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3-01-11 08:08:17
責任編輯:雷堯
岷江之畔,四川眉山。千年前,大文豪蘇東坡從這里走向世界,成為人盡皆知的“千年英雄”。而蘇東坡也為這座城市賦予了厚重的文化內涵,成了家鄉眉山最響亮的名片。
2022年8月30日,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出臺決定,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為主題,認真落實文化強國、文化強省戰略部署,對傳承弘揚三蘇文化東坡文化作出系統部署。
如何傳承弘揚三蘇文化東坡文化?眉山錨定“一心三地”目標,統籌文化事業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堅定文化自信,一體推進文化遺產保護、挖掘活化、教育傳承、轉化利用,著力打造東坡文化傳承發展中心,建設全球蘇學研究高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勝地。
關鍵詞
文化惠民
文化是最重要的軟實力,會節活動反映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更好地傳承弘揚三蘇文化東坡文化,眉山在2022年11月17日至20日舉辦第十二屆(眉山)東坡文化節,深化東坡文化研究,繁榮東坡文化產業,擦亮東坡文化名片,提升東坡文化影響,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攜手邁進“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新征程。
三蘇祠。(資料圖片)
2022年11月1日,“東坡文化月”系列活動——“禮贊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首屆文藝新作大賽優秀節目展演開啟了“東坡文化月”的序幕。2022年10月28日至30日,眉山市首屆文藝新作大賽決賽舉行,舞蹈、語言、音樂三個專場比賽激烈角逐。參賽作品創作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展示了眉山近年來文藝事業發展成果,在全市形成了文藝創作百花齊放、勇攀高峰的嶄新局面。
展演中,舞蹈《嗩吶》、童聲合唱《飲湖上初晴后雨》、表演唱《背篼老師》、舞蹈《桂之樹》、少兒舞蹈《執鏡俑》等10余個節目輪番上陣:舞蹈表演美輪美奐、語言佳作生動幽默、音樂演唱震撼心靈,歌舞樂接連登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展演現場,演員們全情投入、揮灑熱情,通過作品展現東坡城市美好形象、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出眉山本土創作能力和本地文藝工作者的優秀潛質。現場氣氛熱烈,臺上演出精彩紛呈,臺下觀眾掌聲不斷。
眉山市“東坡文化月”貫穿了2022年整個11月,期間推出了“高山仰止 回望東坡”三蘇主題文物特展、大型詩樂舞《大國芬芳》展演、“是父是子——三蘇家風進萬家”主題巡展、“千里共嬋娟”萬人誦東坡、“東坡大舞臺”文化(戲曲)惠民行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全方位立體化綻放東坡文化璀璨光芒,八方來客和廣大市民共享東坡文化盛宴、共鑒東坡美味佳肴、共賞東坡故里美景。
關鍵詞
保護傳承
“新時代的文化建設中,要不斷增進民族文化自信,加強文化自覺全民意識,共同構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2022年11月18日下午,第五屆眉山東坡文化學術高峰論壇舉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將東坡文化的名片擦得更亮。
眉山在蘇學研究上起步較早,先后推出了《蘇軾全集校注》《三蘇文化大辭典》等權威著作,連續多年舉辦東坡文化學術高峰論壇等活動,有效提升了三蘇文化、東坡文化的影響力。近年來,眉山持續挖掘東坡文化內涵價值,搭建高規格學術平臺,開展高質量課題研究,匯聚高層次專業人才,推動高水平傳播交流。如今,眉山正成為全球東坡文化研究高地,東坡文化國際學術高峰論壇正成為全球東坡文化研究最新理論成果的權威發布平臺,形成了以蘇軾為主的三蘇文化系列研究成果。
開展“蘇東坡傳說”非遺講堂,弘揚東坡文化。
蘇東坡在眉山度過了寶貴的青少年時期,留下了豐富的遺跡遺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是傳承東坡文化的基礎支撐,也是眉山打造東坡文化傳承發展中心的重點。眉山因三蘇故里而聞名,在東坡文化的傳承和開發利用上作出了表率:堅持以文塑城,加快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頒布《眉山市三蘇遺址遺跡保護條例》,加強眉州古城墻遺址、紗縠行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打造“有古韻的建筑、有記憶的街區”……東坡文化已成為眉山最重要的文化標志和城市名片。
2022年,眉山進一步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加強全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高標謀劃、高點定位,形成了保護合力。“在已出臺了多部法規的基礎上,印發實施《眉山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軌道。”眉山市有關負責人介紹。
關鍵詞
以文化人
不久前,蘇轍小學美術老師廖衡收到了學生李沐燦的畫作《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銀灰的月光下,蘇東坡不是失意的夜醉歸家人,而多了分“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恣意灑脫。“我很觸動,孩子們用畫筆畫下自己心中的東坡,通過畫作,我看到了孩子們心中‘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浪漫和歡暢,這也是我在講授蘇東坡時,希望孩子們能學到的。”廖衡說。
