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2-22 07:43:37
責任編輯:雷堯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丹棱縣將迎來基礎設施投資高峰期、重點項目達產期、經濟運行上升期。
如何在新一輪競相發展中走在先、干在前?在年初召開的一系列大會上,丹棱已有部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落實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精神,牢牢鎖定“探索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奮斗目標,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既聚力聚焦,又全面全域,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確保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國省平均水平,關鍵性指標爭創全市一流,奮力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丹棱新局面。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打造高效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
“一個重大項目會吸引眾多上下游企業、聚集一批關鍵人才、形成一個行業高地,三五互聯5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項目就是這樣的項目。”2月16日,記者在位于丹棱經開區的省重點項目、市打造千億晶硅光伏產業的重點骨干項目——三五互聯5GW高效異質結電池片項目建設現場了解到,該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預計7月可投產。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投運后,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6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200人,年繳納稅收2.4億元以上。
“重大喜訊!丹棱經開區被認定為省級綠色園區!這必將促使園區引導企業加快綠色轉型、優化資源結構配置、提升清潔生產能力。同時,有助于園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產業循環經濟體系,推動全縣工業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從丹棱縣經信局了解到,在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的2022年省級綠色園區名單中,丹棱經開區榜上有名,全市僅2個。
作為丹棱工業經濟主戰場,2023年一開局,丹棱經開區就以頂天立地的重大項目為引領,鋪天蓋地開展園區轉型升級、承載能力建設、產業鏈條完善等工作。截至目前,該園區149戶企業正加緊生產,16個重點項目正奮力建設中。
火熱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陳春光 攝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是基礎。2023年,丹棱縣將提速建設高效太陽能光伏異質結電池片生產線項目、鋰電池新材料和中科興業系列項目等重大工業項目,重點打造機械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農產品及食品飲料加工三大產業集群,做優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實施高企倍增計劃,加快引育一批上市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鏈式精準招商,優化領導干部包保企業制度,緊盯重點產業不斷強鏈補鏈延鏈。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園區提質增效是保障。該縣將統籌優化丹棱經開區產業及功能布局,加快推進丹棱經開區B區規劃建設,推動陶瓷產業降比,探索園區“進階”發展機制,開展基礎設施優化完善行動和服務企業質效提升行動,促進產業集約集群發展;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推進“標準廠房”“標準地”供應,加快清理處置閑置低效工業用地,打造綠色產業集聚區。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是關鍵。該縣將深入開展重點工業企業研發全覆蓋行動,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突破3%,技術創新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組建校院企地協同創新聯合體,建立產學研創新聯盟3個,新建3個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全省傳動件檢測中心、超微粉碎機檢測中心;強化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聚焦新型城鎮化
增強可持續發展綜合承載能力
“丹棱縣智慧治理中心平臺通過整合現有資源,激活數字潛能,以治安、治理、智慧為主要內容,打造了一網統攬、一網統調、一網統管的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是建設‘丹心所向·幸福鄰里’高品質美好生活家園的重要支撐。”2月17日,記者在位于丹棱縣齊樂鎮政府的縣智慧治理中心得到3個好消息:一是全縣雪亮、天網、慧眼工程及重點場所1.4萬余路視頻資源全部接入指揮中心系統,讓城市安防、打擊犯罪、綜合治理等工作事半功倍;二是“智慧+網格”“智慧+小微執法”運行管理工作機制,實現全縣網格員、小微執法隊員移動終端配備率100%,社會治理、綜合執法基礎信息采集上報、事件事項流轉處置、日常監管考核信息化率100%;三是集成互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完善“數字農房”一體化信息監管平臺,通過整合住建、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6部門職責,將規劃管理、宅基地審批、質量安全等14項監管事項納入平臺,實現農房建設“一網通辦、一體監管”。
丹棱新型城鎮化步伐鏗鏘。
智慧城市建設只是新型城鎮化工作之一。開年以來,丹棱縣以交通為牽引,加速推進繞城南環線建設,啟動繞城北環線、西環線建設,改變貨車穿城格局,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和能級;加快全省首部縣級綜合性文庫——《丹棱文庫》的闡釋、發掘、賞析工作,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2023年,丹棱縣將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聚焦“抽松老城、做優新城”,以丹棱河為軸擁河發展,拉開城市骨架。深化“小縣優城”,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步伐,持續推進老舊小區、街區改造,科學布局商務、文體、社區生活服務、綠地系統等資源。推動仁美鎮創建“省級百強中心鎮”,協調推進其他鄉鎮建設。
