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4-06-11 10:46:11
責任編輯:衛琳霞
日前,走進仁壽縣寶飛鎮永固村,只見蜿蜒的清水河穿境而過,河畔一片竹林郁郁蔥蔥,陽光透過葉片,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為幽靜的空間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在這片竹林之中,一群白鷺成為了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靈動的脖頸、優雅的身形、潔白的羽毛、修長的雙翅……一只只白鷺或優雅地站立于樹梢之上,或輕輕踏入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或振翅高飛,穿梭于碧綠的林梢間,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
作為大自然的“生態檢驗師”,白鷺對自然環境要求非常高,也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白鷺群棲居于永固村,由在此“做客”變成“定居”,正是寶飛鎮改善生態環境的最好例證。
“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最初只有幾只白鷺飛來這里,當時大家都感到很好奇,但從來沒有傷害過它們,后面每年就越來越多了。”永固村黨總支書記羅成華介紹,以前,清水河兩岸雜草叢生,植被稀疏,村上便開始清理河道,沿岸種植竹子等植物,水清岸綠了,白鷺也留下來了,清水河水質也常年保持在Ⅲ類以上。
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為白鷺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覓食場所,成千上萬只白鷺便開始在此“安家”,成為了清水河畔一道亮麗的風景。
得益于白鷺的棲息,當地人便給這片竹林取名為“寶飛小三峽白鷺林”,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其中,不乏有攝影愛好者結伴而來,試圖用鏡頭捕捉白鷺飛翔、覓食、嬉戲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我們正在不斷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并準備修建一個觀景平臺,為前來觀賞的游客提供更好的體驗。”羅成華表示,同時,當地持續加大對白鷺的保護力度,通過設立禁漁期、管控偷獵行為、成立“護鷺”隊、開展日常宣傳等舉措,提升村民愛鳥護鳥的意識。
寶飛鎮鎮級總河長張俊介紹,一直以來,該鎮多措并舉整治河道環境,除了打造沿岸生態林外,還不斷強化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新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治理“差水”、鞏固“中水”、保護“好水”。
成群的白鷺在寶飛鎮的河畔林間翩翩起舞,也是仁壽縣環境日益改善的重要例證,是生態環境提檔升級的靚麗縮影。
近年來,仁壽縣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民生福祉,聚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水平,重塑生態多樣性,不斷修復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生態景觀,勾勒出一幅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生態美圖。
來源丨劉潤紅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僑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