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2-20 10:05:06
責任編輯:杜艷 實習生 劉妍玲
春天的眉山,鄉間沃野處處生機勃發。
彭山區公義鎮金崗村,錯落有致的民居與屋前山水相映成趣;東坡區多悅鎮集體經濟聯建項目,推動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丹棱縣張場鎮萬年村處處散發文明新風……
好消息紛至沓來:日前,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宣讀了省委、省政府對2022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市和先進單位等的表揚通報,其中眉山市獲評“2022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市”。從此,有“坤維上臾、岷峨奧區”美稱的眉山又多了一塊“金字招牌”!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中、省“一號文件”決策部署,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扎實推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獲評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市,是眉山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交出的一份優秀答卷。
2月13日,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看到中央一號文件,我市鄉村振興部門負責人興奮不已,“這些年,我們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成效顯著,下一步,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貢獻眉山力量。”
眉山注重加強黨的領導,上下聯動,層層壓實責任,整合匯聚全市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建立完善“五級書記”推進體系。我市堅持把中央、省委關于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落到實處,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等,專題研究、安排部署鄉村振興工作。印發關于加快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調整充實市、縣(區)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下設7個專項領導小組,統籌推動鄉村振興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工作。建立完善鎮、村主要負責同志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構建起四級聯動工作推進體系。
建立完善“考評激勵”推進體系。全面開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鄉村振興先進示范創建和現代農業園區考評激勵、農民增收書記(縣長)責任制考評、鄉村振興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市財政每年列支4000萬元對市級鄉村振興先進示范和現代農業園區進行獎補,市、縣(區)每年統籌30多億元項目資金,組織開展示范創建。
建立完善“多方督促”推進體系。開展鄉村振興專項督查,建立指導聯系工作制度和提醒約談工作機制。每年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情況述職和專題匯報,各級政府每年向同級人大報告、向同級政協通報鄉村振興工作情況。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執法檢查和農村集體經濟調研,市政協開展鄉村振興專項視察和調研,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走深走實。
“村里發展越來越好,我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生活非常幸福。”近日,丹棱縣張場鎮萬年村的脫貧戶陳明芝,一大早就來到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內的200畝玫瑰花基地進行除草工作,“2022年在這里務工領到了7000多元。”
如今,萬年村里像陳明芝這樣領上穩定收入的村民還有很多。全村從省級貧困村全面脫貧到持續發展、穩定奔康,發展起了村集體經濟產業,村集體經濟從0到目前的30余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1萬元。
如何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推動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確保脫貧村和脫貧(監測)人口在鄉村振興中不掉隊?我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深化“百企聯百村共走振興路”、促進脫貧人口增收等專項行動,把群眾綁在“產業鏈”上,通過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夯實“三農”發展基礎。
守紅線,堅決保護耕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全省率先成立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出臺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考核辦法,制定關于耕地保護系列政策文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在全省率先推廣“田長制智慧管理系統”,建立“田長制”隊伍1.02萬人。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沃野方陣”“生態走廊”“綠海明珠”三種模式,新建成高標準農田13.2萬畝。
守底線,確保糧食安全。我市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最扎實的作風,扎實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落地落實。作出關于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的決定,規劃布局“一核三帶十片”,大力實施“六大工程”,設立每年7億元“天府糧倉”財政專項資金,落實市級領導掛帥包片推進機制。
防返貧,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執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1+32”政策,健全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網格監測幫扶機制,為14.2萬脫貧人口和8105名防返貧監測對象全部購買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無一人返貧致貧。去年全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33萬元、增長15.9%。
“我分到了4811元,是這次領得最多的,太高興了。”2月8日,在丹棱縣齊樂鎮龍鵠村、梅灣村、紅石村和龍灘社區聯合組建的眉山市枝葉情水果專業合作社舉行的2022年度分紅大會上,龍鵠村4組果農杜學均領過“紅包”,笑得合不攏嘴。當天是該合作社成立以來的第二次分紅,2022年度,該合作社累計分紅達110余萬元,受益果農365戶。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為筑牢產業之基,我市立足產業優勢和特色,健全農業產業發展體系,積極開展三大培優行動,做強主導優勢產業。
培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布局多元化、格局規模化、產業鏈條化、經營現代化”原則,全面推行“園區+”模式,積極開展現代農業園區種養循環、冷鏈物流、裝備設施、利益聯結等補短升級,促進集群集聚發展。仁壽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青神縣柑橘現代農業園區成功晉升2021年度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丹棱縣柑橘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2021年度省三星級農業園區。
培優特色優勢產業。在穩定糧油、生豬2大戰略產業基礎上,提質發展東坡泡菜、眉山春橘、眉山竹業3大特色支柱產業。在農業農村部的關心指導下,累計投入5.54億元,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園區3個,建成全國最大的泡菜、晚熟柑橘產業集群。培育中國特色農副產品之鄉13個。已舉辦13屆泡菜食品國際博覽會、4屆國際竹產業交易博覽會。去年,全市農副產品銷售收入突破1200億元。
培優種業科技支撐。高水平建設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基地。大力推廣智慧、數字農業,建成全國西部地區最大的蔬菜類玻璃溫室西南智慧農業,全市農產品產地冷鏈設施靜態庫容量達18萬噸,農機總動力達223.6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73%、居全省第2位。
走進東坡區太和鎮四維村,一股清新之風撲面而來:該村結合實際特色,對村居墻面進行設計繪圖,充滿生氣。整齊的路燈、平坦寬闊的村道、布局整齊的民居……一幅群眾安居樂業、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我市突出生態宜居,以深化治理打造幸福美麗鄉村。
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工程。印發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全面推廣“拆收改栽畫”五字工作法,深化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達90%,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保持100%。累計建成美麗宜居鄉村386個。
大力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工程。加快完善以農村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新(改)建農村公路620公里,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建成鄉鎮郵快物流中心45個、村級“金通郵快驛站”86個。加快推進農村供水保障,推進光纖寬帶和4G、5G網絡向農村覆蓋延伸。
大力實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攻堅工程。大力實施化肥農藥減量、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產健康養殖、廠區外泡菜鹽漬池督導、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五大行動”,化肥農藥施用量持續負增長。切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未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侯建明 攝
大力實施農村基層治理攻堅工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組建鎮級片區聯合黨委17個、村級片區聯合黨組織112個,村黨組織書記中優秀返鄉農民工占83.1%。廣泛推進“道德超市”積分制和群眾文化活動“三下鄉”。建成農村雪亮工程視頻監控并納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平臺6476路,加強“紅袖標”隊伍建設,打造平安和諧村社。
如今的眉山,呈現出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的新圖景,奏響了鄉村振興的華美樂章。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林
(圖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資料照片)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