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3-07 08:28:30
責任編輯:衛琳霞
成眉同城交通越“裹”越緊,一條條交通大動脈打通了對外發展的“梗阻”;產業發展轉型升級,一幕幕搶抓生產謀效益的場景昭示著產業發展新氣象;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一個個惠民項目加速建設推動著現代化眉山天府新區昂首向前……
近年來,眉山天府新區(以下簡稱新區)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服務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為戰略牽引,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全域協同”為發展路徑,以“現代產業新高地、創新發展新引擎、內陸開放新門戶、公園城市新典范”為主攻方向,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打通“梗阻” 發揮優勢加速“同城”
2月21日,春雨蒙蒙,益州大道南延線項目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正搶抓工期,分區域作業,多輛大型施工車輛來回穿梭,一片繁忙。
“今天,我們8個工區,有80多名工人、60多臺機械設備在加緊路基頁巖填筑。”現場負責人蔡報強介紹,按照施工要求,路基頁巖填筑共三層,目前是最后一層。
由于前段時間符合施工要求的頁巖短缺,造成工期有所耽誤,在多方努力下,問題得到解決。為了搶抓雨季來臨前的建設窗口期,項目組織了三支運輸隊伍100多輛車,確保施工用料及時進場。現場施工人員加班加點,材料到場后能及時填筑。
近段時間,每天有近300車頁巖運入工地,可填筑1萬多立方米,照此速度,預計一個月便可順利完成填筑。
“頁巖填筑之后,就可進入水穩層施工。”中交二航局益州大道南延線項目黨支部書記尹輝介紹,目前,路基已全部成型,項目總工程量已完成80%,施工團隊將繼續克服困難,搶抓工程進度,力爭在今年6月具備通車條件。
益州大道南延線起點位于成都市益州大道終點處,途經視高街道、成都都市圈環線高速、天府大道眉山段,終點位于黑龍灘附近,與天府大道眉山段相交。全線采用“雙向八車道+雙向四車道輔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80km/h,路基寬60米。
作為天府新區“三橫一縱”路網中重要的“一縱”南北主干道,益州大道南延線建成后,對推進“成眉同城”,緩解天府新區南北向交通壓力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便捷的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助推劑。近年來,新區努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大交通項目落地,不斷打通成眉間斷頭路,延伸成眉間交通“觸角”,為新區奮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先行示范區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如今,從新區視高區域出發,沿天府大道到科學城,15分鐘左右便能抵達;全省首個跨城市公交線路T50公交,只需2元直接到成都;錦江大橋建成通車,錦江鎮與成都市雙流區黃龍溪鎮串聯,構建了幾分鐘“交流圈”;距“雙機場”分別僅有32公里、28公里路程……“7高8鐵9快雙機場”的綜合交通網絡逐步構建,半小時到成都市中心、兩小時到重慶交通圈逐步實現。
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中心腹地和成都都市圈發展前沿陣地,新區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沿線城市合作,積極對外開放,充分發揮陸海新通道眉山集散中心優勢,提速建設眉山國際鐵路港,打造全市現代物流主樞紐。
3月2日,位于新區視高街道的四川圣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組裝車間里,10多名技術工人正在加緊組裝新能源環衛車。
“今年已接訂單500多輛,比較飽和,生產任務已經排到了4月底。”公司生產廠長郝保根介紹,正在加緊組裝的這批車輛主要銷往成都周邊,目前已經組裝了40多輛。
四川圣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于2013年,前期主要生產電動車配件。2016年,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環保號召,結合市場需求、企業優勢,開始轉型研發、設計、生產電動環衛車,并為客戶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便利的垃圾分類解決方案。
“我們專注研發、自行生產,有多項適用于環衛清潔設備各領域的發明專利。”該公司總經理張彬介紹,公司近200名員工中,研發人員有30余人、專業技術人員50余人,為轉型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為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性需求,我們采用訂單制生產。”郝保根介紹,公司在接到訂單后,會先組織研發人員進行外觀、性能設計,反復測試,然后再投入生產環節,對研發創新、技術服務的要求都很高。
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和優質服務,圣裕科技獲得了市場認可。目前,公司已成為西南地區優秀的垃圾分類設備設施制造商,擁有4座現代化工廠、近百套前沿生產設備,產品涵蓋了新能源環衛車輛和垃圾分類設備。2021年,公司榮獲了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同時也是四川省第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
在公司展廳內,各種型號垃圾分類設備可滿足不同場合的需求,各種新能源環衛車款式新穎、性能獨特。智能垃圾分類站是公司產品的一大亮點:用戶在丟垃圾時,只要靠近一揮手,垃圾箱門自動感應打開,方便無接觸投放垃圾,投放后設備會自行稱重并將積分計入用戶賬戶內,用戶可使用積分進行禮品兌換,極大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發展前景非常好。”張彬介紹,2022年,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公司垃圾分類業務板塊實現產值6000多萬元,銷售各類新能源環衛車3000余輛、垃圾分類設備上萬套,產值持續上升。今年,公司將持續推進轉型升級,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提高產品性能,擴大銷售市場,推廣綠色環保理念,奮力沖刺目標產值一個億。
產業興則發展旺。近年來,為建設現代產業新高地,新區依托視高、青龍、臨空三大產業功能區,全力做大總量、提高質量、提升分量,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引進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一個個企業搶抓生產謀發展,讓新區擁有更強的核心競爭“硬”實力。
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塔吊林立、轉動有序,機器聲轟鳴不斷……近日,清華附中眉山天府學校(籌)項目建設現場,人機配合,一派繁忙。
“今天有600多名工人在施工一線。”項目相關負責人溫佳鑫介紹,按照計劃,今年9月初中部、小學部將首批次招生,明年9月高中部招生。針對項目任務重、工期短、質量要求高等難題,去年12月動工以來,施工團隊全力以赴,確保質量進度。
目前,小學部首開區合班教室、地下室及200米操場已主體結構封頂,教學樓、特色教學用房、食堂等主體初步成型,接下來將陸續封頂,預計3月中旬將實現首開區全部封頂,5月達到交付條件。
“趁現階段天氣較好,工人們正全力搶抓工期,爭取在雨季來臨以前,外部施工完畢,進入室內裝修階段。”溫佳鑫介紹,在首開區如火如荼進行施工的同時,高中部也在同步施工中。
為推動項目安全、優質、高效、順利進行,天府新區眉山管理委員會成立了項目推進專班,落實了專人對接,針對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困難給予及時解決。項目施工方采取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的方式,一日一敦促,每日見進展,力爭早日建成交付。
清華附中眉山天府學校是由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和天府新區眉山管理委員會合作共建的一所涵蓋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十二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占地338畝,規劃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建成后,將采用清華附中本部教學育人模式進行管理,以“清華品質、國內一流”為辦學目標,堅持“全面發展,注重個性培養,展現學生特長”的辦學特色,讓眉山市民享受北京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新區把教育擺在優先位置發展,不斷擴大教育資源供給,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多元投入辦學,優化學校布局結構,不斷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
作為一座崛起于成都之南的新興之城,新區不僅竭力推動教育現代化,還從人的發展出發,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完善醫療配置、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
如今,柴桑河公園成片的草坪,古樸的步道,碧波蕩漾的河水,讓漫步其中的人們倍感舒適;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天府醫院逐步構建起都市圈南部醫學中心,就近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成為現實;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煥發新生,智慧超市、智慧路燈、智慧政務等搭起了15分鐘便民生活圈……一幅幅生態宜居的畫卷在新區徐徐展開,現代化新興之城高歌奮進。
來源丨劉嘉 馬杰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辛凱 熊莉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