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2-03 09:23:00
責任編輯:雷堯
可來
“掌握這些生活小妙招,以后我們家的奶粉罐子、紙盒都可以再利用起來了!”近日,青神縣婦聯在高臺鄉百家池村舉辦的“生活妙招,變廢為寶”活動吸引了眾多村民參與。
和諧村莊大團年、農民運動會凝聚人心,形成大家庭向心力;“星級文明戶”“最美先鋒”“村級民星”等評選定期舉行,村民“比學趕超”氛圍濃厚;“村規民約、家風家規”的修改制定提升村民自我約束力……今年以來,該縣開展的鄉風文明活動提升、弘揚傳統文化節日行動等20余次,參與人數達40000人以上。
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其中,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關鍵所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毋庸諱言,目前一些鄉村在鄉風文明建設上還存在種種缺失,主要表現為鄉風文明氛圍不濃厚。個別村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固定公益廣告宣傳牌、宣傳欄、文化墻等,“一約五會”作用發揮不充分,文明戶評選活動未正常開展。
文明鄉風的缺位,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文明需要引導,更需要實踐養成。農民群眾是文明鄉風建設的主體,要注重培養、增強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有效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讓其成為文明鄉風的樹立者、維護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治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自我監督,讓文明鄉風建設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此外,要加強宣傳力度,確保宣講實效,不搞短期行為,不做表面文章,讓宣講入耳、入腦、入心,營造精神家園。同時,通過典型示范,引領群眾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弘揚家庭美德,在生產生活中比勤勞致富、比孝敬愛親、比遵紀守法,提振農民群眾的精氣神,共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