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5-07 15:02:08
責任編輯:羅思源
5月1日,“青龍鎮首屆中華國際謎會”在該鎮蓮池村村委會舉行。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謎友歡聚一堂傳承燈謎文化,共享燈謎之樂。作為此次活動的牽頭者之一的張昭清見到此景十分感慨,“有生之年能有這么多謎友能聚在一起何其有幸!”
今年75歲的張昭清是泗河村人,有著“四川農民謎家第一人”之稱,從年少時愛上燈謎至今幾十年他依然“謎”途不知倦。數十年來,他多次自費舉辦燈謎活動,編寫燈謎刊資料數千冊,用實際詮釋愛謎不變,用行動傳承燈謎文化。
眉山網記者 孟飛 文/圖
活動合影。
謎友齊聚
共享謎樂
當天上午蓮池村村委會很熱鬧,現場人頭攢動燈謎愛好者齊聚,廣場臺上豎起一面大大的幕板,上面寫著“青龍鎮首屆中華國際謎會”字樣,周圍貼上了來自全國各地送來的祝賀詞以及燈謎愛好者布置的燈謎。
“歡迎大家遠道而來,今天我們歡聚一堂,不僅是享受燈謎之樂,更多是傳承燈謎文化。希望大家今天玩得開心,猜出更多燈謎獲得獎品……”上午9點,猜燈謎活動開始。“這個燈謎寫得好。”“這個不好猜喲。”幾名燈謎愛好者在燈謎前交頭接耳討論著。猜謎時,很多當地小朋友參與其中。“我猜出來了,我猜出來了!”一名小朋友猜出了燈謎謎底,高興得一邊叫著一邊跳躍著,隨后,他趕緊跑到廣場上的燈謎領獎處。
活動現場另一邊,燈謎愛好者齊聚一堂,以燈謎為題展開比試。只見他們認真思考,迅速下筆,很快就有多位燈謎愛好者收筆交卷,有的還為某題絞盡腦汁斟酌著。而在一旁不停巡視的“監考官”張昭清不時提醒著交卷的時間。
據了解,此次活動通過前期征集,共收到全國各地燈謎愛好者寄來的燈謎4000多份,40名燈謎愛好者直接到現場參加活動,最遠的來自福建。
謎友正在張貼燈謎。
愛好燈謎
傳承文化
要說張昭清與燈謎結緣還要追溯到1960年。當時17歲的張昭清初中畢業回家務農,一直保持著愛看書的習慣,只要有時間,他都會泡在當時青龍鎮文化站借閱報紙雜志。
某次在文化站讀書時,他被書中燈謎吸引,從此癡迷成癮不能自拔。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張昭清的猜謎功底精進不少。在1983年央視首屆春節聯歡晚會上,節目中穿插了5條有獎猜謎,張昭清全部猜中。他不僅收到了央視發來的紀念冊,還收獲了村里“農民謎家”的名號。此后,張昭清猜謎、制謎水平越來越高,在全國各種知名謎刊上發表了諸多作品,成為名副其實的“謎家”。
為了更好地推廣燈謎文化,張昭清不僅自創膾炙人口且帶鄉土氣息的燈謎,而且還從1980年開始連續八年自費舉辦燈謎競猜活動。每一次的活動舉辦,都會吸引眾多當地村民前來參加。
除舉辦燈謎競猜活動之外,張昭清還堅持編寫燈謎資料。1982年,張昭清編寫了四川省第一本燈謎資料——《青苑謎叢》,隨后還編寫了《昭清謎蹤》、《三蘇謎會續》、《天府謎苑》等,此外,他還參與協助選編了謎刊《三蘇謎會》第一集、第二集。
“如今的燈謎愛好者越來越少,而且是老年人居多,燈謎文化急需更多中青年人參與其中,傳統文化需要傳承下去。”張昭清說:“做這些不僅是自己愛好,也是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燈謎文化傳承貢獻一分力量。”
小朋友們正在認真看燈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