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0-21 10:47:24
責任編輯:羅思源
活學活用開展主題教育的“彭山答卷”
——踐初心、擔使命 讓群眾共享“甜蜜果實”
鳥瞰彭山。(彭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提示
“安全飲水問題終于解決了,今后再也不用提水喝了,太感謝你們了!”10月17日,彭山區黃豐鎮豐華村,村民王方錫緊緊拉住該區水利局回訪干部的手,連連道謝。不久前,該區水利局對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問題進行大排查和集中攻堅,一次性解決了13戶貧困戶的安全飲水問題。
用心守護群眾飲水安全,是彭山區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注重解難題、惠民生、提升群眾獲得感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區黨員領導干部始終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從走出去赴瀘定縣開展紅色教育,到開門納諫、立足實際找癥結,再到學習成果的轉化運用,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入手,尤其是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等一線“戰場”開展調研,對于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真刀真槍地干”,讓人民群眾共享主題教育的“甜蜜果實”。
袁杰科 眉山網記者 羅端 文/圖
走出去
以上率下黨員干部齊憶初心
10月11日,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廣場紀念碑下,彭山區委中心組成員莊嚴敬獻花籃,隨后向革命先烈深鞠三躬,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
赴瀘定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既是彭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區級領導班子開展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該區領導干部發揮示范作用、帶動黨員干部“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重要舉措。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該區領導干部帶頭先后作專題輔導報告,連續組織區級領導和鄉鎮部門主要負責人,就黨建工作、經濟發展、民生事業、項目建設、鄉村振興5個方面,分組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專題討論,并下發“兩書一章”“四項教育”本地讀本等教材3.5萬余冊到每個支部。
與此同時,全區各鄉鎮(街道)、區級各部門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讀書班、研討會、專題黨課、經典誦讀等形式開展集中學習研討300余場,各基層支部開展初心講堂、主題黨日等各類活動560余場。通過以上率下開展學習教育,切實將黨員干部的精氣神凝聚到“初心”和“使命”上。
“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參加國慶觀禮是莫大的光榮!”受邀參加了國慶閱兵儀式現場觀禮的觀音鎮果園村黨總支書記李永偉說,在回到彭山后,他將觀禮的感受、果園村的發展歷程,結合自己的初心使命,分享給了全區的黨員群眾,引導黨員群眾共同憶初心、踐使命。
擺問題
開門納諫 立足實際找癥結
“區委、區政府在支持企業發展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出臺了很多辦法。但是感覺優待企業和企業家的做法還不夠,希望區委、區政府能夠研究改進,營造更優的營商環境。”在9月18日召開的彭山區縣域經濟發展大會上,四川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紅梅提出建議。
“彭山與成都差距在哪?”“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彭山的優勢在哪?”……在此次縣域經濟發展大會上,該區邀請縣級領導干部、鄉鎮部門主要負責人,區內水電氣等要素保障部門、100多家企業負責人,共同查擺問題、分析謀劃,面對面地聽取收集意見建議48條。
除了開門問計,該區還積極下訪尋策。領導干部結合實際制定調研計劃,陸續深入聯系部門、聯系鄉鎮、聯系村,采取座談會、入戶走訪、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圍繞主題教育實效、彭山高質量發展、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群眾最迫切的訴求等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把問題擺出來、改起來。
結合實際,該區在主題教育中確定了“優待企業和企業家不到位不徹底”“項目建設品質不高推進緩慢”“群眾反映強烈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城市精細化管理問題”“村級財務管理不規范”等5個專項整治,每項整治由1名區級領導牽頭,明確責任部門、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切實做到立行立改、真改實改。
惠民生
活學活用 立行立改解難題
城市老舊小區改造一直是彭山群眾高度關注的民生事項。據調查,目前,彭山區城區范圍內306個小區中,老舊小區有238個,部分房屋因建造年代久遠,出現了漏水、墻體出現裂縫等情況,成為影響居民生活環境的重要問題。
急群眾之所需,想群眾之所想。為了讓群眾共享教育果實,彭山區委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分類整治、精準改造,投入724萬元,在18個小區新增活動室12個,休閑區18個,健身場所18個,健身器材90套。“現在小區里面的‘牛皮癬’不見了,環境衛生也是脫胎換骨!”談及生活的變化,鳳鳴街道南星社區居民表示十分滿意。
類似于老舊小區改造這類群眾關心的事,在整個主題教育問題整改中還有很多。該區聚焦群眾辦事、環境、生活、教育、就醫等方面,下足了“繡花功夫”。為進一步便利群眾辦事,該區重點整治行業系統“中梗阻”、審批程序繁瑣等問題,大力改進作風、優化流程、方便群眾。“比如,一般二手房交易由5個工作日變為1小時內辦結。像食品‘三小’備案等50個事項,現在都實現了‘零材料辦事’。”該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群眾辦事正逐漸由“最多跑一次”變為“一次都不跑”。
另一方面,該區還重點整治城市“臟亂差”、占道經營、亂搭亂建等問題,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治理、城鄉環境整治,切實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環境。該區先后投入800多萬元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2個,惠及群眾657戶約2000人;投入560余萬元新建停車場3個,新增公共停車位1100余個,緩解了市民停車難問題。
不僅如此,該區重點整治“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反饋問題,59戶貧困戶住房改善、13戶貧困戶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同時,還邀請群眾代表參加安置房建設開工儀式,計劃3年建成10個安置小區,安置群眾1.9萬人。“這哪里是安置房,比不少商品房的品質都還高!”捧著即將建設的安置房規劃圖紙,鳳鳴街道易埝村1組居民楊岷江欣喜地說。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