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8-04-01 10:17:52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邱文清 趙娜娜
3月13日,經過鄉村現場考察、集體面試等層層選拔,10名規劃專業人才脫穎而出,成為丹棱縣高薪引進的鄉村規劃師。接下來,他們將落地指導丹棱全縣7個鄉鎮和1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的規劃建設。來自河北秦皇島的注冊規劃師劉玉說:“丹棱縣委、縣政府大手筆引才用才,這里有平臺,更有舞臺!”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干部人才。”丹棱縣委書記朱莉認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丹棱縣既要在產業規劃、要素配置、資金投入和公共服務等“硬投入”上有大手筆,更要在干部人才等“軟投入”上出實招,聚合引導包括第一書記、鄉村規劃師、農技干部、返鄉退休干部、中小學校長、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等“新鄉賢”以及鄉土人才在內的千名干部人才“上山下鄉”,鼓勵他們在全域鄉村振興中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近年來,丹棱縣念好“引才經”——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打好“鄉情牌”——以鄉情鄉愁為紐帶,發掘本土專家學者,鄉土人才為鄉村振興獻智獻力。
81歲的國務院特殊津貼(終生)獲得者、高級農藝師、水果專家譚后根,當年因鄉情從省上回到丹棱扎根,讓“丹棱桔橙”發展到16萬多畝的規模,創建四川省首個國家級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品牌價值達40.61億元。如今,退而不休的譚老,繼續為“丹棱桔橙”產業奔走努力,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大雅柑”,批發價達到16元/公斤,“丹棱桔橙”不僅成為丹棱“產業興旺”的支柱產業,也成為讓當地群眾錢包“鼓起來”的“金果果”。
返鄉能人、返鄉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活和聚集農村沉睡和分散資源,成為助推丹棱鄉村振興的“新農人”。
2013年,大學畢業生、共產黨員駱美霖放棄“鐵飯碗”創業種葡萄,立足丹棱科美家庭農場,牽頭組織成立丹棱縣葡萄協會,帶動全縣標準化種植5000余畝,創出了丹棱葡萄品牌,與沃爾瑪、家樂福等70多家線上、線下連鎖超市建立了合作關系,會員葡萄平均收入提高50%。
2015年,在外從事IT行業的丹棱人邱興波偶然看到丹棱特色農產品推介活動,萌生回鄉創業的念頭。隨后,邱興波返鄉創立鮮果橙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始丹棱特色農產品網銷業務。截至目前,丹棱縣農特產品銷售為主的電商企業達到50家、網店500余家、微店1000余家,2017年全縣網上銷售額超過3億元,帶動6000余人就業。
“他們讓鄉村就業機會更多,讓就業鏈條更長,鄉村振興就更有前景!”丹棱縣委農工委主任徐衛斌評價,回鄉創新創業的“新農人”為丹棱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方面起到骨干引領作用。
近日,丹棱縣委縣政府出臺鄉村振興試點村十八條扶持政策,在全縣山區、壩區、丘陵區不同類型區域公開選拔確定12個試點村,為每村配備1名第一書記、1名黨建指導員、1名鄉村規劃師,2名農技服務員、2名法治志愿者、2名宣傳文化志愿者;為村干部年齡較大的村支部增配1名大專以上文化,35周歲以下支部委員;支持每個村建設1條以村委會為中心的鄉村標美路;縣委縣政府鼓勵補助經費支持舉辦農旅融合節會,對年銷售額達到20萬元至200萬元以上的村級電商服務站分別給予村集體0.5-3萬元補助,試點期滿驗收合格示范村獎勵10萬元工作經費。
“除試點村外,下一步丹棱還將瞄準鄉村振興,繼續考慮在其他村按這個標準優先配備組建一支有三農情懷、敢于引領更新農業農村觀念的隊伍,同時給項目、給資金,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人才真正成為奮斗在鄉村振興一線的‘突擊隊’。”丹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鐘開全介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