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4-06 16:22:35
責任編輯:楊熹
4月5日上午,青神縣龍女谷公墓,穿過臥碑林,市民李女士手捧一束白菊,獻于老伴兒墓前。老伴兒,你的兄弟和孩子們都來看你了。”李女士一邊擦拭墓碑一邊說。
不點蠟燭、不燒紙錢,青山綠水間,以鮮花寄托思念。近年來,我市以推進綠色殯葬為目標,從編制規劃、公墓建設、生態安葬、生態修護以及移風易俗出發,全面推進殯葬改革創新發展。如今,全市殯葬改革工作成效顯著,綠色殯葬、文明祭祀正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倡導節地生態葬
留下綠水青山
當風吹起小風車的時候,那是逝去的親人思念的聲音……
4月3日,清明節前夕。眉山天府新區蓮花公墓內,眉山市第十屆集體公益生態葬活動正在舉行。46位逝者被葬于花壇之中,安靜地與自然相伴。他們不建墓室、沒有墓碑,只有插在土里、掛著名牌的小風車,才是他們安眠于此的證明。
“你看,小風車突然轉起來了!”花壇前,來參加生態葬的家屬代表放下手中祭拜的鮮花,對逝去的親人訴說著最后的思念。當面前的小風車轉動起來時,他們仿佛聽到了親人的回應。
山林來相送,鮮花伴長眠。“這里風景很好,我老伴應該會很滿意。”70多歲的蒙阿姨是成都人,是此次參加生態葬的家屬代表。她說,自己老伴遺愿就是去世后能與青山綠水相伴,生態葬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生態葬挺好的,而且眉山這邊辦得很好,很隆重。”
當天,市民潘先生也來送父親最后一程。他說,隨著對節地生態葬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他更加贊同綠色環保的安葬方式。“老人生前多陪陪他們,去世后回歸青山綠水,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潘先生說,“我將來也會選擇這一方式。”
近年來,眉山市全域推進綠色殯葬,秉持“五個最”的理念,大力倡導節地生態安葬。“五個‘最’就是最好的位置,最美的環境,最高的禮遇,最濃厚的文化氛圍,最難忘的紀念儀式,我們希望借此鼓勵和引導人們采取樹葬、花葬、草坪葬等方式安葬骨灰。”眉山市民政局局長王建祥說,如今,“回歸自然,綠蔭后人”的節地環保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生態綠色殯葬形式正逐漸成為廣大群眾安置逝者的新選擇。
以“民”為本
惠民殯葬為民減負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忠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如何做好人之忠善之事,“公益”“免費”是關鍵詞。
為了讓群眾喪事不再難辦、鄉風民俗更加清朗,眉山市委市政府從政策出發,努力提標擴面,積極引導市民轉變觀念、移風易俗。
近年來,眉山市健全了基本喪葬費減免制度,在全民全面免除喪葬費的基礎上,實現惠民殯葬提標擴面,免除項目上由原4項基本服務(遺體接運、冷藏、火化、骨灰寄存)拓展到普通骨灰盒、生態安葬和其他服務費用7項全免除。全市還建立了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對眉山市戶籍逝者骨灰實施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生態安葬的,給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獎補。東坡區、彭山區對在公益性公墓內安葬喪屬再給予1000獎補。
一系列政策的長效實施下,綠色殯葬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眉山人認同和接受。數據顯示,2022年,眉山喪葬減免政策惠及群眾12664人,減免殯葬資金1324.76萬元。
眉山市殯葬行業也響應號召,各殯葬服務機構陸續推出惠民措施,籌劃實施公益項目,開展殯葬行業亂點亂象糾治和價格秩序整治,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秉承不給百姓增加負擔的原則,2021年,金頂山人文紀念園對項目用地范圍內原復興鎮白塔村遺骸進行免費回遷。去年3月,金頂山紀念園新建集中公益生態葬區域“菁華園”,針對眉山市東坡區困難群眾、特困戶、遺體捐獻者等人群實行免費安葬;對東坡區其他逝者按惠民殯葬政策實行優惠安葬,大大減輕了當地群眾喪葬負擔。
仁壽縣虞丞公墓在規劃初期便把“綠色惠民”的理念深植其中,專門規劃了10.6畝的土地作為公益性墓區,建有近萬座墓位。此外,公墓為困難群眾規劃出了一片區域,使用可降解的骨灰壇,以“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的形式,實現土地的循環利用。
眉山市殯儀館通過不斷創新、豐富治喪服務內容,引導群眾綠色、文明治喪,創造了低碳、無煙、綠色、環保的治喪環境。館區內各服務點通過顯示屏、展板等宣傳優質低價喪葬用品,向困難群眾免費提供骨灰盒、免費追思祭奠手拿花等,做到從細微末節處服務群眾,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移風易俗
綠色文明殯葬成為“新風景”
置身淺色調的靈堂,耳邊傳來平靜、舒緩的背景音樂,周圍鮮花圍繞,幾盞永明燈和電子蠟燭閃著微光,現場莊重肅靜,每一位送行者雖表情平靜,眼里卻淚花閃閃……
“沒有哭聲一片,只有內心的交融與對話,這樣的告別儀式讓我們親屬十分的滿意。”3月28日,在與母親的告別后,市民劉先生說道。這樣親情化的送別儀式,在市殯儀館,成為越來越多市民送別親人的選擇。在細膩柔和、莊重明亮的氛圍中,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我們積極倡導、宣傳、推廣文明綠色低碳治喪新風尚,館內已淘汰了各類傳統祭祀用品,推介文明、環保殯葬用品;采用鮮花祭奠、禮儀禮樂祈福、電子香燭、環保酥油燈等人性化低碳方式祭奠逝者。”市殯儀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告別廳內,我們還布置了仿真絹花供大家免費使用,用鮮花花圈(免費挽聯)替代傳統一次性紙質花圈,贈送免費祭祀手拿花,替代傳統點香祭奠,群眾整體反響良好。”
摒除喪葬陋習,綠色文明殯葬正成為一道新的風景。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眉山市殯儀館共提供環保電子香燭2300余組,免費追思挽聯約7800余副、免費祭祀鮮花2萬余支等環保喪葬用品;引導群眾以鮮花花束、花籃代替傳統香燭、花圈等,鮮花使用率達98%以上。2018年以來,紙質花圈、香蠟紙錢零使用,達到了“無煙殯儀館”目標。
在彭山區紗帽山公墓,工作人員白立新告訴記者:“我們開通了網上預約祭掃、網上‘云祭掃’等便民服務,可以有效避免人員扎堆和車輛擁堵現象,讓進入墓區的祭掃市民更放心、更安全。”
另一邊,在蓮花公墓工作人員也忙著提供“代祭掃”服務。不用到現場,請工作人員代為祭掃,最近兩年,蓮花公墓推出的這項服務變得越來越成熟。“以前我們要花很大功夫去告訴大家不帶鞭炮紙錢進墓區掃墓,現在主要精力則放在了怎么創新,用環保生態的方式去做好服務。”工作人員侯興瑩說。
在金頂山人文紀念園,園內每個墓碑賦予了二維碼,也支持利用大數據平臺實現網絡祭祀和云祭掃。
創新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方式,也在將文明祭祀與改變觀念的種子種進人們心中。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幸 實習生 崔韻婷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