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飛無人機的95后第一書記——科技讓扶貧更精準
2020-04-10 10:06
1
/
溫茹梅正在使用無人機航拍花龍村溝渠。
溫茹梅經常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群眾需求。
溫茹梅經常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群眾需求。
記者 王莉 文/圖
初春清晨,薄霧輕籠山村,彭山區黃豐鎮花龍村第一書記溫茹梅,正使用無人機進行航拍測繪。作為一名年輕的95,溫茹梅“黑科技”用的很溜。
“無人機飛行拍攝是我上大學時就堅持的一項愛好。從去年4月到這里駐村,我把這個無人機也帶到了村上。”溫茹梅說,通過使用無人機,一方面可以了解村里的地形地貌,另一方面也對村里的柑橘生產有指導作用。
從田野回到村辦公室,溫茹梅就叫上村干部,一邊回看航拍錄像,一邊與村干部分析討論。去年,通過無人機“偵查”,溫茹梅發現村里溝渠有一段垮塌,這嚴重影響了汛期農戶的柑橘生產灌溉用水。“后來,我們通過項目申報把這個溝渠修好了。水渠修好之后,今年柑橘灌溉有了保障,農戶的生產生活也有了提升。”她說。
走訪調研、摸清村情……她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貧困戶拉家常、交朋友、講政策。“只有深入到群眾中去,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么。”自從來到花龍村后,溫茹梅就一直結合黃豐鎮柑橘產業進行發展。
今年,受疫情影響,村里的柑橘銷售問題成了村民們的煩心事。花龍村的脫貧戶袁桃望著銷售無門的柑橘,急得上火。
為此,溫茹梅當起了義務“銷售員”為滯銷的柑橘找銷路。“多虧了溫書記幫我們把耙耙柑銷售出去了,添了一萬多的收入。”經過一番“折騰”,袁桃積壓的3000多斤柑橘銷售一空,他緊鎖的眉頭也終于舒展開了。
腳上沾滿泥土,心里裝著鄉親。駐村以來,溫茹梅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干部,為群眾想辦法、謀出路,在發展產業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培養村民的法律意識。村民徐成中就在她的幫助下,解決了自家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問題。“我希望在帶領花龍村群眾脫貧致富的同時,還能夠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引導他們,知法,學法,懂法,用法律的武器來捍衛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溫茹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