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9-01 07:19:39
責任編輯:毛馨怡
慕新海在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上強調
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 奮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加快建設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強市
胡元坤主持 劉十慶吳小可黃劍東出席
8月31日,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召開。記者 楊槐 攝
眉山網訊(記者 王磊)8月31日,我市召開全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市委書記慕新海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全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場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農業多貢獻”要求,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奮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強市。
市委副書記、市長胡元坤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十慶,市政協主席吳小可,市委副書記、天府新區眉山黨工委書記黃劍東出席會議。
慕新海強調,要準確認識“農業多貢獻”,持續擦亮眉山農業“金字招牌”。眉山地處成都平原、都江堰灌區,水旱從人、沃野千里,自古農業發達。特別是建區設市以來,地委和歷屆市委持之以恒“調結構、壯規模、揚特色、創品牌”,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使得眉山農業優勢更加鞏固、特色更加鮮明,農業農村工作長期走在全省前列。當前省委把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作為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先手棋”,身處都市圈的眉山農業大有希望、大有可為。同時也要看到,與全省相比,眉山現代農業園區整體上還處于提檔升級階段,存在組織化程度還不高、產業化水平還不高、品牌化打造還不夠等不足和短板。我們要百尺竿頭、再攀高峰,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質增效,持續擦亮眉山農業“金字招牌”,為全省農業發展增光添彩。
慕新海強調,要科學謀劃“農業多貢獻”,全力做響農業園區“特色品牌”。建設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強市,核心就是要緊盯成都市場、瞄準都市人群,依托農業園區抓融合、搞加工、提品質,打響特色品牌、培育企業品牌。要聚焦“都市”,抓融合、拓功能。突出高端性,集中力量打造高端品牌,讓人愿意來;突出舒適感,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讓人愿意住;突出特色味,避免同質化競爭,讓人愿意玩。要聚焦“現代”,搞加工、延鏈條。堅持龍頭引領,聚焦“58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招引培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堅持科技支撐,鼓勵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工藝,努力邁向產業高端;堅持市場導向,保持發現市場的眼光、緊跟市場的嗅覺、引領市場的意識,以“新產品”“新營銷”創造需求、引領需求。要聚焦“綠色”,提品質、優供給。在源頭上,要確保土質優良、水質優良,做到綠色生產;在過程中,要將最嚴的管控標準貫穿生產全過程,堅持綠色標準;在營銷上,要挖掘產品內涵、講好品牌故事、加強品牌營銷,打響綠色品牌。
慕新海強調,要加快推動“農業多貢獻”,重點抓好園區建設“關鍵王牌”。要突出規劃引領,立足園區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地域文化、生態本底,高標準編制園區戰略規劃、產業規劃和詳細規劃,做到產業定位精準、基礎設施現代、服務平臺配套。要突出項目引領,堅持立足產業優勢引項目、支持骨干企業上項目“雙向發力”,加快構建科技、金融、人才、流通、要素“五位一體”的政策保障體系,以頂天立地的大項目帶動園區發展。
要突出市場引領,堅持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動園區運營公司化、資本投入多元化、產業服務社會化,將政府、市場、農民三方有機聯結起來,以助農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園區公司+市場主體+專合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走出一條“政府搭臺、市場唱戲、農民受益”的新路,使農民真正成為農業園區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慕新海強調,今年第三季度已進入收尾階段,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繼續保持干事勁頭,全力抓好當前重點工作。要突出抓好經濟穩增長各項工作,按照“六穩”“六保”和“農業多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要求,奮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要持續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對于近期洪災暴露出來的地質災害點、城市內澇點、低洼聚居點等,全面排查、排危除險。要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咬緊牙關、繃緊神經,爭分奪秒推動攻堅沖刺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要切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開展專題調研,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要高質量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確保我市規劃內容多進入中省規劃。
8月31日,與會代表在中法農業科技園實地考察參觀。本報記者 楊槐 攝
會議第一階段,與會人員前往中法農業科技園、東坡水產種業現代農業園、西南智慧農業園、中國泡菜城進行了實地考察參觀。會上播放了我市農業園區發展專題片,仁壽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作了交流發言,其余縣(區)作了書面交流。
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領導,眉山天府新區、各縣(區)主要負責人,市級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全市80個鄉鎮(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及全市重點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代表參加會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