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
  • 站內

當前位置:

眉山新聞網

>

新聞

>

要聞精選

耕地保量提質“兩手抓” 綜合施策筑牢“天府糧倉”根基

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12-19 10:18:34

責任編輯:杜艷


編者按

民生實事,事事關系群眾,件件連著民心。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在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叮囑當地負責同志,“老百姓的事,要實實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20件民生實事。2023年即將過去,即日起,本報將聚焦民生實事“小切口”,對20件民生實事的進展情況進行系列報道,陸續呈現我市一步一個腳印地把各項民生實事從“規劃圖”“施工圖”變為“實景圖”,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民生實事項目是惠民利民的大事,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暖心工程。耕地保量提質作為我市今年民生實事項目的重點,被擺在突出重要位置。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今年以來,我市立足優勢,堅持一手抓“保量”,一手抓“提質”,統籌推進耕地保量提質工作,重點從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理、農田水利綜合配套建設等方面發力,提升耕地地力,促進農業生產增效,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貢獻眉山力量。

877585dd3930c87f95a188990b3cfb1.jpg


高標準農田 打造鄉村振興“希望田

糧以田為基,農以田為本。高標準農田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眼下,正值秋收后的冬閑時節,我市各地充分利用冬閑時間,組織人工、機械完善農田水利、灌溉溝渠、田間道路等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按照“缺啥補啥、急用先建”的思路,因地制宜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寒冬時節,位于洪雅縣中山鎮謝巖村片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改造提升)建設現場一派火熱。挖掘機揮舞鐵臂,推土機來回穿梭,施工車輛往返忙碌……工人們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進行田型調整、田塊平整和路基回填等作業。

“項目自11月開工以來,我們倒排工期、搶抓進度,目前田間道路基層鋪設已基本完成。”12月15日,項目現場負責人楊太方介紹,中山鎮謝巖村片區規劃建設709.56畝高標準農田,主要建設內容為:田型調整、地力培肥、新建及整治排灌渠道、新建及整治田間道路。眼下,施工方正全力完成田型調整、路基路型和邊坡修理、溝渠修建等工作,力爭在12月底完成項目建設。

從高空俯瞰,連片平整土地向遠處層層延伸,農業現代化圖景已然在望。“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楊太方表示,項目建成后,將提高耕地地力肥力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助推鄉村振興。

據悉,包括中山鎮謝巖村片區在內的2023年洪雅縣財政轉移支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改造提升)計劃總投資3232.09萬元,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9000畝,涉及中保鎮、中山鎮、止戈鎮、柳江鎮。

洪雅縣作為2023年全省唯一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山區示范縣,該縣全力抓好耕地質量提升,新建高標準農田2.64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08萬畝。到2025年,該縣耕地面積突破19萬畝,高標準農田15.25萬畝。在此基礎上新改建生產道路、灌溉溝渠等,有效推動種糧基礎設施提升和耕地質量提升,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希望田”。

耕地是糧食產業發展的基石,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保證耕地質量和土地生產力,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截至11月底,全市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已完成85%。”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洪雅縣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是我市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有力實踐。預計12月底,我市將全面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10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1.8萬畝任務。

作為省級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市,今年以來,我市心系“國之大者”,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有效抓手,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做好高標準農田的“建、管、護、用”,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真正把良田變“糧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土地整理 挖掘現代農業“新潛力”

土地綜合整理是一項接“地氣”、惠民生的工作。我市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把土地開發整理作為破解土地資源要素制約的有效途徑來抓,下大力氣整理荒地、零星山地等,通過科學合理的土地整理,深入挖掘全市后備耕地資源,讓閑置的土地經過整理后“重獲新生”,成為平整肥沃的致富田。

12月15日,寒意漸濃,在仁壽縣始建鎮大河村土地整理項目施工現場,近十臺挖掘機來回作業,推土挖溝、邊溝修整、土壤回填等工作有序推進。遠遠望去,經過整理后的土地逐漸平整有型,一眼望不到頭。

0b5c986ba408d9605ba26d16a28c1b7.jpg

作為典型的農業大縣,與平原地區不同,仁壽縣的農田大多分布于丘陵地帶。該縣因地制宜,采取田地結合的模式,根據地勢來確定耕地的類型,提前預留供農機行駛的坡道,合理布置進場道路、排灌系統,以保障建成后的機械化耕作。

今年以來,仁壽縣聚焦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示范區目標,加大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年,該縣組織資金3.5億元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實施土地整理6.8萬畝,修建田間道路319公里。

“實施土地整理后,可以大力改變我縣靠天吃飯的農業現狀,實現能排能灌和農業機械化作業。”仁壽縣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項目負責人周炯說,土地整理后將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地塊產出,有效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有助于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全面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了全力做好土地整理這項惠民生的大事,當前,我市上下按下“快進鍵”,全力以赴提高土地整理的速度和水平,創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對田、土、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態條件和生態環境。

“今年我市將實施土地整理項目28個,新增耕地2萬畝。”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土地整理工作順利推進,截至11月底,已完成土地整理總工程量的80%,借力土地整理,充分挖掘現代農業“新潛力”。


綜合配套 夯實農田水利“新耕基”

田野,孕育著農民的希望。提高農田綜合配套,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

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形象地說明了水對于農作物的重要性。地處都江堰灌區范圍的眉山,通過實行稻藥、稻菜輪作模式,有效實現了糧食增產豐收、農民增收目標。農田水利為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便是我市綜合配套,夯實農田水利的重要例證。永豐村歷來是種糧大村,種糧水平和規模在全市具備示范引領性。永豐村現有高標準農田3340畝,其中集中連片規模1500畝,有全省規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種植基地300畝。

