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10-09 15:34:23
責任編輯:雷堯
“修路搭橋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不管有無補償,我們都會尊重群眾的商議結果,并認真引導農戶按政策辦理。大家都同意的決定,能大大減少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阻力。”近日,在丹棱縣楊場鎮,古井村黨委書記、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宋建國通過“微網格+調解”,妥善化解了一起村民之間的鄰里矛盾。
在楊場鎮,像宋建國這樣的人民調解員還有很多,他們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寫下了生動注腳。近年來,楊場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化解在一線,通過硬件打造、機制建立、完善制度等措施,全年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9%以上。
“許多看似很小的事情、雞毛蒜皮的糾紛,一旦調解不及時或處理不當,都有可能激化。”此前,古井村由于兩條公路修建賠償問題引發了糾紛。
不同項目賠償標準不同,針對受益農戶的此類異議,先由微網格長組織受益群眾代表針對標準討論協商,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可行性方案,最后召開壩壩會,統一思想。真正做到眾人參與、眾人商議、眾人監督。
近年來,楊場鎮以“聯戶調解機制”為基礎,探索“微網格+調解”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新模式。以30戶為限,劃分微網格,將聯戶調解員轉為“微網格長”,構建了包含329個微網格的精細管理體系。
古井村微網格群眾在聯戶調解陣地協商水渠維護事宜。
“隨著村級發展,微網格和聯戶調解的功能作用不斷拓展,現已擴展到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提升、社情民意收集等方面。我們重點針對婚姻家庭糾紛、債務糾紛、林地糾紛、鄰里糾紛等重點領域容易引發民轉刑的風險苗頭開展全方位、拉網式主動排查,平均每年排查風險隱患300余個,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據楊場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鴻介紹,目前楊場鎮已構建起以8個村級調委會為主體、各個村民小組為分支、329個聯戶微網格為協同的“1946”矛盾調解網格體系,制定《聯戶網格調解工作制度》《聯戶長工作職責》,實行“金字塔”式層層調解,實現“有事家中聚、民眾自己議、事務共同辦”的小網格自治模式。
“2016年,楊場鎮的某個項目因租用業主自身原因導致停滯,部分群眾拿不到土地租金,反映特別強烈。”宋建國回憶。
為此,他組織成立以村為單位的集體訴訟代表團,依法依規進行法律訴訟,最終與租用業主解除租賃合同。隨后,組織村兩委制定方案,黨員、村民代表和村組干部帶頭進行土地流轉,收集農戶需求,與老百姓討論解決辦法。在各級組織共同努力下,古井村順利引進新業主發展現代農業種植,發展鄉村旅游,百姓憂慮也得到妥善解決。
組織協商,化解矛盾。
從那一刻,宋建國就開始思考“如何將基層矛盾調解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如何用活用好‘楓橋經驗’,從根源上減少基層矛盾”,最終摸索總結出“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組織群眾、引導群眾、發動群眾”的基層治理理念。
在此基礎上,楊場鎮立足實際,打造起“1+1+N”的巡防模式——即1名鎮干部、1名村干部、多名志愿者的聯勤聯巡聯控治安巡邏隊,每周開展3次以上場鎮街面巡邏、信息采集、矛盾糾紛排查、服務群眾、社會面宣傳等治安巡邏,全方位守護群眾安全。
近年來,楊場鎮依托司法所,有效整合綜治中心、矛盾中心、網格中心、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等硬件資源,引入糾紛調解、信訪訴求、法律援助等軟件資源全面入駐,標準化建成鎮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
此外,楊場鎮堅持以制度促規范、用制度管長遠,著力構建駐班接訪包案化解、公共法律服務閉環管理、“公調對接”“訴非銜接”等聯動治理、系統治理的高標準機制體系,為矛盾糾紛化解提供根本遵循。
現場化解群眾山林土地糾紛。
“您的疑問我們馬上會安排專業的人來解答。”“有什么問題都可以聯絡我們哦!”楊場鎮采取“立體式”“浸潤式”“分眾式”三式模式,持續選優配強排查調解工作人員,聯動人民調解員、網格長、法律明白人、法律顧問等多支力量匯聚形成高質量的綜合性排查調解隊伍。全鎮共配備專兼職人民調解員41人,法律明白人24人,網格管理人員329人,8個村(社區)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
“一個矛盾可能當時大家確實協商好了,但這不意味著我們的工作就結束了,案結事了無隱患才是真正的目標。”楊場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陳斌說道。楊場鎮堅持全覆蓋地對已解決的矛盾糾紛,進行回訪跟蹤,及時掌握當事雙方思想動態,關注事態進展和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積極了解當事人對糾紛處理的滿意度,做到回訪率100%,不斷鞏固糾紛調處成果。
在完善的運行保障、有力的工作機制和創新的運作流程之下,楊場鎮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成果斐然:楊場司法所先后獲“全國模范司法所”和省級“楓橋式司法所”榮譽,楊場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被評為“省級五星級調委會”,楊場鎮古井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榮獲“市級四星級調委會”。今年全鎮已高效率調處重大矛盾糾紛70余件,消除重大社會穩定風險隱患270余起,為組織和個人挽回經濟損失約2000萬元,基本實現群眾解決糾紛“只進一扇門、只跑一處地、一條龍處置”。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俊涵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