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8-13 09:42:19
責任編輯:任楓楓
□鶴曉
8月10日以來,全市遭遇了今年入汛后持續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強度最大的一次降雨過程。暴雨造成城區部分小區地下停車場積水嚴重,交警及時發出通知,表示在不妨礙通行和救災的前提下,車主可以將車輛停放到路邊,不會受到處罰。這一消息迅速在朋友圈熱傳,大家在為暴雨會造成哪里受災擔憂的同時,也為這溫情人性的“柔性執法”點贊。
與暴雨相比,人的力量更能夠被看到——全市各級各部門堅守崗位、壓實責任,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迅速行動、全力以赴,形成了眾志成城搶險救災的合力。與暴雨相比,為城市恢復正常的用心用力更能夠被看到——在積水點,交警現場指揮交通,社區干部值守點位,路過現場的市民也主動協助維持秩序,市政工作人員疏通堵塞物,加速排水……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可以由這座城市的溫度來衡量。一次次簡單的攙扶,一次次緊急的救助,一次次耐心的提醒以及暴雨中的堅守、危險中的逆行……這些,傳遞出城市危急時刻市民的愛與責任,讓整座城市充滿文明和溫暖。可見,我市文明城市的創建不僅體現在了城市面貌、道路交通、公園綠地等基礎設施整潔美化的“硬實力”上,還體現在了讓文明融入城市血脈,廣大市民能夠崇德明禮,提升文明素質,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心、見之于行的“軟實力”上。
雨還在繼續下著,這座城市里,有人不斷刷新新聞去知曉降雨和受災的情況,也有人不斷匯聚起城市的文明力量。暴雨雖然淋濕了整座城,卻無法澆滅文明的星火,反而激發了這座城市中每一個人的責任與道義,激發了城市的正能量。這般正能量化為文明實踐行動的閃光力量,化為溫暖,伴我們前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