紀錄片《沉銀追蹤》預計下月開機。
看點6:彭山擬建全球第一座寶藏博物館。
蜀王金寶
寫有雙流、溫江等地名的銀錠
眉山網記者 李幸 文/圖
4月20日,記者從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2017-2018年度水下考古成果新聞通報會上獲悉,截至今日,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二期考古發掘正式結束,本年度共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包括大量兵器、火器,銀錠,船釘,這些文物的發現,為確認這一處古代戰場遺址提供了更多證據,為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范圍提供了實物證據,同時也為認識沉船地點提供了新線索。
大量出水文物
“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發現 出水文物12000余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掘出水了一枚蜀王金寶,這是國內首次出水明代藩王金寶。
據明史記載,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世子承襲王位,止授金冊,傳用金寶,也就是說每個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金寶,因此較金冊,金寶顯得更為稀少和珍貴。本次發掘出水的這枚金寶,雖然殘損,但可清楚的辨識出印面的篆書“蜀”字,當來自蜀藩王府。
據介紹,此次考古發掘中,還發現了更多的鐵刀、鐵劍、鐵叉等兵器,鐵制篙頭大量出水。此外遺址內首次發現以三眼銃為代表的火器和金碗、銀碗等容器。銘刻有四川地名的銀錠和船釘大量出水,生活用品、金銀首飾與去年相比獨具特色。本次考古發掘出水的大量兵器,尤其是火器的發現,為確認這一處古代戰場遺址提供了更多證據。發現諸多銘刻川內地名的銀錠,為張獻忠在四川的活動范圍提供了實物證據。船釘的大量發現,為認識沉船地點提供了新線索。
二次發掘正式結束 為尋找張獻忠沉船地點提供新線索
2017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水下考古首期收官,發掘面積約2萬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余件。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今年1月24日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正式開始第二次考古發掘。此次考古發掘,前后歷時近3個月,發掘面積10000平方米。
新聞通報會現場
考古調查分為陸地調查和水面探測二者結合,初步將遺址劃分為大碼頭、望江臺、巫店子和大石包四個區域。今年圍堰的總長度約為1千米,寬度約為130米,長寬均超過了去年。經考古發掘證實,圍堰范圍內均有文物出水。
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上一年度的發掘出水與大西政權相關的文物上千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本年度的考古工作以確認遺址性質、了解遺址范圍和文物的分布規律、尋找戰爭遺物遺跡,尤其是與沉船相關的遺物、發現更多遺物種類為目的,開展相關調查和發掘工作。
二次發掘全景
期待:《沉銀追蹤》紀錄片預計下月開機
與江口沉銀有關的影視作品,包括紀錄片《沉銀追蹤》和電視劇《捍寶群英》在緊鑼密鼓地制作和籌備中。
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四川廣播電視臺、眉山市委宣傳部三方聯合攝制的電視紀錄片《沉銀追蹤》,分為《沉銀秘蹤》《大西傳奇》《文明的密碼》三集,圍繞文化學術價值角度進行構建,探尋沉銀故事之謎,探究張獻忠以及大西國的歷史傳奇,展現明清交際之時中國國運的滄桑變化,探秘“西南文化圈”的獨特魅力。
《沉銀追蹤》將于今年年底制作完成,隨后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和四川衛視首播。以“江口沉銀”盜掘案(“5·1彭山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為背景的電視劇《捍寶群英》,在揭秘公安干警破獲這件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的同時,也將為觀眾展現張獻忠江口沉銀的歷史。劇中的人物都有真實原型,四川本土編劇賈立強采訪了警察、犯罪嫌疑人、考古專家等116人。制片人張湛透露,該劇目前處于劇本打磨階段,預計下月開機。
重磅:彭山擬建全球第一座寶藏博物館
據悉,目前彭山正在籌備建造全球第一座寶藏博物館,初步計劃建設規模2萬平方米,致力于打造成與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三足鼎立的巴蜀新名片。
據了解,寶藏博物館預計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建設規劃。為了讓建設不留遺憾,此前彭山專門發出征集倡議令,邀請全球有識之士參與策劃與規劃。
此外,彭山將結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口崖墓、省級風景名勝區彭祖山等資源,統籌推進周邊項目建設。計劃實施岷江航電項目,在江口沉銀遺址區筑造平湖盛景;還要建設200畝的遺址公園。2017年,發現沉銀的江口鎮被列入《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鎮發展規劃》,作為休閑旅游型小鎮重點打造。目前,彭山正在籌劃融合沉銀、茶室、崖墓等文化元素,將江口鎮打造成以漢文化為主的特色古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