將奮力構筑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以創建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為抓手,深化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和“交商郵”融合發展試點,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提速推動“引玉入丹”工程,做優水資源配置;加快天然氣開發利用,實施千兆光網建設工程,完善5G基站、新能源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
智慧城市盡在掌握。
將持續探索高水平智慧丹棱建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堅持將“信息化”融入城市治理全過程,加快推進智慧治理中心建設,構建“一屏覽丹棱、一網治全域”的智慧丹棱新模式;統籌智慧治理中心運營及數字經濟發展,植入更多信息化智能化應用場景,推動數字變資源、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
將加快推進城市與文旅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潤城,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攬,擦亮幸福嶺生態民宿聚落新名片,加快老峨山·黃金峽休閑度假及山地探險運動樂園等項目建設;做亮“桔橙桃花節”等特色新型會節活動,以更多爆點熱點增添人氣商氣。
突出農業現代化
持續推動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
“我們正在抓緊騰退低質低效老舊果園,預計今年全縣將新增糧食播種面積1030畝、新增稻谷產量500噸。”連日來,在丹棱縣仁美鎮里仁社區、高河村、金藏村和張場鎮文武村,丹棱縣新一輪退園還耕工作掀起高潮。根據規劃,2月份將全部完成群眾簽約和賠付工作,3月份將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5月份實現滿栽滿插。
2023年,丹棱縣將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推廣田長制智慧管理系統,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突出“一帶兩片多點”,全覆蓋實施糧食穩面擴面三年行動,集成應用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發展模式,推廣綠色高效糧食生產技術模式和智能農機裝備新技術,全力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片。
“這一片5000畝優質高山茶是我們出口烏茲別克斯坦的主要貨源地,即將采摘今年的第一捧明前茶。”2月17日,在張場鎮金花村茶葉基地,丹棱縣老峨山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殷尚勤說。
丹棱不僅有名揚四海的柑橘產業,也有優質高山綠茶這樣的特色優勢產業。為把特色優勢產業做優做強,2023年,丹棱縣將依托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以提質增效為重點,大力推進新品種引育和標準化生產,在做優晚熟柑橘特色產業的同時,做強脆紅李、茶葉等優勢產業,打造晚熟柑橘“中國芯”培育基地;推進“農業+”,引優培強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推動全產業鏈創新;實施區域+企業“雙品牌”戰略,全面提升“丹棱桔橙”品牌影響力,健全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打造一批農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丹棱農業現代化成效斐然。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丹棱縣將以抓好城鄉融合發展改革等試點為載體,不斷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接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鄉村建設和治理行動,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推進“六大治理”,加大“美麗眉山·宜居鄉村”建設和優美村(社區)示范創建。
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
現代化建設成果共建共享
“戶籍不在丹棱,也能在丹棱快速辦理臨時身份證,這樣的政策真好!”2月10日,在丹棱縣公安局駐市民服務中心公安窗口,剛辦理完臨時居民身份證川渝黔滇“跨省通辦”業務的周某驚喜地說。
周某是云南籍群眾,因身份證遺失,需要向公安部門申請異地補領身份證。按照以往的領取時限,周某需30個工作日才能領取到補辦的身份證。因單位組織體檢急需用證,周某向窗口民警咨詢能不能辦理臨時身份證。窗口民警向周某介紹今年剛推出的“便民新政”——臨時居民身份證川渝黔滇“跨省通辦”業務,可以解決他的燃眉之急。不到半個小時,一張居住地受理、原籍地簽發的臨時居民身份證交到了周某的手中。
周某的小驚喜,折射出丹棱縣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大課題,反映出該縣現代化建設成果共建共享的大幸福。
在深化改革開放方面,2023年,丹棱縣將探索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互聯網+智慧政務”體系建設,優化推行“智慧+網格+執法”,推廣落實“小時清單”服務模式,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立完善區域合作機制,持續深化丹棱·蒲江“1+6”戰略合作、丹棱·金牛黨建聯盟、丹棱·眉山天府新區區域合作,推動更多丹棱制造走出國門;實施“擴容行動”“春暉行動”“尖峰行動”“筑巢行動”,引育集聚更多工業高層次人才、產業英才、技能匠才、行業干才。
在現代化建設成果共建共享方面,丹棱縣將把構建優質均衡公共服務體系作為頭等大事,堅定“小學就近、初中進城、高中做強”,推進學區制改革,深化學前教育“1+N”辦園模式、義務教育辦學共同體建設,推進縣域醫療中心和次中心建設,帶動全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促進更充分就業更合理分配,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困難群眾等重點群體就業,推廣以工代賑促進就業,全面升級產業結構創造更多高收入就業崗位,創新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層次和競爭力。同時,鞏固提升綠色低碳發展優勢,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果,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嚴控“三高兩低”項目,加快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全面實施電能替代,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污染物協同控制和源頭防控。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俊涵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