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6-08 10:29:05
責任編輯:雷堯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首站就來到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作出“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的重要指示,并寄予“永豐永豐,永遠豐收”的美好祝愿。
同年,我市先后作出《中共眉山市委關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 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的決定》,制定《眉山市東坡區永豐片區“天府糧倉”核心區建設專項規劃》,有力有序推動殷殷囑托落地生根。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永豐村,探尋一年來,在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核心樣板區的過程中,永豐村有哪些新舉措、新作為?取得了怎樣的新成效?發生了怎樣的新變化?
變化1
耕地、產量、收入“三增加”
堅定守護好這片產糧寶地
初夏時節,永豐村的千畝連片高標準農田里,綠油油的水稻長勢喜人,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今年在永豐村中試基地展示的79個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正在拔節生長,新技術的應用也在按既定安排實施;剛忙完水稻插秧工作不久,新農人曾利來不及休息,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田間管理中,使用農用無人機施肥……
“這一片便是今年新改造的高標準農田,已經全部種上了秧苗。這兩天正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對新田的管理要更加精細,才能確保水稻穩產豐收。”曾利一邊熟練地操控著無人機,一邊向記者介紹著。
科技賦能促豐收。侯建明 攝
今年以來,永豐村以3340畝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項目為抓手,開啟了高標準農田核心區內影響規模化生產的房屋搬遷騰退工作。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通過搬遷騰退房屋61座以及園地退出、林盤整理,實現了新增耕地239.49畝。
“目前,村里新增的耕地已全部復墾并用于糧食生產,確保永豐村的耕地總量‘只增不減’,這也意味著永豐村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面積得到進一步擴展,爭取今年交出更漂亮的‘豐收答卷’。”該村黨委書記李雪平稱。
其實,作為全省首個國家級農業現代園區——眉山市東坡區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核心區,永豐村的高標準農田早在2015年便實現了“耕、種、播、收”全程機械化生產,打造成為全省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高標準農田示范樣板之一,更成為全省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
金色麥浪。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姚永亮 攝
近年來,新品種、新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水平,助力了當地的糧食增產。“2022年,我們村的水稻平均畝產增至711公斤、最高達780.2公斤,糧食總產量同比增長7%。”李雪平表示。
隨著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也有了明顯增長。據統計,2022年,永豐村通過“土地流轉、訂單耕種、就近務工、農旅拓收”實現多種收益,村集體收入增至50萬元,翻了兩番,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9544元,高出全省58.2個百分點。
變化2
人氣、項目、發展“三高質”
奮力書寫永豐高效發展新篇
“有了這趟專線,我們從眉山城區到永豐村游玩就能坐車直達了,方便多了。”5月15日,我市正式開通了以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和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為起終點的608路客運專線,實現了城鄉之間“零換乘”,也為永豐村增添了人氣。
自去年6月8日以來,永豐村的人氣持續高漲,懷揣“重走總書記足跡、領悟‘國之大者’”,慕名前往打卡的人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前來參觀、調研、考察、學習的來客有25萬人次。專線的開通,將進一步串連起眉山城區和鄉村熱門參觀點位,更加便利城鄉群眾出行。
