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3-01-06 08:45:19
責任編輯:衛琳霞
全力推進全國晚熟柑橘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柑橘良種繁育基地;
適度規模戶水肥一體化、施藥系統等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柑橘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省四星級園區;
完成柑橘出口基地備案4家,獲評中國晚熟柑橘出口示范區……
2022年,青神縣柑橘產業依托科技創新,在繼續促進群眾增產增收的同時,劍指全國、全球高端水果市場,交出一張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的亮眼答卷。
眼下,正是青神縣18萬畝柑橘收獲上市的時候。
在該縣西龍鎮光輝村一組的八角井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學蓮看著地里一樹樹春見,笑容滿面:這些春見還在枝頭,就被訂購一空了。
“酒好不怕巷子深。去年我們獨具特色的‘酵素柑橘’一進入成都等地的社群團購就脫銷了。‘酵素柑橘’得到市場的進一步認可,價格普遍高于普通柑橘。從愛媛到春見,從不知火到明日見,訂單供不應求。”王學蓮說。
經過多年探索,王學蓮采用的特色“酵素柑橘”種植技術,讓地里的“搖錢樹”再次升級,口感與普通柑橘拉開差距。
除技術外,讓青神果農的果子比別地賣得貴的關鍵,還在于冷藏與專業生產分揀。
走進青神縣柑橘現代農業園區內的青神縣存儲保鮮園,柑橘自動化專業生產分揀線運轉不停。在經過重量、糖度、果面分選后,一個個柑橘被貼上品牌標志、穿上防護“外衣”,躺入果箱,走進海內外各大市場。
在青神縣存儲保鮮園內的凍庫里,公司相關負責人伍曉旭說:“我們使用的是業內先進的熱氟融霜技術,在青神尚屬首例。新技術運行穩定,能更好地提供冷鏈服務。我們每個月可儲存1.5萬噸柑橘,能滿足十多家果商的需要。”
有了凍庫,青神柑橘就能在春節的北上廣深,乃至全球的市場上與其他產地的果品一爭高下。
目前,青神縣儲存保鮮園已經成為區域性最大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園區,冷藏能力10萬噸以上,柑橘冷藏保鮮率90%以上,產地初加工率93%,輻射彭山、仁壽、丹棱、樂山、蒲江、攀枝花、會理等地,年外貿出口2000萬美元以上,讓青神成為眉山最大的柑橘出口縣,為當地群眾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外,青神縣柑橘現代農業園區還支持衡鑫果業、百家椪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冷藏庫。目前,園區共有冷藏庫95個,柑橘倉儲保鮮設施配套率達152.76%,冷鏈物流設施配套率達74.52%,設施設備使用率達100%。
橘富一方人。2022年,青神縣實現柑橘產業總產值19.7億元,柑橘成為該縣農民穩定致富增收的“搖錢樹”。
近年來,青神縣充分發揮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優勢,大力實施“互聯網+”,引導園區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入駐電商平臺。
在該縣白果鄉虎渡社區,果農李雪松和青神蜀品堂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員們正忙著給愛媛套袋。
“去年11月,我們開始大批量采收愛媛,通過電商,將其送到客戶手中。”李雪松說。
2016年,李雪松了解到政府對柑橘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后,果斷選擇回到家鄉,流轉了200畝地種植柑橘。
“我父親種了一輩子的柑橘,在種果子這方面是‘土專家’,但在銷售方面,我有自己的想法。”李雪松說,傳統的柑橘銷售主打線下經銷,多數利潤被經銷商獲取,如果走線上直銷,就能保障果農有更多利潤。
為此,李雪松特意聘請“帶貨達人”在果園里進行直播帶貨,并通過朋友圈發展社交電商。他說:“我們用視頻、圖片形式展示果園,讓客戶有直觀感受。”
通過線上銷售,李雪松的柑橘生意越做越好。如今,除自家柑橘外,他還以高于市場均價的價格收購周邊農戶的柑橘,有效助農增收。他還邀請了2名殘疾人進行直播帶貨,增加他們的收入。