早在2017年,為更好地弘揚東坡文化,東坡區教體局借力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成立了“傳承東坡文化”骨干講師團,培養打造一支傳播東坡文化的骨干力量,蘇轍小學美術老師廖衡就是講師團的一員。“在講師團的學習中,我發現在描繪蘇東坡的作品里,缺少了描繪他故事的畫作。”廖衡認為,透過孩子們豐富的筆觸或許能填補這一空缺。于是,他鼓勵并指導學生在學習美術技能的同時,了解東坡的故事,并畫出自己心中的東坡。
“抓好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這是去年8月,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出臺決定,建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的具體做法之一。
三蘇祠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徐麗為孩子們講解三蘇家風家教。
貫徹落實《決定》,“傳承東坡文化”骨干講師團也在不懈努力。近年來,講師團近60名講師持續面向全市機關、學校、市民群體普及、傳播東坡文化,通過流動課堂(進校園)、定點課堂等方式,開展講座400多場,累計吸引近12萬人次參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近、了解三蘇,品讀東坡文化和這座城市。
講師團是眉山以文化人的一個代表,眉山持續辦好東坡文化大講堂、東坡文化干部培訓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積極開展東坡文化研學傳習活動,建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當前,東坡文化正以新的豐厚內涵,揭開富有眉山特色的東坡文化新篇章。
關鍵詞
文旅融合
眉山是蘇東坡“出生地、成長地、成才地、走向全國影響世界的發軔地”,是三蘇遺址遺跡最集中、最豐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見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如何推動東坡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眉山堅持以文興業,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全國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現場會在眉山召開,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經驗全國推廣;眉山與黃岡、惠州、儋州、諸城等地攜手輪辦東坡文化節,每年舉辦東坡文化學術高峰論壇,以中國蘇軾研究會、三蘇研究院為依托推進學術研究;大力實施蘇軾作品外文翻譯工程,增進與歐美、日韓等地蘇學研究者的交往互鑒;依托東坡IP,堅持“文化+”,推動文旅共融共興,打造話劇《蘇東坡》、原創舞蹈《仕風》《千里共嬋娟》,更好地創新傳承東坡文化。
圍繞文旅融合發展,東坡區則不斷整合區內文旅資源,持續推動旅游與商業、教育、工業、會節、農業等業態協同發展,探索了一條具有東坡特色的“旅游+”路徑。如今,“東坡文化、東坡水街、東坡味道”三大品牌日趨成熟。2022年年初,北京冬奧會推廣歌曲《冬奧有我》MV在東坡區的遠景樓、水街等地取景25秒,將東坡的人文之美傳向世界各地。
“實現‘一心三地’目標,就是要做好規劃。”市文廣旅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全市將有序推進三蘇祠片區更新和眉州古城墻遺址公園建設,支持三蘇祠博物館申報國家一級博物館。“接下來,全市將著力串聯岷江兩岸三蘇遺址遺跡,推動三蘇故里文化旅游片區創建5A景區,打造‘三蘇遺址遺跡游’‘東坡美食體驗游’‘東坡文化研學游’等精品旅游線路,實施東坡文化業態培育行動,培育東坡美食、文創演藝、夜間經濟等文旅消費新場景。”上述負責人表示。
百姓心聲
“三蘇祠的館展質量越來越高,詩書味兒越來越濃厚,去年的‘吾家東坡’文物特展讓我見識了蘇軾真跡。”眉山書法愛好者王溪雨老人表示,希望這樣的活動越辦越多,讓市民更加了解蘇軾。 “眉山一直重視東坡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從去年的東坡文化節就能看出。不僅展示出東坡文化魅力、眉山風韻,更是一場群眾樂享的文化盛宴。”市民周迅表示,她參與了去年的東坡文化節舞蹈節目選拔,雖然沒有最終獲選,但從心底為眉山感到自豪,“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東坡文化,參與其中了。”
記者手記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眉山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資源和不竭動力。眉山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高度重視傳承弘揚東坡文化,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把努力建設文化強市上升到城市發展的戰略高度,結出了累累碩果。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眉山一直堅持深挖東坡文化內涵,搜集歷史文化資源,無論是舉辦東坡文化節,還是保護古跡、恢復古建筑;不論是東坡講師團普及東坡文化,還是堅持東坡文化與旅游資源融合,全市始終堅持拓寬視野,以開放合作的自信,進一步將東坡文化向全世界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到以東坡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我們堅信,在東坡文化這張響亮文化名片的影響下,眉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必將不斷提升,并為眉山“三市一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端 李幸 周坤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