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17 10:08:44
責任編輯:雷堯
深化社會組織融入聯治,做到服務居民“供需”無縫對接。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
一個轄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的社區,現有戶籍人口3200余人,常住人口近萬人,位于城鎮發展核心區,人員來源復雜。然而,在社區黨委和194名黨員的努力下,社區安定和諧。
近三年社區居民滿意度100%,“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養老服務示范社區”“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示范社區工會”、市“平安示范單位”“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都是對青神縣青城鎮鳳陽社區黨委的肯定。
綱舉目張
構建“一核三治”治理體系
社區老居民在城市改造、公共設施改善等方面的利益訴求表達上表現得日漸焦灼緊張;因就業就學、務工經商等原因進城的新市民在融入社區上又表現出了許多困惑和不適……近年來,青神縣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面對這樣多元的需求,傳統社區治理面臨人手緊張、社會參與不足、自身權限功能不全等難題,社區“心有余而力不足”。
綱舉才能目張,只有組織體系科學化,才能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鳳陽社區創造性地構建了“一核三治”的體制架構,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對社區的組織網絡、機構設置、管理機制、服務模式等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形成“社區居民協商自治、駐區單位共建共治、社會組織融入聯治”的治理體系。
深化社區居民協商自治。建立書記召集制、民意委托制、懇談聽證制,居民通過社區議事室、小區議事壩和手機議事端三大議事平臺常態化參與社區事務討論,全年形成民事民議民決事項有上百件。
深化駐區單位共建共治。建立聯席會議制、承諾踐諾制、民主評議制,加大駐區單位與社區共建力度,強化社區發展人人有責、人人盡責,形成“事務共商、活動共辦、資源共享”共建機制,實現由社區“單打獨斗”向“聯動”的轉變。
深化社會組織融入聯治。建立準入制、議事制、考評制,明確社會組織的定位與責任,通過定期召開議事會、建立黨群活動站,做到服務居民“供需”無縫對接,形成“社區黨委引領融入、行業部門指導融入、社會組織主動融入”同頻共振的良好格局。
“四化”服務
讓社區更有溫度
為民服務的文章中,少不了群眾這一不可或缺的主角。為充分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促進鄰里和睦,鳳陽社區黨委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全面推行“網格化、專業化、智能化、清單化”社區服務模式,大小事讓群眾自己做主,使得群眾幸福感油然而生。
落實網格化精準服務。創新網格支部、小區支部入戶服務模式,充分發揮網格員“五大員”職責,實施文明聯創、衛生聯潔、治安聯防、應急聯動、困難聯幫、服務聯辦,實現了矛盾糾紛化解“不出社區、不出網格、不出小區”,為營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落實專業化精致服務。隊伍專業化上,成立黨員先鋒、“四賢”志愿者等5支志愿者服務隊伍,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化精致服務,做到居民有需求服務就跟上,全方位滿足群眾辦事需求;服務流程上,標準化設置了首問窗口和5個便民服務窗口,并制作了紙質檔和電子檔的辦事指南,讓居民對辦事流程一目了然,一站式辦理相關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
落實智能化精細服務。建立社區網站、QQ(微信)居民服務群、智慧黨建APP“三位一體”的信息服務平臺,讓居民全方位了解社區工作動態、政策咨詢以及辦事流程等,提供“點單式”服務,實現服務群眾“一鍵通”。信息平臺的有效利用,讓社區服務從8小時延長為24小時,通過走“網上群眾路線”,服務群眾更加方便快捷。
落實清單化精心服務。推行服務事項清單、社區微權力清單、社區干部負面清單三張清單,堅持“事事可量化、件件有章法”,并將三張清單公示上墻,隨時接受群眾監督,既提高了干部的自律意識和辦事效率,也提升了群眾對社區工作的滿意度。在近三年的年度考核中,社區居民滿意度測評都是10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