為方便其他果農參與網上銷售,他還低價為村民提供寄快遞服務。
在青神縣,像李雪松一樣通過電商銷售柑橘的新農人還有很多。
在該縣高臺鎮楊店村,回鄉創業的青年果農張莉和丈夫覃佳新通過直播帶貨,讓周邊100多戶鄉親把果子賣上了好價錢。
今年是張莉和覃佳新回鄉發展柑橘產業的第六個年頭。已經小有成績的他們回想起當初“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歷時,仍感慨萬分。
回鄉的前三年,小兩口在朋友圈售賣柑橘。經朋友和老顧客介紹,慢慢累積了3000人左右的固定客源。近兩年來,抖音帶貨很火,張莉夫婦打開思路,跟緊時代腳步,開始自學視頻拍攝、剪輯和直播。
“我們在網上賣的價格比水果收購商來收購的價格要高出幾角錢,果農的利潤提高了。而客戶們從我們這里買柑橘,比到水果店買更便宜,所以愿意下單。”覃佳新說。
剛開始時,他們的直播間只有幾名觀眾,直播幾小時才有一兩個訂單,讓張莉夫婦差點失去信心。但隨著把老客戶引流到抖音后,流量有了起色,加上小兩口語言幽默,很快和直播間的觀眾熟悉了,訂單越來越多。
每天晚上直播,白天出單、發貨,小兩口雖然忙,但看到辛苦種出來的果子賣出去了,感到非常滿足。
現在,張莉家的67畝柑橘已經不夠賣了。他們每天堅持直播四五個小時,賣完自家柑橘后,就主動幫鄰居家賣。這個收獲季,張莉夫婦直播帶貨預計將賣出10萬公斤柑橘。
“線上”了解客戶需求,銷售柑橘,“線下”幫助農戶按市場需求種植柑橘,青神縣逐漸走出一條“互聯網+”的新路。截至目前,包括張莉夫婦在內,青神縣已有3500余名電商從業人員、2500多個網店,其中晚熟柑橘網店就有500余個,各類電商渠道年銷售柑橘4.5萬噸,收益3.15億元。
科技進步提升產業韌性。
收獲時節,行走在青神縣柑橘現代農業園區,陣陣橘香彌漫,處處豐收場景,人人臉上綻放著笑容……氣象站、土壤墑情站、蟲情測報儀、物聯網殺蟲燈、高清攝像機等“專家”分布于果林間,成為智慧果園的“千里眼”“順風耳”。
“當土壤濕度降低到柑橘生長的最佳濕度值以下時,智慧灌溉設備就會自動啟動,為果樹補水,并對病蟲害進行監測預警,實現重大病蟲害智能化識別和綠色防控。”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走進園區的柑橘發展館,青神智慧果園大數據應用分析服務平臺映入眼簾,農事信息管理、環境監測數據統計、專家視頻、溯源信息統計、環境參數預警五大子系統實時監測和指導著果園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
從近年的情況看,極端氣候會給柑橘產業造成嚴重傷害。為充分應對,園區與氣象部門合作,建立眉山市晚熟柑橘氣象試驗示范基地,建成氣象條件控制實驗室、品質產量研究實驗室、災害風險防控實驗室等,配備土壤水分儀、恒溫控制箱、小氣候站等儀器設備,開展發育期生理觀測、不同坡度坡向及海拔高度小氣候觀測、農業氣象指標驗證試驗等8個試驗課題,為柑橘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科技進步提升效率。
連日來,“小火車”在園區果園中穿梭不停。近年來,青神縣為果園專門設計的單軌運輸機,就像山間的“小火車”,是村民運送物資、柑橘的好幫手。
“雖然它個頭小,但作用不小,能載重300公斤左右。”果農李中元說,“小火車”不僅方便他們運肥料、水果,也能搭噴霧機、修剪機和粉碎機等較重的果園作業機械,有了它,果農們省時省力還省錢。
據了解,使用單軌運輸機,每畝果園每年可減少3個人工,節約人工成本500元左右。每畝果子采摘運輸完成時間縮短30%,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除“小火車”外,園區還配備了智能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履帶式無人挖溝施肥車、秸稈粉碎打捆機等自動化機器。當地果農們紛紛表示,隨著園區建設的推進,柑橘種植越來越“現代化”。
未來,青神縣將繼續把柑橘產業振興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實施晚熟柑橘綠色高效行動,推廣“南瓜柑”“檸檬柑”等優勢特色品種,建設遮陽保溫大棚等現代設施基地2000畝,柑橘現代農業園區爭創省五星級園區。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古良駒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