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6-02 15:58:02
責任編輯:任楓楓
記者 張丹梅 文/圖
劉樹軍與殘疾兒童在一起。
5月29日,彭山區第四小學學生吉巴夫吉、彭書晗、張佳樂和何羽馨等19名困難學生、留守兒童,分別從劉樹軍手中接過漢服、夏日服裝、書包、拼音點讀學習機和少兒讀物《三國演義》《西游記》《城南舊事》等新年心愿禮物時滿臉童真笑容。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彭山區第四小學的一批困難學生、留守兒童的新年心愿一直無法實現。了解情況之后,劉樹軍立即與該小學的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系,并梳理出了19名困難學生、留守兒童的新年心愿,及時為他們采購到了新年心愿禮物。“幫助同學們實現新年心愿,其目的是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做一個自己滿意、老師滿意、家長滿意和社會滿意的好學生。”劉樹軍說。
今年64歲的劉樹軍,是彭山區觀音街道果園村人,同時也是一名退伍軍人和愛心志愿者,先后榮獲“市優秀共產黨員”“市級道德模范”等稱號。
劉樹軍(中)向學生講述爭當優秀少先隊員的故事。
劉樹軍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認真踐行入黨誓言,幾十年如一日用善心愛心幫助他人,觀音街道觀音村困難兒童王波,因母親出走、父親癱瘓而無錢上學,劉樹軍得知后該消息后,立即資助王波從初中到大學的學費,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并參加工作,成了一名幫助他人的志愿者;錦江鎮殘疾母親馮雙平的兒子,因右髖關節脫位、多關節攣縮、左側扁平足,走路只能靠爬行,需要動三次手術才能站立行走。為此,劉樹軍主動幫助其籌集手術款,并帶領家人與朋友為其捐款。當得知第二次手術尚差2萬元時,他很快為其落實了2萬元手術款……多年來,劉樹軍先后籌集資金36萬元幫助80余名困難群眾、困難學生和留守兒童,讓他們改善了學習、生活環境,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劉樹軍熱愛新聞寫作,是多家媒體的特約通訊員。如今,他退休了,但依然每天活躍在彭山區各種新聞采訪現場,用文字和鏡頭記錄著時代變遷。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后,當地志愿者積極奔赴抗疫一線,在志愿者活動的地方,經常能看到劉樹軍的身影。他跟隨志愿者一起排查、宣傳,通過新聞報道展現志愿者無私奉獻、奮勇向前的精神和風采。
劉樹軍為學生發放新年心愿禮物。
劉樹軍還管理著彭山作協主辦的《彭山文苑》和眉山市社會治安志愿者協會兩個公眾號。疫情發生后,這兩個公眾號分別設立了抗疫專題,劉樹軍堅持每天收集抗疫信息,定期編輯發送,宣傳抗疫知識。
2月下旬的一天,劉樹軍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右手手肘骨折。當天是《彭山文苑》公眾號出稿日,他強忍疼痛,堅持對稿件進行編輯,保證了公眾號的正常運行。
在他摔傷后的第三天,市文明辦聯合市志愿服務聯合會開展了慰問援助湖北醫療隊家屬活動。作為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樹軍帶病堅持參加活動,一邊慰問醫療隊家屬,一邊做好拍照取景。當天,慰問活動的新聞稿件同時被川報觀察、四川在線、眉山日報等媒體采用。
3月5日,手還未痊愈的劉樹軍趕往果園村殘疾村民李利紅家中,舉著相機拍了一上午,并寫下題為《獨腿戰“疫魔”》稿件,被四川農村日報采用。
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劉樹軍共采寫了60余篇抗擊疫情新聞稿件,不少稿件被人民網、光明網、川報觀察、四川農村日報、眉山日報等國家、省、市級媒體采用。
“一篇新聞可以樹立一個先進典型,一次偶遇可以改變一個孩子人生。”劉樹軍始終堅持這樣一種人生信念,用新聞寫作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遞致富信息,同時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