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3-04 21:27:28
責任編輯:黃馨月
眉山,未來可期。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軍 攝(資料圖片)
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部署,是重大的政治任務;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現代化,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時代使命。
“眉山建市晚、基礎差、底子薄,現代化建設進程較為滯后,特別是與發達地區相比,各方面差距都很大,這決定了眉山的現代化是后發追趕的現代化。在這樣的市情實際下,要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速。”市級領導干部和縣級主要負責同志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讀書班上,這一觀點得到廣泛認同。
何為重點?如何突破?讀書班期間,學員們針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提速成眉同城發展”等事關眉山長遠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結合工作實際思考破題之道。
以制造業為核心 帶動結構優化質量提升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直接決定現代化建設的速度、規模和水平。
“近年來眉山不斷發展,工業基礎不斷夯實,但問題仍然突出。本次讀書班高度聚焦于眉山后發追趕、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現代化面臨的現實問題,為我們理清矛盾關系、提供破題思路。”眉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車智勇在學習期間,不斷思考、認真總結。他說,主題報告從“做強新型工業化主引擎、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相融互促、推進工農良性協調發展”三方面闡述了以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方法路徑,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更提出“重中之重是聚焦培育鋰電、晶硅光伏、化工新材料三大千億產業”,必定會讓全體高新人的信心十足、干勁倍增。
“將以一盤棋思想統籌謀劃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并聚焦重點、大干快上,打好本年度‘項目建設大會戰’。”車智勇說,園區要積極發揮推動工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強化與甘眉園區、彭山經開區協同發展,今年將聚焦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短板,加快推進高新鐵路物流港、建好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學院和融合創新中心,精準服務于周邊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進一步深化與東坡區及鄉鎮街道融合發展,緊密政園協同機制,拓展政園合作領域,共同保障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人才公寓等項目建設,增強園區白領、藍領人才在眉消費潛力。
夯實工業基礎,科技須賦能先進制造。市科技局黨組書記梁寧表示,將修訂和落實更聚焦更激勵的科技創新政策,加快研發機構的建設和引進,激勵重點企業研發基礎條件建設。錨定前沿打造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圍繞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和重點傳統產業全創新鏈發展,實施一批國、省、市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推進核心技術攻堅。深入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主動參與實施省“星火燎原”科技行動,推進一批國、省級重大專項成果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落地眉山。立足成都都市圈產業鏈全景,圍繞產業鏈梳理創新鏈,針對性引進一批高能級科創企業、科研機構、領軍人才、產業基金落戶眉山相關產業生態區。
堅持工業反哺農業,依托新型工業化抓緊補齊農業勞動生產率偏低這個突出短板,為推動農業現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
保障糧食安全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要緊緊圍繞‘一個決定’‘兩個規劃’,突出建設8個市縣級示范片,加快實施耕地恢復行動,完善田長制運行體系,探索撂荒地整治長效機制,加快培育‘東坡大米’公用品牌,確保全年糧食播面、產量穩定在300.5萬畝、127.2萬噸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嚴明宇說。
“當前眉山特色產業市場飽和、價格走低的壓力持續增大,必須通過抓龍頭、深加工、創品牌,把優勢產業做強。”嚴明宇補充道。要加快推進東坡泡菜、眉山春橘等特色支柱產業集群化發展,做精做優奶業、水產種苗等傳統優勢產業,全面完成國家晚熟柑橘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要圍繞延鏈、補鏈、強鏈,積極培育鄉村旅游、康養研學等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提升科技裝備、經營體系、冷鏈物流水平,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質增效。
以城鎮化為載體 促進城鄉融合協調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徑。
“當前,眉山新型城鎮化進程還比較滯后,城鎮化率比全國、全省分別低13.7、7.3個百分點,城鄉發展也不均衡,這是我市現代化建設中一個最為突出的短板。”分組學習討論中,市統計局局長程志春用一組數據剖析了我市在城鄉融合方面存在的差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梅斌表示,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城鄉融合,首先是要抓好村鎮建設,統籌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互促共贏,助力全市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目前,全市正大力實施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程,細化落實“一縣一策”方案,《眉山市加快推進重點中心鎮建設發展實施方案》也在加緊印發,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交通物流、醫療養老、教體供給、農業發展、特色產業、文旅融合、就業創業九大突破,做大經濟總量、做強主導產業、擴大人口規模,推動農業人口就近就地轉移。
作為發展的先行官,城鎮化也對交通運輸服務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聚焦‘十四五’農村公路規劃,今年我市將全面提速3000公里農村道路提質擴面,抓緊實施800公里新改建工程,力爭全市農村公路4.5米以上四級公路占比達80%以上,實現100%行政村和30戶以上聚居點全覆蓋。”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范純文表示,在加速路網提檔升級的同時,扎實開展示范創建和運輸服務質效,讓交通發展不僅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更能發揮先行和引領作用。
