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9-09 10:35:55
責任編輯:任楓楓
曹仕鑫(右二)邀請專家給村民進行種植培訓(資料圖片)。
李明隆(左)陪伴困境兒童。
龔啟雄(左一)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走訪。
涂小雄(右一)給脫貧示范戶頒獎。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幫扶真情。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作為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駐村第一書記在如何解決制約脫貧攻堅中的突出問題,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過程中付出了真情、奉獻了力量。他們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發展特色產業;奔波于各個部門,積極申請發展項目、協調基礎建設資金;走訪轄區內每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了解民情民意。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奮戰在洪雅縣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了解他們如何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基層黨組織和廣大群眾苦干實干,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本報記者 蹇瑋杰 文/圖
洪雅縣中保鎮踏水村第一書記曹仕鑫——
用心用情 只為群眾過上好日子
2017年5月,曹仕鑫從洪雅縣委統戰部派駐到中保鎮踏水村擔任第一書記,用心、用情書寫了踏水村的脫貧攻堅故事。
“現在藤椒還沒投產,我們一家依靠租金和固定分紅,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500多元,再等一年正式投產后,分紅會更多,生活越來越有希望。”9月3日,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凌增兵計算著家庭增加的收入,臉上露出了笑容。凌增兵今年48歲,家里有4口人,因他和父親長期患病,導致家庭貧困。2017年,村上引進企業流轉了他家一處低產竹林,通過租金、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讓凌增兵家收入有了著落。加上醫保兜底和低保政策,當年,凌增兵家便脫了貧。
這都要得益于曹仕鑫積極強化產業發展的結果。
“增收致富不能單打獨斗,要抱團才有希望。”為了盡快讓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富起來,曹仕鑫引進四川綠鑫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到村里投資開發農業項目,通過該公司的集約化規模化種植、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實施,帶動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產業發展,實現穩定增收。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投入資金400余萬元,流轉土地種植藤椒748畝,并帶動村民種植藤椒100余畝。村民每年從該項目獲得流轉租金15萬元、務工收入50余萬元。按照規劃,該項目還將發展水果、花卉、中藥材種植,并探索“農旅相融”模式,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體驗農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實現增收致富。
如今,踏水村已退出市級貧困村序列,并在2017年度和2018年度連續兩年獲得眉山市脫貧攻堅示范村稱號,村里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已全部穩定脫貧。
村民腰包逐漸鼓起來的同時,曹仕鑫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也有了成效。“如今我們黨建氛圍越來越濃,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來,踏水村的風貌越來越好!”踏水村黨支部書記任家祥對曹仕鑫給村黨組織建設帶來的變化非常認可。駐村工作三年來,曹仕鑫主動執行五天工作日簽到和主動報告行程制度,牽頭落實好“三會一課”“黨群集中活動日”,積極推進村級場所“五規范五公開”,帶頭改進工作作風,成功創建省級優美示范村莊、省級衛生村兩個省字號示范村。此外,還爭取資金建立了文化、體育活動室等,讓群眾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強班子育骨干。”曹仕鑫說,農村基層黨組織普遍的一個問題是“老齡化”,他打算將熱心公益的年輕人培養成村班子后備隊伍,進一步提高村黨支部的戰斗力。“帶好班子、抓好制度,凝聚合力、激發活力,為村里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他說。
洪雅縣槽漁灘鎮玉嵐村第一書記李明隆——
擔當作為 解決群眾所思所盼
2017年1月,來自洪雅縣公安局的李明隆進駐槽漁灘鎮玉嵐村當第一書記。揣著一顆為民辦事的心,李明隆以公安干警的務實作風,讓貧困村舊貌換新顏,當年便實現全村67戶164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
“李警官,我的錢轉錯了,怎么辦啊?這可是我兒子在學校半年的生活費,麻煩你幫幫忙!”2019年4月6日,玉嵐村長年在深圳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周樹勇,通過銀行ATM機轉賬時,誤將2000元錢轉入到別人的賬戶。周樹勇慌了神,急忙向李明隆求助。
接到求助電話后,李明隆立即開車前往周樹勇家中,帶上其妻子一同前往銀行。在向銀行工作人員說明情況,并出具派出所相關證明后,最終找到了收款方為洪雅三寶鎮的龔某。查到對方聯系方式后,李明隆與其耐心溝通,最終對方同意將2000元錢退還,周樹勇一家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如今家里的困難都已經解決了,我渾身也充滿了干勁,這都要感謝李書記。”周定朝是李明隆認識的第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明隆根據周定朝的家庭實際情況,制定詳細幫扶計劃,逐項認真落實,幫助其上戶口、辦理醫保、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爭取教育幫扶金和產業扶持資金……一步步帶領周定朝一家脫貧致富。
