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3-04-24 17:04:35
責任編輯:杜艷
雨生百谷,春耕逢時。
谷雨前后,青神縣春耕進入關鍵時期,工廠化育苗、機械化插秧……田間地頭呈現繁忙景象。
記者在青神縣青竹、高臺、羅波等地看到,各地干部群眾正在全力以赴做好2023年大春糧食作物生產,努力為建設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打下堅實基礎。
秧苗青青“出廠來”。
近日,位于青神縣青竹街道新光村的青神縣工廠化育苗中心竣工交付并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填補了青神縣水稻機械化育秧的空白。
育苗中心項目總投資約400萬元,于今年4月上旬完工,年可育秧水稻、玉米、蔬菜、花卉等作物5000畝左右,并可有效提高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率。
該中心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育苗中心設置自動噴灌、控溫、控濕、控光照等設備,催芽、播種、澆水、施肥等工序全程自動化、數據化控制,還可以進行遠程調控,形成風險可控、標準化生產,實現全天候、規模化播種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據介紹,傳統方法培育秧苗,受限于對氣溫、光照、病蟲害等因素的掌控力不足,費時費力,時有爛秧、死苗等情況發生。工廠化育秧不僅能大幅度減少育秧田面積,節約土地資源,還能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率,為青神縣水稻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機械插秧不誤時。
今年插秧季,青神縣引入新的農機化技術,全面推廣機械化育秧插秧,提高種子出苗率和播種效率,為糧食穩產增效打牢堅實基礎。
“老師,這剛剛才栽的秧苗該咋個管理呢?”
“全部種完之后,兩到三天之內必須要把水全部覆起來,大概深度就是兩到三公分……”
4月13日,在青神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西龍片區)內,種植戶程偉正在向農技人員請教插秧后的管理辦法。
在稻田的另一邊,四臺插秧機在農田內來回穿梭栽秧。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水稻插秧機在一塊塊整齊的水田里穿梭往復,一排排蔥綠的秧苗被整齊地排列在稻田中間,為水田披上一襲綠色的新裝。
“這些機械早上7點鐘就開始作業了,僅一天就能插秧200多畝。”程偉說道。
程偉今年種了1200余畝水稻,從4月11日開始插秧,7天就能插完。今年,他的承包地全部采用機械化作業,這樣不僅提高了效率,還節約了成本。利用這一部分節約的資金,程偉擴大了種植規模。他預計今年自家承包地能夠收獲180余萬斤水稻。
4月20日,在羅波鄉川青農業糧經產業園里,種糧大戶毛勇正在組織三臺插秧機進行插秧作業,隨著插秧機在田地里穿梭,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整齊有序地插入田里。經過多年發展,這里土地平整,適合機械化耕種。
“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對上爭取涉農項目,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機械化耕種面積,切實為產業園實現更高水平機械化生產打下堅實基礎。”羅波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田間“飛防”護秧苗。
裝藥、起飛、噴藥……4月17日,青竹街道橋樓村,一邊是插秧機正在插秧,另一邊是無人機在稻田上空來回盤旋,均勻噴灑滅螺劑,呵護剛播下的秧苗。
福壽螺啃食秧苗,會導致田間水稻缺葉少苗,生長緩慢,是“農作物殺手”。“因為預判螺害有可能發生,所以我們主動作為,盡早滅螺。”種植戶潘鵬超告訴記者。
工廠化育苗、機械化插秧、無人機飛防……這些都是青神縣強化科技支撐,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不同側面。
今年春耕,青神縣“高招”多多,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組建糧油技術服務隊,印發《青神縣2023年化肥、農藥減量化工作推進方案/要點》、《青神縣2023年度糧油作物主推技術》等文件,發布《病蟲情報》3期,科技趕場7場,舉辦農業種植技術培訓會4場,確保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
開展高產優質糧油作物品種推廣宣傳7場,發放宣傳資料1500余份;
組織全縣種糧大戶和鄉鎮(街道)農技中心人員召開2023年“百縣千鄉萬戶”科學安全用藥暨大春生產培訓會
……
“今年我縣水稻種植面積9萬余畝,預計所有水稻將在5月中下旬全面栽插完畢。”青神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陳宏毅介紹道。
農資是春耕的重要保障。
近日,青神縣農業農村局執法人員來到城東農貿市場,隨機抽查各農資經營主體銷售的產品和營業執照、營業許可證等,嚴查農藥登記證、農藥標簽,對農藥化肥進行抽檢,對種子進行溯源,嚴防假劣農資坑農害農。同時,執法人員還對經營主體倉庫過期產品處理情況進行了檢查,要求經營主體對過期農藥標明集中存放待處理、禁止銷售,包裝廢棄物集中存放等待回收。
“開年以來,我們持續對農資經營中的各種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目的是讓老百姓在春耕時買到放心的農資產品,用實際行動為青神春耕保駕護航。”農業農村局執法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在檢查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著重宣傳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政策,促進農資市場經營主體提高知法守法意識。
年初到現在,青神縣抓好春耕備耕,夯實物資儲備。制定《青神縣2023年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和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方案》,全面排查縣域內農資門店2次,立案查處1起,責令整改3起。調查統計全縣儲備農藥、化肥、種子情況,確保農資有效保障供應。
防止耕地“非糧化”,關系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國家糧食安全。
在青竹街道光輝村、高臺鎮百家池村等地,退草還耕的糧田迎來了第二年的糧食種植。4月20日,在百家池村,青青秧苗正在從育苗地里源源不斷運送出來,移植到田。
同時,在白果鄉、西龍鎮等地,騰退低效果園的進程也在不斷進行當中。4月24日,在白果鄉胡壩村,200多畝低效果園,正在進行騰退,不久后,這里將種上糧食。
“從這邊的氣候和土壤質量來看,種植糧食應該收成還可以。經過建設后,還可以進行機械化耕種,節省很多時間和成本。”在胡壩村,農業專家告訴記者。
2023年,青神縣繼續嚴守耕地紅線,嚴防耕地“非糧化”。印發《關于設立田長、副田長及縣田長制辦公室的通知》、《關于全面推行田長制的實施意見》,召開“田長制”相關會議18次;更新完成“四員”信息和網格,錄入“田長制”智慧系統,加強撂荒地摸排整治,建立長效機制;擬定《青神縣農業種植園地分類優化改造方案》,計劃全年騰退低效果園1200畝,全部用于糧食生產。
用科技擦亮“天府糧倉”招牌,用實際行動護航春耕,這是青神縣新一年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特色示范區的實踐。
回望2022谷滿倉,更期待2023青神萬畝糧田稻飄香!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古良駒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