城鄉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市正在加快推進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建設,著力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強市,做靚宜居宜業和美新家園,促進農民全方位多渠道增收致富……高質量的鄉村振興正在全面鋪開推進。”嚴明宇表示。
作為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主陣地,縣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應與縣域高質量發展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落實。
“聚焦新型城鎮化,丹棱縣突出空間規劃引領,全面全域打造‘小縣優城’,當前正在加快實施G351線丹棱繞城段遷改擴容,拉開城市骨架,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全力創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爭創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同時,實施城鎮功能補短和基礎設施提升行動,推進縣城老舊小區改造,優化醫療、教育資源整體布局,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加強流域生態保護等。”丹棱縣委副書記、縣長曾建軍稱,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充分發揮縣域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的區位優勢和橋梁紐帶作用,帶動鄉村實現全面振興。
除了基礎、產業發展,在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文化融合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更可以成為撬動城鄉融合的杠桿和催化劑。“三蘇文化、東坡文化是眉山的一張靚麗名片。”市文廣旅局局長王楓表示,要緊扣建設東坡文化弘揚眉山發展中心,堅定傳承弘揚三蘇文化東坡文化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錨定“一心三地”目標,一體推進遺產保護、挖掘活化、教育傳承、轉化利用,強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眉山貢獻文旅力量。
以同城化為抓手 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合作
現代化建設步伐怎樣加快?提速成眉同城化發展,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合作是重要一環。眉山最大的優勢是緊鄰成都,抓開放首要的就是面向成都、進城入圈。當前成眉同城已進入提速推進階段,如何再發力?
“交通方面,成眉之間已經建成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干線多達31條,便捷化的同城交通基本成型,下一步重點是提升通勤效率、增強樞紐功能。”范純文表示,“市委對‘成眉交通同城同網,提升通勤效率、增強樞紐功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本次讀書班精神,主動對標要求,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南部綜合交通樞紐。”
范純文介紹,下一步將全力建設立體開放綜合交通體系,堅持暢聯“雙機場”、融入都市路網、暢達陸海通道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四橫五縱”鐵路網、“四橫八縱”高速路網和“五橫九縱”快速路網,打造“11高8軌21快”40條出眉綜合大通道。
此外,將著力構建同城路網,加快建設市域鐵路S5線、天眉樂高速等“1高1軌7快”9條綜合路網;全面實施《打通成德眉資同城化城際“斷頭路”第二批行動計劃》,協調成都盡快打通梓州大道、益州大道、濱江大道北段、通江大道、丹蒲快速5條市際“斷頭路”;提速成眉通勤效率,力爭成眉間每日開行動車110列以上,提升5條跨市公交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眉山綜合交通樞紐改造、城市新中心交通樞紐,服務群眾更加便捷出行。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的形象,也是軟實力。如何更好地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在讀書班引發了熱議。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直接。”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局長周吉勛表示,作為“放管服”改革主力軍,政管局將主動履職擔當,敢于下深水、啃硬骨頭,全力推動工作終端見效。在他看來,要做到三個聚焦:聚焦經濟現代化,深化市場化改革,優化政務服務,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數字化水平,更好釋放政策紅利,為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提供良好政務服務環境;聚焦“人”的現代化,推動便民利民,增強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聚焦制度現代化,著力推動制度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打破阻礙深化改革的“瓶頸”和“天花板”。
“要堅持為‘四化同步’提供軟環境。落實好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為項目落地、企業發展、群眾辦事提供更多便利。”周吉勛表示,加快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更好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就近辦”。“我們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服務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戰略牽引,緊緊圍繞成德眉資同城化部署,深化跨區域辦理、跨區域交易等模式,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如何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眉山開放發展?周吉勛認為,要以推動出臺《眉山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契機,依托12345熱線等平臺暢通營商環境反饋渠道,搭建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平臺,構建全天候“接件即辦”機制;完善惠企政策快速直達機制,推進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加快實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減輕企業非必要負擔,減少企業跑腿,壓縮項目審批時間,加速項目落地。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林 陳文君 羅思源 羅端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