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0-22 10:44:39
責任編輯:羅思源
在仁壽縣黑龍灘水庫,八十五座島嶼星星點點地分布著。傳說,在其中最大一座孤島上的龍巖寺中,一到下雨天,孤島的一面石壁就會影影綽綽出現一些字跡圖案。
石壁上的字跡是誰留下的呢?為什么只有潑水才會顯現出來?近千年來,它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樂此不疲的神秘話題,盡管一些科學機構給出了相關解釋,但這種“潑水現字”的神奇現象,仍被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稱為蜀中一大奇觀。
在黑龍灘北端懸崖上,清楚地鐫刻著一米見方的“龍巖”二字,這就是島嶼所在地。距其東南300多米的紫色石壁上,有一尊大佛坐在窟中,石窟上面左側的平面石壁上,用水潑灑后,就能出現幾行墨筆字,署名處還可清晰現出“乾道五年”等遒勁字跡。在石窟上右側石壁凸起的其他平面上,經山泉潑灑后,也會出現這樣的奇觀:石壁條幅上,墨竹主干亭亭,枝葉瀟灑;竹根臨怪石處,派生出一叢幼竹,婀娜可愛;頂部側葉,顯出長劍當空,刺向云天。
這個被后人命名為“怪石墨竹”的石壁畫,相傳其作者是文同,字與可,北宋梓州永泰縣人。此人平生愛竹、種竹、寫竹,開拓了“湖州竹派”。仁壽(古稱陵州)縣志記載:“文同北宋熙寧四年知陵州后,在龍巖寫怪石墨竹,兩壁摩巖隱隱有光,怪石墨竹既無墨跡,又無雕鏤痕;用水滌石,畫面猶新。”
目前,有以化學為原理的解釋認為,“怪石墨竹”處的紫色巖石,含化學元素鉀,鉀的化學性活潑,容易與水發生劇烈反應。但真相到底如何,如今的游客們似乎并不在意,“維護”著黑龍灘的這一番神秘。
眉山網記者 郭僑 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