一家富不是富,全村富才是真的富。2018年,李明隆結合全村的發展實際,積極探索“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抱團發展,增加村集體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探索出了一條“聯合發展興產業、抱團取暖促脫貧”的新路徑。“通過兩年的不懈努力,白茶種植項目最終在玉嵐村落地,并成功申報為扶貧抱團發展項目基地。”李明隆介紹道,前三年,專合社每年年底提前向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預分紅360元,第四年投產后按照項目盈利的比例分紅,預計每年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不僅如此,李明隆還為玉嵐村爭取項目資金480余萬元,用于該村改善村級陣地設施,建設村級文化廣場、籃球場、日間照料中心等場所;硬化村道、修建飲水池,解決全村人出行和吃水問題;開辦“農民夜校”,為村民講解法律道德、農業科學、種養植技術等知識,用擔當作為的實際行動帶領全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洪雅縣東岳鎮團結村第一書記龔啟雄——
查漏補缺 確保穩定脫貧不返貧
2017年5月,在洪雅縣委組織部長期從事電教工作的龔啟雄被選派到團結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始終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幫助全村34戶9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不返貧。
作為全縣33個市級貧困村之一,團結村已于2016年年底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然而,全村飲水、交通等基礎設施依舊薄弱。接過第一書記責任的龔啟雄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脫貧攻堅就是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上任以后,他一邊接手啟動安全飲水、村道加寬等前任第一書記和村兩委規劃好的扶貧重點項目,一邊認真學習精準扶貧的相關業務知識、入戶了解掌握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時常是白天跑項目、訪農戶,晚上再加班加點學習“充電”。
2017年年底,洪雅縣啟動住房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凡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存在問題并實施“五改三建”的,由財政給予不超過1萬元資金補助,無名額限制。“五改三建”政策的出臺,讓龔啟雄樂開了花。他立即開展走訪、座談和民主評議,摸排整理出10戶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然而,將上報資料提交村兩委集中討論時,大家的意見并不統一。“要過年了,一次性上報這么多戶‘五改三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沒有能力組織施工?”有人提出了質疑。“建檔立卡貧困戶沒有能力改建,那找施工隊來建,如果項目不能如期完工,責任我來負!”龔啟雄毅然拍了板。在他看來,這是改善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條件的絕好機會,必須要給大家爭取下來。項目報批了,為保證“五改三建”項目進度和質量,龔啟雄和駐村工作隊幾乎每天都要去施工現場查看情況和進度。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按時完成“五改三建”項目,并順利通過檢查驗收。
“要把貧困群眾的事放在心上,落實好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不遺余力地落地落實。”龔啟雄說。駐村以來,他幫助團結村多方爭取資金200余萬元,先后完成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造升級200平方米,安全飲水管網鋪設30200米,村道加寬或硬化2.7公里,開展茶葉品改600畝等。全村交通、飲水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飲水難、出行難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產業發展基礎也得到不斷提升和加強。
龔啟雄介紹,下一步主要是脫貧攻堅查缺補漏,并利用好相關政策,豐富村民的文化業余生活。龔啟雄笑言,脫貧攻堅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洪雅縣將軍鎮保坪村第一書記涂小雄——
因地制宜 托起村民致富夢
保坪村位于洪雅縣將軍鎮,過去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全村13個村民小組、3260多人,有貧困戶60戶,175人,分布在幅員11.36平方公里的丘山區。
2018年4月,在洪雅縣融媒體中心任職的涂小雄,來到保坪村任第一書記。山林峻峭、民風淳樸、土地肥沃但物產貧瘠,這是保坪村留給他的最初印象。
“咱們村雖已在2017年整村脫貧,可沒有明顯的特色資源,又距縣城較遠,若想穩定脫貧致富,還是要從土地上想辦法,從種養上找出路。”一進保坪村,村兩委班子就和涂小雄說起了村子的發展思路。了解到情況后,再經過幾個月的入戶調研,涂小雄心里有了譜。他說,“保坪的土地上,自有‘金元寶’。”
洪雅縣種植藤椒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藤椒之鄉”,而保坪村高低錯落的地形能讓藤椒品質更高。涂小雄意識到,只有抱團發展產業才能根本改變保坪村的發展困境。于是,他在村里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將全村6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發展補助資金按每戶6000元為一股加入合作社,集中流轉150多畝荒山坡抱團發展藤椒。藤椒未成熟期間,通過套種毛豆等經濟作物,每年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保底分紅300元,增加了其“造血”功能。同時,還爭取到了鄉村振興先行村項目60余萬元,連片發展藤椒種植150畝。
有了發展的產業,還得有種植經驗。為此,涂小雄多次請來專家,開展藤椒種植技術培訓,讓村民們了解了新品種,掌握了從育苗、定植、管理、施肥到預防病蟲害的新技術。在發展藤椒產業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還能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每個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工資。”在該基地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趙學安笑呵呵地說,比起自己種植,在基地務工收入更穩定,也不用承擔種植風險,合作社盈利后還能得到獎勵分紅。
在發展藤椒產業的同時,涂小雄還因地制宜的抓好保坪村7000畝茶葉主導產業,并做好宣傳推廣,打造金花坪貢茶品牌,提升知名度;邀請茶葉專家開展茶業種植等技術培訓,提升貢茶品質。這一系列舉措,讓金花坪貢茶走上了第八屆茶博會的展臺。此外,涂小雄還開設了“道德文化講堂”、成立紅白理事會、完善村規民約、評選最美庭院,打造宜居宜業鄉村。如今的保坪村,村容村貌煥新顏,百姓生活有奔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