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2-20 10:08:02
責任編輯:趙娜娜
眉山網記者 林琳 文/圖
劉如祥在果園里察看柑橘長勢。
青神縣是“全國椪柑之鄉”。近年來,該縣堅持把椪柑作為鄉村振興和打造全國特色產業示范縣的支柱產業,出臺了《關于加快椪柑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從基礎設施、品質控制、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入手,對青神椪柑進行全產業鏈扶持。
高臺鄉百家池村黨支部書記劉如祥聯合當地四名椪柑種植大戶成立了青神縣百家椪柑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注冊社員178戶,種植面積3500余畝,標準化果園超過2000畝。合作社成立后,數千畝果園納入了統一質量管理體系,從這里出產的青神椪柑、春見、馬克斗等品種柑橘暢銷全國各地。據統計,2018年合作社柑橘產量達1200噸,銷售額超1200萬元。
典型示范 帶動產業大發展
時值元宵佳節,記者來到青神縣高臺鄉百家池村8組,站在山坡上一眼望去,滿山種滿了柑橘樹,郁郁蔥蔥的枝葉間掛滿了待摘的馬克斗。“我以前在外面打零工,一次回家時偶然看到周圍的人開始種植柑橘,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便留了下來準備干一番事業。”談起自己種植果樹的經歷,百家池村村民,同時也是椪柑合作社的社員劉學明說。今年46歲的他在百家池村共流轉了近50畝地進行種植柑橘,在種植柑橘之余,還發展起家庭農場,運用種養循環模式,進行生豬養殖,年出欄生豬500余頭。
像劉學明這樣返鄉創業種植果樹只是百家椪柑專業合作社的其中一戶。如今的百家池村,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上了果樹,有一定規模的種植戶也因此加入了專業合作社,逐漸形成了“小生產、大群體”的經營格局,改變了以往果農單打獨斗的局面。據劉如祥介紹,從他們合作社里出產的柑橘,不僅在線下銷售至各大商超賣場,也在網絡上各大平臺進行銷售。2018年,網上銷售額超70余萬元。
規范管理 拓寬果農致富路
劉如祥介紹,百家椪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主要是三個“秘訣”:
規范社員入社退社。將有想法、有能力且熱心于椪柑種植的中青年勞動力和技術骨干吸收入社,培育業主和農場主,逐步將零散的、老舊的果園通過土地流轉集中起來適度規模化種植;并為每名社員摸清椪柑品種、種植面積、土壤特性、陽光雨水接收量,制作規范的產業檔案,精確測量出施肥用藥量,方便農技師逐戶指導,逐步形成完整的生態有機食品可追蹤溯源體系。
對社員生產技術進行統一。通過請相關農牧專家,在椪柑修枝、梳果、施肥、用藥、覆膜等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指導,確保技術統一。
統一社員品牌銷售。通過組織社員外出參觀優質果園、農產品批發市場、現代新興的電商網絡銷售平臺、學習別人獨特的品牌包裝和營銷模式,換腦筋,自我革命,真正生產出高端椪柑,占領高端市場,用品質創品牌,用品牌倒逼品質,靠品質和品牌增加椪柑附加值利潤,助農增收。
劉如祥說,未來合作社將始終以服務社員,謀求全體社員的共同增收利益為宗旨,為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指導,做好生產資料和農資施(使)用信息轉發,在產品銷售、包裝、加工、運輸、貯藏等方面做好服務;在降低社員種植成本的同時,減少種植風險,提高種植效益,采用“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實行“規范、統一”,形成集產、供、銷一條龍的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生態化產業發展模式,提高產品附加值,助力果農增收致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