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2-01 08:45:48
責任編輯:黃馨月
新年剛過,驅車行駛在眉山大地上,從集鎮到鄉村、從干線公路到偏遠村道,只見一條條蜿蜒的柏油路在山間延伸,一條條嶄新的旅游公路串聯起一路好風景,一條條“暢、潔、美、安”的“四好農村路”縱橫交錯,編織出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網絡,極大改善了出行條件。
鄉村要振興,交通須先行。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三年行動計劃,把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作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關于“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創建工作決策部署,在建、管、養、運四個方面全面發力,縱深推進創建工作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創建四川省第三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成功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1個、省級示范縣6個、市級示范鄉鎮34個、縣級示范村95個,成功創建全省首批“金通工程”樣板縣2個,實現全域示范,為“十四五”期間奮力爭創國家級示范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洪雅青杠坪茶產業環線。
高標準建設 繪就鄉村路網新藍圖
修好一條路,帶動一片富。
近日,記者驅車沿著簡蒲高速多悅場鎮連接線來到東坡區多悅鎮付廟村,這條嶄新的8米寬雙向兩車道黑化路通車3個多月以來,為當地發展帶來了很大改變。
“這條連接線全長1.6公里,是簡蒲高速多悅互通至多悅場鎮的主通道,日常車流量較大,特別是在水果收購旺季和重要節假日,日均通行車輛近千輛。”該鎮黨委書記張凱稱,經過提升改造,道路寬敞了,物流通暢了,柑橘暢銷了,群眾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去年,村集體經濟收益突破了20萬元。
同樣依托道路提升注入發展新活力的,還有丹棱縣齊樂鎮丹橙現代農業園區。
時值冬季,這里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豐收景象:果園里,果農們忙著采摘套袋的柑橘;一旁的農家院壩里,工人們對柑橘進行分揀、稱重、裝框等。
“2021年9月,園區產業道路提升改造完成并通車,有效帶動了園區發展,我們就是直接受益人。”果農李松表示,現在,大貨車可以直接開到果園旁,節省了一大筆轉運費和上車費,采購商來收購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近年來,該縣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全面實施“交通強縣”戰略,深入推進路產融合、路旅融合等農村公路發展模式,帶動了產業發展,帶火了鄉村旅游,打通了鄉村發展命脈,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去年11月10日,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擬確定創建單位名單正式公示,丹棱縣成功上榜。
以路興業,讓“四好農村路”成為產業路。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動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便利了群眾出行,助推了鄉村經濟發展。
據悉,“十三五”以來,我市累計投入資金超60億元,完成農村公路新改建3200公里,建成并保有“四好農村路”示范路達到800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7286公里,路網密度102.13公里/百平方公里,實現鄉鄉通等級路、村村通硬化路,村級及以上道路安防工程全覆蓋。
“近年來,我市高標準建成仁壽縣珠嘉鎮糧食園區環線、彭山區觀音鎮葡萄園環線、青神縣高白椪柑產業環線等多條特色產業路,助力泡菜產業、百萬畝晚熟柑橘產業等產業集群發展,東坡區現代農業園區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創建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稱,“十四五”期間,全市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3000公里,目前已建成約1100公里。
青神椪柑產業園里縱橫交錯的“四好農村路”。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君 攝
機械化管養 提高公路養護質量
公路,三分在建設,七分靠管護。
每天早上8點,在彭山區公路養護管理段機械化養護應急保通中心,負責保潔的3輛清掃車和3輛灑水車便分赴各自負責的公路路段,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作為全市首個機械化養護中心,從2016年1月運營以來,該中心陸續配備了掃地車、灑水車、裝載機、壓路機、銑刨機等機械設備,各項設備相互配合,形成了道路沖洗、道路保潔、路面修補等一條龍式的機械化操作,實現了高效養護作業。
“我們養護中心負責了200多公里的國、省、縣道,其中,農村公路占比80%以上。過去全靠人工清掃時,一個人一天最多清掃10公里,使用機械清掃后,一天能清掃280公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彭山公路養護段段長袁秦明表示,現在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道路維修和應急搶險與道路(橋梁、隧道)安全檢查上。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時,該區還從軟件上發力,不斷健全公路養護工作機制。
“為管護好‘四好農村路’,我們明確了職責職權,全面推行農村公路管理‘路長制’,每條主干道落實一位區級領導任‘路長’,負責路域環境治理;區交通綜合執法機構與轄區鄉鎮政府、村委會全面協作,不間斷地開展排查與專項治理;建立區路政員、鄉監管員、村護路員三級聯動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組建機動巡查隊,結合新建成的三個檢測站,對貨運車輛進行監管。”該區交通綜合執法機構相關負責人稱,此外,該區還在每個鄉鎮建立了道路監管中心,對每條鄉村道路進行全天候的專人監管,督促做好“有路必養、養必到位、有路必管、管必有效”,以求最大限度地延長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
據悉,為提高公路養護質量,我市專門出臺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實施細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等,建成公路養護和應急保通中心7個,實現總路長+縣鄉村四級“路長制”全覆蓋,落實“路長”721人,農村公路100%列養。同時,推進視頻監控延伸至重點村組道路,愛路護路村規民約制定率100%,2021年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綜合成效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丹棱老峨山旅游快速通道。
創新運營模式 勾畫城鄉發展“同心圓”
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8億元,完成全域公交改革;開通跨市、跨區和城市、城鄉公交線路34條;設立公交站點、站牌700個,投放公交車達159臺,實現“村村通公交”;開通學生車、景區專線以及園區定制公交等。近年來,彭山區努力構建“通聯通暢、管理智能、路域優美、服務優質”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交通強國、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在交通真是太方便了,我們這些比較偏遠的村也通了公交,只需要2元錢,便可實現跨區域出行。”彭山區公義鎮龍安村村民劉俊稱,作為彭山區最偏遠的鄉村,龍安村距彭山城區30多公里,出行難曾是困擾大家多年的難題,“隨著城鄉公交陸續開通,大家出行也越來越便利了。”
有著相同感受的,還有丹棱縣張場鎮廖店村村民劉川。“自從村里通了‘小黃車’,我再也不用為孩子上下學發愁了,安全有保障,讓我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他說,除了孩子上下學外,快遞也搭乘上“客運小黃車”送到了村上,大家再也不用為了取一個快遞騎車跑10多公里了。
“在全域公交的基礎上,我們通過‘金通工程’構建起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實現了鄉鎮和建制村農村物流覆蓋率100%,打通了農村物流發展‘最后一公里’。”該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稱,通過開辟交郵合作運輸線路,由“小黃車”開展代收代投運輸服務,暢通“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渠道,打通了便民興業發展“快車道”,讓“金通工程”真正成為人民滿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據悉,為讓“四好農村路”成為群眾致富路,近年來,我市縱深推進路產、路旅、路郵“三大融合”,成功創建2個“金通工程”樣板縣,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實現全覆蓋。
腳下是底蘊,沿途是風景,環繞皆產業,抵達是幸福。
如今,我市“四好農村路”如金絲銀線般連起農田與市場,“城貨下鄉、山貨進城”更流暢,“進城就業、返鄉創業”更便捷,人回鄉、錢回流、企回遷、新理念回村的“歸雁經濟”逐步激活,在綠水青山間為廣大群眾鋪就了“鄉村振興路”。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君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