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6-20 11:28:03
責任編輯:何海娟
本報記者 梁昊
圍桌共食、不用公筷,看似親密無間的就餐方式,卻增加了疾病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風險。因此,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可以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聚餐時,無論是餐飲行業經營者,還是普通顧客,大家都應注意使用公筷公勺,以實際行動踐行文明用餐。
餐飲店 準備好公筷公勺 提倡綠色餐桌
6月19日,記者在午餐時段走進城區二環路一家酒店看到,20余種菜品有序擺放在飯桌上,專用公筷、公勺擺放在一旁明顯的位置,顧客每吃一道菜都會使用公筷。
在城區杭州北路一家飯館內,記者看到,市民進入飯店前,都會出示健康碼并做好信息登記,飯館內的服務員也都戴好了口罩。市民落座后,服務員會在點餐及上菜環節向顧客介紹餐具的使用方法,幫助顧客熟悉、適應公筷、公勺的使用。同時,對于有需要的顧客,服務員還會協助分餐。
在城區另一家中餐館,記者看到,餐館服務人員根據餐桌的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了相應的公筷、公勺,所有公筷、公勺都用材質和特殊擺放架進行區分。
“為了大家身體健康和疫情防控,現在很多餐飲場所里都準備了公筷、公勺。只要有市民來就餐,我們都會引導大家使用公筷、公勺。”該飯店經營者辜女士告訴記者,“我們還在餐廳顯眼處,張貼了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宣傳圖片,讓文明用餐、綠色餐桌理念深入人心。”
市民 從不適應到主動使用 踐行文明用餐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很多人都經歷了從“嫌麻煩”到主動使用公筷、公勺的過程,文明用餐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剛開始出現公筷、公勺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吃頓飯,餐具換過去換過來很麻煩。”市民劉曉華說,“但為了大家的健康,很多人逐漸接受使用公筷和公勺。”
“不用說聚餐時有陌生人會存在風險,即便是朋友間聚餐也會有風險。朋友們最近去過哪些地方、接觸了哪些人,我們并不清楚。”市民陳潤芳說,“因此,使用公筷、公勺會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對自己、家人、朋友的健康都有好處,所以我覺得大家都應該用公筷、公勺。”
“公筷、公勺的使用,既是保護彼此健康,也是對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更是對文明用餐的有力踐行。”市民陳喬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