“8月底前后我們收完水稻,開始種植澤瀉,種植前需要大量的水泡田,種植后也需要大量的水,整體來說,對水的需求特別大。”永豐村種植大戶王濤說,充足的水源是實行稻藥輪作的基礎,有了水源的加持,種植戶們才能安心種田,種田效益才會得到提升。

近年來,永豐村通過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田塊之間水渠相連,在通濟堰灌區的滋潤下,永豐村農田灌溉用水進一步得以保障。據東坡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為了保障永豐村穩定的農業灌溉用水需求,該區與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暢通用水聯絡協調機制,修復滲漏垮塌渠道300余處,維護渠道29公里,改造老化渠道7公里,全面保障了永豐區域灌溉用水輸水暢通。

秉持實現糧食穩產增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的原則,今年以來,我市開工建設4個中型灌區配套與節水項目,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改善農業生產用水條件,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確保糧食豐產豐收,夯實農田水利“新耕基”。

耕地保量提質是著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前提保障,更是一項事關糧食安全的長期任務。接下來,我市將堅定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繼續把耕地保量提質作為為民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及農田水利綜合配套,全力提升耕地質量,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更嚴的制度來抓,多措并舉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堅決建好用好耕地這個群眾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種糧者說


邵國東:用好高標準農田“金鑰匙”

12月18日,沐浴著冬日暖陽,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種植大戶邵國東像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在永豐村高標準農田內的機耕道上查看輪種的青菜、蘿卜、川芎、 澤瀉等農作物及中藥材作物。每天去高標準農田里“走一遍”,他才能安心去城里“上班”賣米。

邵國東在永豐村承包土地已經10年,他見證著永豐村高標準農田發生的點滴變化。永豐村是傳統壩區,有種糧傳統,自邵國東到永豐村種糧以來,這里幾乎一年一個樣,年年都有新變化。

47761124e116d11323f82f8993d0769.jpg

尤其是近幾年的變化尤其大,該村按照100米×100米,15畝一個田塊進行土地整理,修建了2條寬3.5米、長4000米的作業干道和6公里的灌溉排水溝渠,修葺了每個田塊之間的作業便道,為農田耕作、物資運輸等農業生產活動提供了充分保障。這些高標準農田的變化讓邵國東和村上其他種糧大戶輕松了不少,實現了水稻“耕種播收”全程機械化。

今年邵國東在永豐村的土地上種植了農業專家推薦的水稻新品種,應用了新技術,今年畝產量突破850公斤,產量比去年明顯提升,稻谷收購價格比去年每公斤高0.1-0.2元。眼下,他將農田按照“稻—菜—菜”輪作模式耕種,實現一地“三收”。

種好糧并不是邵國東的終極目標。從農田里培育優質大米,再走上大眾的餐桌,讓大家吃上優質東坡大米,這才是邵國東為之努力的終極目標。今年,邵國東還做了一件大事,由他個人注冊的商標“永豐夢長粒香米”于9月正式對外售賣。至此,邵國東完成了自己從種糧到售糧的夢想。

展望來年,他將繼續用好高標準農田這把“金鑰匙”,多種糧、種好糧,將飯碗牢牢端穩端好。

范錕:把“科學種田”變為現實

12月18日,見到仁壽縣返鄉創業大學生、種糧大戶范琨時,他剛參加完全市水稻“一優兩高”生產競賽總結表揚會。會后,他馬不停蹄趕回仁壽縣方家鎮水池村糧食生產基地,處理基地內農作物的相關事宜。

從2016年響應國家號召返鄉創業至今,運用科技發展農業,帶領本地農民科學種田是范琨不變的初心。然而,要運用科技發展農業,耕地質量是基礎。在范錕看來,高標準農田是第一步,把農田建設好,才能為后續種植做好鋪墊。

00bcae2f82fbc631a34b02109d55f36.jpg

經過7年多的努力發展,范錕所承包的基地已建成了田塊平整、集中連片、節水高效、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高標準農田2100畝,配套布局完善水網、路網、電網設施,如今已是仁壽縣“天府糧倉”丘區示范區的樣板區。

和多年前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相比,借助高標準農田,范錕的基地早已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從智能育秧到翻耕土地,從田間管理到成熟收割,均采用電腦控制和人工檢測,收割機都是連收割帶脫粒揚塵,一體化完成。

在范錕看來,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可以實現糧食種植全程機械化,大大節約人力成本,還可以在改善農田生產條件、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積極重要作用,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

耕地是糧食產業發展的基石,先有好的耕地才有好的收獲,才能把科學種田變為現實。作為高標準農田的直接受益者,范錕認為,發展農業是一項不斷求變求新的過程,接下來,他將依托基地內的高標準農田,向科技要糧,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推進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為“天府糧倉”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琴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川網公安備 51140202000199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一级做a爰毛片| 韩国爱情电影妈妈的朋友|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2017狠狠干| 国产福利拍拍拍|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得| 日本免费的一级v一片|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2020夜夜操|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 99色视频在线观看| 色视频www在线播放国产人成| 毛片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丰满白嫩bbxx|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人妖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浮力影院欧美三级日本三级|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ririai66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高清免费播放| 最新电影天堂快影eeuss|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极品麻豆91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精品国产va久久久久久久冰| 国产美女口爆吞精普通话|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 摸BBB揉BBB揉BBB视频|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