伴隨人氣而來的,是高質項目的紛紛落地,為永豐村的高效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大家眼前的這棟建筑,是我們村未來的綜合服務中心——豐收里,現在正在進行緊張的收尾作業,很快就能開放使用了,今后,我們將以‘一田一池一站’為核心,推出半日游、一日游、兩日游,讓游客來了以后,不僅有看的,還有吃的、耍的。”每當有人前來參觀、學習時,該村第一書記劉超就不厭其煩地分享永豐村正在推進的高質項目。
2022年12月30日,《眉山市東坡區永豐片區“天府糧倉”核心區建設專項規劃》正式發布,明確提出要打造“萬畝稻花香、太和永豐村”的美好愿景以及7類44個重點項目清單,豐收里項目便是其中一個重點項目。
電商銷售永豐大米。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君 攝
“豐收里運行后,主要有集體經濟發展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為民服務中心三大功能。”劉超表示,其中,集體經濟發展中心包含永豐供銷社、永豐商貿公司、網上直播間等,為永豐大米等農特產品提供一個更好的銷售平臺;游客集散中心布局了農耕文化大講堂、圖書閱覽室以及研學、餐飲等功能,讓市民游客來到永豐村有的吃、有的玩,更好地留住游客;為民服務中心,布局了郵局、快遞站、超市,讓群眾不出村就能享受日常便民服務,讓大家的生活更便利,與外界的聯系更緊密。
目前,永豐村已與中儲糧、中糧、國藥太極、同仁堂等央企、國企以及本地泡菜企業合作,推進“稻、藥、菜”精深加工,先后落地總投資1.26億元的9個配套項目,后續還將布局總投資1.55億元的12個項目。同時,該村還成立了永豐商貿有限公司、永豐科技有限公司、永強農旅觀光合作社和永豐供銷社的“兩司兩社”,全面打響“東坡大米”“永豐大米”特色品牌等。
變化3
環境、服務、引領“三更優”
細致勾勒百姓幸福和美生活
沿著干凈、整潔的鄉村小路穿行,總有一處風景能留住你的目光:綠樹紅花點綴的房前屋后、內容豐富的農耕文化墻繪作品、荷塘里次第開放的荷花……
“去年以來,我們通過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人居環境風貌提升和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對全村的風貌進行了塑造。以‘五大工程’為載體,持續深化和創新城鄉基層治理,推廣‘拆收改栽畫’五字工作法,大力實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逐漸勾勒出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風貌。”據劉超介紹,一年來,先后改造黑化干線村道13.8公里、打造美麗庭院120戶,人居環境“三大革命”整村覆蓋率達到100%。
歡騰的永豐村。王澄琳 攝
在打造優美環境的同時,永豐村還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質效。
“這一年來,我們村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就醫體驗,新建成的村衛生站不僅更新升級了基礎醫療設備,農村常見病所需藥物不斷豐富,集采藥品費用也大幅下降了,還能享受醫保報銷。”村醫周良倫表示,針對一些需要長期服藥的村民來說,現在不僅能在家門口開藥,還能省下一大筆藥費支出,大大減輕了看病負擔,真正讓大家享受到了就近就醫的便利和實惠,“現在,村里的慢病人員管理、適齡婦女‘兩癌’專項篩查、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門行動’等覆蓋率基本達到了100%。”
同時,永豐村衛生站還與眉山大型醫院建立了遠程協作機制,市、縣級醫療機構每月派專家至少“坐一次診”“巡一次村站”,大大提升了村級衛生站醫療服務能力,村民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就醫有保障。周良倫說,他也會抓住機會多請教、學習,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幫助更多村民解決病痛。
“我活了70多年,這是第一次過這么熱鬧的生日會,太謝謝你們了。”5月28日,一場溫馨而歡快的集體生日會在永豐村為老服務中心舉辦,50名60歲以上5月份過生日的老人共同度過了一天溫馨歡樂的時光。
永豐村科技小院內,正在進行技術培訓。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雷同 攝
而這只是永豐村開展多樣化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永豐村陸續組建了永豐理論宣講隊、永久安全服務隊、永樂文化服務隊等6支“永”字號志愿服務隊伍,根據村民需求開展各種服務活動。
除開展志愿服務外,該村還完善了村黨委領導下的群眾自治機制,發揮黨員骨干、村民組長、五老群體的引領帶動作用,組織村民圍繞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矛盾化解等開展議事協商和自我管理。同時,聚焦“一老一小”服務、慢病綜合管理等難題,建設衛生站、婦女兒童之家和“綜合治理一體化云平臺”等線上線下服務陣地,集成供給護苗科普教育、專家義診服務、長者日間照料等10余項便民服務。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君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