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1-13 10:59:06
責任編輯:蹇瑋杰
1月12日一早,天剛蒙蒙亮,仁壽縣祿加鎮中合村的電商基地里,有人采摘蔬菜、有人整理蔬菜、有人為腌臘食品抽真空、有人負責打包裝箱……處處都是有序而忙碌的熱鬧場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近年來,祿加鎮中合村依托當地蔬菜、雞鴨、蛋等優質生態農產品,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打造村級電商平臺,架起產銷橋梁,實現生態農產品24小時從田間到餐桌,以訂單銷售的方式,助力當地群眾持續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立足當地特色 打通產銷渠道
“農產品通過電商進行銷售,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擴大銷路,是如今農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當天,在電商基地內,中合村黨總支書記黃朝松一邊幫忙打包土雞蛋,一邊高興地與記者交談。
作為近年來祿加鎮黨委回引的優秀退伍軍人之一,黃朝松在擔任黨總支書記后發現,當地群眾家里的農產品質量比城里好,價格比城里低,卻不好銷售,另一方面,城里的消費者總是想買生態的農產品,但又無法在當地市場買到滿意的。
黃朝松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打通產銷渠道,獲得雙贏呢?
為了將本村的產品“推銷”出去,中合村的村干部們紛紛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宣傳當地農產品,縣城的朋友要買,村干部們就自己開車采購和送貨。
隨著口碑越來越好,2022年,祿加鎮黨委搭建平臺,中合村黨總支以鄉情為紐帶,多方奔走,聯系在外發展的優秀兒女,回鄉投資,打造愛上鄉土味電商平臺,建立家鄉特色農產品互聯網生態圈,在專業的平臺上銷售中合村的土雞、土鴨、蔬菜、水果等,客戶遍布全國各地。
隨著知名度進一步打響,需求量越來越多,中合村的農產品已經供不應求,甚至開始向周邊鄉鎮擴大收購范圍。
據統計,從2022年5月電商平臺正式成立至今,已實現電商營業額260余萬,最多一天要發貨200余件。
保證產品品質 實現訂單銷售
“公司與順豐快遞長期合作,地里的蔬菜從采摘到送到消費者手中,不會超過24小時,完全保證了新鮮與生態。”電商平臺負責人李春橋介紹,中合村目前有晚熟柑橘3200畝、蔬菜770畝、糧食作物2300畝,年出欄生豬5000頭、小家禽1萬余只,年銷售雞、鴨、鵝蛋共計20萬枚。
臨近農歷新年,腌臘食品最受歡迎,中合村電商基地里,晾曬著一排排熏烤后的香腸臘肉,色澤油亮,香味四溢,村民們正忙著抽真空和打包。
“香腸臘肉都是我們村自己養的豬制作而成,絕對綠色生態。”在電商平臺務工的村民黃華英說,為了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兼顧口感,村上專門去外地請來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進行熏烤,精準掌握配料與火候。
除了腌臘食品外,新鮮的蔬菜也是冬季俏銷的商品。
記者看到,裝配20斤蔬菜的箱子里,整齊地碼放著打理得干干凈凈的豌豆尖、芹菜、蒜苗、紅蘿卜、西蘭花等多個品種,還搭配了紅薯粉條、手工面條、咸菜、干辣椒等當地特色食物和配料。
“因為品質好,我們的產品回頭客很多,目前已經全部實現了訂單銷售。”黃朝松認為,優質的銷售渠道,能有效杜絕農產品滯銷,實現農產品效益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在愛上鄉土味電商平臺的購買下單頁里,有著平臺在售所有農產品的介紹,同時,還有著科學搭配的蔬菜套餐,讓消費者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營養更加均衡。
助力群眾增收 助推鄉村振興
“現在中合村,家家戶戶都在發展種植或者養殖,能為我們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的生態農產品。”黃朝松說,收購價都是高于當地市場平均價格,既讓群眾有“賺頭”,也讓他們不擔憂銷路,真正實現了電商進村,農產品出村。
“訂單來了以后,工作人員就會通知我及時采摘基地里已有的新鮮蔬菜。”中合村6組村民謝岷桂2020年在當地承包了30畝土地,種植應季蔬菜,自產自銷。
謝岷桂說,以前,要自己聯系銷路,承擔種植風險,自從村上有了電商平臺,再也不用擔心銷路,價格還比批發的要高,走農業發展的道路信心十足。
為進一步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中合村正結合地域優勢,以周梁洞河流域沿線發展為方向,規劃成片水稻作物種植區、建設高標準現代化農田、完善園區農田水利建設;打造優質大米、稻花魚等具有區域特色的產品生產基地,形成糧經產業集群、多種特色水果同步發展的綜合性農副產品產業基地、生豬養殖基地和智慧農業融合示范基地。
順應“互聯網+智慧農業”新趨勢,發揮產地優勢、品質優勢,依托電商平臺,下一步,中合村還計劃發展可視化農業,讓消費者能看到蔬菜的種植、采摘、打包等過程,以科技手段吸引更多消費者,讓農業村也能變成“網紅村”。
同時,新建初加工中心和分揀中心,建立冷鏈庫和配送物流中心,引導村級供銷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打造“鄉土記憶走廊”多元化的田園文化展示體驗項目,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一線聲音】
“只有聚集資源要素,創新引領,才能集中精力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下一步,中合村將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繼續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加快農業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循環型、融合型、創新型、綠色型‘四型發展’,打造農業生產設施化、綠色化、數字化程度高,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健全,特色農副產品就地加工增值、農產品電商鄉村旅游發達、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祿加鎮中合村黨總支書記黃朝松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在中合村,電商成為了暢通城鄉農產品流動的橋梁。同時,在電商的‘加持’下,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利于當地散戶規模化,提升農副產品多樣化,助力鄉村振興。”
——祿加鎮中合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辜旭輝
“我今年45歲了,以前一直在外面打點零工,非常不穩定。現在村上有了電商基地,我在基地里務工,負責一些日常的物品采購管理和人員調配的工作,既有穩定的收入,又能照顧家庭,感覺非常滿足,也希望我們村上的電商平臺發展越來越好,讓更多的人一起增收致富。”
——祿加鎮中合村村民黃華英
記者手記
緊扣市場需求,搭建起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搭乘鄉村電子商務便車,探索“產業基地景區化、產品銷售線上化”之路,在仁壽縣祿加鎮中合村,記者感受到了電商為當地帶來的滿滿活力。
曾經的中合村,雖然民風淳樸、資源豐富,但苦于地理位置偏僻,沒有工業,也沒有規模化的農業,各方面發展一直相對滯后。
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鏗鏘前行。因地制宜,打開思路,意識到大力發展電商新業態,是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后,中合村走上了一條奮起直追、后來居上的“快車道”。
披荊斬棘,昂揚的是精神力量,擊鼓催征,不變的時追夢步伐。我們相信,在新思路的指引下,在黨群同心的奮斗下,中合村的產業發展必將日益旺盛,群眾生活也必將日益幸福,美好的藍圖正逐步實現。
來源 |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僑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