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9-02 10:23:41
責任編輯:熊莉
□本報評論員
春華秋實,碩果累累。8月31日召開的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提出,要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奮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強市。這是市委、市政府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規律、深入研判市情農情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我市持續擦亮農業“金字招牌”、加快向農業強市跨越的關鍵之舉。
建區設市以來,地委和歷屆市委持之以恒“調結構、壯規模、揚特色、創品牌”,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目前,全市農業優勢更加鞏固、特色更加鮮明,農業農村工作長期走在全省前列,擦亮了農業大市“金字招牌”。但與全省相比,我市現代農業園區整體上還處于提檔升級階段,存在組織化程度還不高、產業化水平還不高、品牌化打造還不夠等不足和短板。
我市如何補齊短板,持續擦亮農業“金字招牌”?
持續擦亮眉山農業“金字招牌”,必須強化農業發展大有優勢意識。我市地處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區,水旱從人、沃野千里,自古農業發達。作為全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早的地區之一,歷經多年發展,我市農業產業化水平位居全國、全省前列。尤其是近年來,我市堅持開放引領,在龍頭項目培育引進上取得重大突破,農業產業實現了規模化發展。
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也是一個地方農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我市立足資源優勢,打造了“東坡泡菜”“眉山春橘”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成為“中國特色農副產品之鄉”和地標產品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由此可見,眉山農業發展大有優勢。
持續擦亮眉山農業“金字招牌”,必須認真用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當前,省委把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先手棋”,身處都市圈的眉山農業將迎來市場規模會更大、消費層次會更高、帶動效應會更強等機遇。因此,我們要通過農業的提檔升級,實現一三產融合發展,努力向休閑旅游、文化傳承、藝術創意等新興業態拓展升級,讓眉山農業大有希望。
持續擦亮眉山農業“金字招牌”,必須抓好產業園區化建設。農業要振興,就要靠優秀的人才、先進的設備、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傳統農業只有跳出一畝三分地的小農模式,加快規模化、基地化、園區化,農業才能強起來、農民才能富起來。為此,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作為“牛鼻子”,促進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打造產業發展的“樣板區”、要素集聚的“主平臺”、改革創新的“試驗田”,走出了一條規模經營、龍頭帶動、富民增收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眉山農業大有可為。
萬里平疇,精彩不斷。持續擦亮眉山農業“金字招牌”,是眉山人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不屈不撓共同努力,眉山農業這塊“金字招牌”將閃亮在眉州大地,讓沃野千里的東坡故里更加美麗富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