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9-24 10:17:43
責任編輯:羅思源
文旅融合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寫在彭山參加第三屆西博會之際
彭山“中法農業科技園”的紫色花海醉游人。眉山網記者 雷同 攝
眉山網記者 馬詩雨
彭山,古稱武陽,有著23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了眾多源遠流長的文化IP:
這里有彭祖故里的長壽文化,是唯一一個經過多學科論證的中國長壽之鄉;
這里有赫赫有名的千里岷江第一古鎮——江口古鎮,武陽茶肆是世界上已知最早關于茶葉的文字記載;
這里是張獻忠千船沉銀之地,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先后出水文物4.2萬余件;
這里有神秘古老的江口漢崖墓博物館;
這里流傳著“漢張綱忠頌千秋,晉李密孝聞天下”的故事;
這里至今吟誦著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朗朗讀書聲……
文化底蘊深厚的壽鄉,背后折射的是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氣象。據了解,彭山區2018年接待游客624.73萬人次,增長11.1%;旅游總收入達49.98億元,增長13.5%。旅游重點項目總投資18.21億元,完成投資15.74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00%,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文旅產業文創產品激情綻放
文化,是彭山老祖宗留下的寶藏。打好文化這張牌,既能潤人,又能興城。
“昔彭祖,八百壽。”彭山,曾孕育了壽高880多歲(按當時的計歲法,實際壽數為159歲)的商賢大夫彭祖,可謂世間名副其實的老壽星。而彭祖的長壽秘密,離不開彭山優越的地理環境。
彭祖山景區,即彭祖修煉的地方,被尊為中華養生文化第一山。在這里,不僅能很好地享受到具有“生命光波”之稱的“空氣負氧離子”,而且還因為彭祖山被群山環繞,形成天然太極,真可謂天造的圣境。
近年來,彭山旅游以生態、文化、養生、體驗、度假為主題,以“養生養老”為主線,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全區已基本形成了絢麗的農業景觀、優質的地方品牌、青山環抱、綠水長流的宜居環境和“一個不老的地方”城市文化定位。
除了長壽養生文化,彭山還是一處蘊藏寶藏的地方,江口沉銀遺址坐落于此。去年4月,有著“中國考古界奧斯卡”之稱的2017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召開,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項目被評為“2017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此外,以“消失的教堂”成為網紅打卡點的中法農業科技園;總投資400億元的水郡未來城一期項目;有世界童話主題公園之稱的恒大童世界;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為一體的壽星谷……像一條玉帶,將這些文旅項目串成一條璀璨的項鏈。
文化創意產業蓬勃興起。今年4月,三個身著藍袍的白須翁卡通小人兒,代表彭山獲得了“2019四川省旅游商品大賽”的銀獎。“他們”中一位提著裝滿彭山葡萄等特色農產品的籃子,一位席地而坐,一位捋著胡子展現出悠然自得的神態。它們都是以彭祖為藍本,結合長壽養生文化設計制作的彭祖卡通形象——“彭祖祖”。
“我們在傳統的彭祖養生文化里,融入一些比較時尚的元素,這樣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公仔設計者李登宇說,彭祖長壽文化遠近聞名,但一直以來展現的彭祖個人形象卻較為模糊。為此,“彭祖祖”應運而生,給了游客一個具體化的形象展示。除三個不同的造型外,“彭祖祖”的其他系列也已進入設計階段,將展現彭祖修身養性、樂活的生活狀態。
鄉村文化旅游見山見水見鄉愁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承載的是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依戀與渴望;“老屋、老井、老樹”標記的是一段成長的日子乃至一個時代的記憶。
走進公義鎮新橋村,青山環抱、小橋流水、花草飄香,一幢幢風格獨特的民居映入眼簾,房前屋后青石板路、水泥路相間,古樸新韻相融合,呈現出一派別具生機的鄉村面貌。一條通濟古堰水緩緩流淌,古堰兩旁種上了花草樹木,古堰上的小橋經重新打造,更有一種古色古香的味道。
繼續沿著古堰往里走,就來到了具有鄉土特色的“稻香民宿”。遠遠望去,民宿相當有現代建筑氣息,但又不失川西院壩的感覺。民宿外圍還有一池清水荷塘,塘上建有木質的棧道供游客賞荷戲水。
通濟堰帶狀公園和稻香民宿只是新橋村一三產融合的一部分。據了解,該村依托“古堰新橋田園綜合體”項目,大力推廣農文旅結合項目。目前,該村“禪隱居”“九谷陽光”“紅磚記憶”“何家院子”等20多個項目正穩步推進。“白墻、黛瓦、原木、青磚”的風格,保持了古厝原有風貌,讓都市人在這里體驗獨特的慢生活,結合當地文化發展創意農業、循環農業,開展農事體驗,讓游客體驗農耕、農事、農藝,以及蔬果種植、采摘等項目。
“哇,這個葡萄太特別了,我都沒見過,吃起來非常香甜。”7月25日,2019年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游節暨第十屆彭山葡萄采摘節在彭山開幕,上萬名游客涌入彭山萬畝葡萄基地,品嘗富有特色的彭山葡萄。
近年來,彭山區利用優勢農業產業,舉辦各類文化旅游節,宣傳城市品牌,發展農旅觀光項目,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前來游玩。
目前,該區通過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目標,按照“一園兩翼”的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做到“橫向拓展、縱向延伸”有機統一。同時,大力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經濟,加快發展農業+加工、+旅游、+康養、+文創、+電商等新業態,推動多種業態相互融合,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多元發展。
延文脈、興文化,尤需守正創新。將文化繁榮植根于傳統沃土之上,用創新創造激發文化活力、匯聚發展力量,加快區域高質量發展步伐,彭山已經在路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