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12-21 08:14:57
責任編輯:黃馨月
新橋村文化活動陣地。
日前,省委宣傳部發布《關于2022年鄉村文化振興省級樣板村鎮擬命名名單的公示》,彭山區公義鎮新橋村入圍。
近年來,新橋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以文化振興為引領,搭文化服務平臺、建文化品牌陣地、樹鄉村文明新風,為鄉村全面振興“塑形鑄魂”,不斷滿足鄉村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需求。
為星級文明戶掛牌。
一套高水平鄉村治理體系
從成樂高速青龍出口駛出3公里,沿著工業大道前進,柑橘園、葡萄園映入眼簾。行車不到10分鐘,便到了新橋村。
這里地處丘陵地帶,是岷江現代農業示范園的輻射區,新建雙向六車道的工業大道和千年古堰通濟堰穿村而過,區位優勢明顯,旅游資源豐富。
新橋村曾是市級貧困村。2016年年底,實現戶脫貧、村摘帽;2019年,被評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萬元。今年,村級集體經濟年收益預計突破30萬元。
2017年,公義鎮正式規劃“古堰新橋田園綜合體”項目,用了整整一年時間,完成了新橋村的發展規劃與空間布局,實現了土地規劃、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的多規合一。
有了規劃,新橋村通過用好基本農田、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三塊地”,閑置資源得以被發掘與利用。
通過土地流轉,新橋村引入業主、商家14家,打包推出“臻潤農業、58軍創園、博視農場、幸福時光家庭農場、稻香民宿、何家院子、堰上紅磚”等10余個項目,增設就業崗位100余個,人均月收入達3500元。
“產業發展起來了,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老百姓收入有了保障,鄉村治理便有了好的基礎。”新橋村黨委書記李順科介紹。
全國森林村莊、全國宅基地改革試點村、省級“七五”平安村、省級和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區鄉村文明示范村、區信用村……最近幾年,新橋村一步一個臺階,不僅脫貧摘帽,還獲得了眾多榮譽。
在推進鄉村治理中,新橋村圍繞建設“產村一體·宜居新橋”的總體目標,堅持將黨的建設擺在首位,深化“一核多元、共治共享”基層治理體系,創新方式、整合資源,實施組織、產業、生態、文化振興,統籌推進“古堰新橋”生態、經濟、文化、民生、社會全面進步。
按照黨建引領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要求,新橋村梳理了一套鄉村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在全村形成組織強、環境優、治安好、文化厚的局面,全面提升村民文化、道德素養。
新橋村綜合性文化設施——科普館。
一個高標準綜合文化陣地
圖書閱覽室、科普教育館、田園研學館、電影展播廳、理論宣講廳、體育活動室……這些設施在新橋村黨群服務和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一應俱全。
據悉,該中心總投資300余萬元,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活動面積約1800平方米。中心每周免費開放時間不低于48小時,主要開展線上教學、線下實踐活動。
今年9月29日,眉州文藝名家“柴樹清·新橋村”攝影工作室在中心掛牌。這是眉山第一批掛牌的文藝名家鄉村工作室,由彭山區文聯和眉山市攝影家協會共同創建。
通過工作室,新橋村整合了本土文學、美術、書法、攝影、音樂、舞蹈、民間藝術等人才資源,建立了鄉間采風文藝隊。通過開辦攝影、繪畫技能一對一免費培訓課程,工作室已創作出富有地方特色優秀作品十余幅,記錄多彩美麗鄉村。
鄉村文化陣地,不僅是場所,更是載體和平臺。今年,新橋村組織了50余次活動,有不少是“菜單式”,主要為轄區內老年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提供針對性的文化服務。
距離村陣地15分鐘路程內,村里還建有兩個文體廣場,總面積1000余平方米。這里配備了體育健身設施,村民們可開展乒乓球、羽毛球、廣場舞等文化活動,還可搭建簡易戲臺。
除了陣地內的文化服務活動,新橋村還開展結對幫扶,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流動式服務,在轄區內臻潤農業、博視農場、幸福時光家庭農場等企業、5個居民小組開展文化活動。
“千年古堰,魅力新橋”是新橋村的文旅品牌。對標“古堰新橋”研學目標,新橋村與鄉村振興學院等多個研學機構深入合作,創新開設了研學課程——新橋大講堂。2022年,已邀請專家、能人開講10次。
按照“產學一體、景村一體”研學小鎮建設思路,新橋村挖掘整理灌溉文化,設置農耕文化體驗館,梳理以果蔬種植、農耕文化為基礎的體驗型、參與型研學活動,培育博視農場“綠領英才”班、稻香民宿戶外親子活動、臻潤農場采摘體驗等特色課程,年接待游客量逾3萬人次。
紅色話劇表演。
一系列高質量文明實踐行動
“我在家爸爸要我講衛生、愛干凈。”“媽媽要我向認識的人打招呼。”“爺爺奶奶要我不挑食、不剩飯。”……
今年8月24日,一場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系列適宜性教育活動在新橋村舉行。小朋友在臺上用稚嫩的語言、飽滿的熱情做自我介紹,并講出家人的要求。
鄉村文化振興不僅僅是人居環境、村容整潔的“外在美”,還需涵養以社會新風和素質內涵為主體的“內在美”。新橋村結合實際,實施了“以文樹德、以規促德、以評立德、以產養德”等高質量的文明行動。
近年來,新橋村結合實際,“以文樹德”,深挖郭祝三紅色文化、李密故里孝文化、古堰文化等,依托“古堰新橋”鄉村振興學院,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優良家風等文教活動宣傳30余次。
通過“以規促德”,新橋村建立完善村規民約,有效發揮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邀請村民代表每季度開展一次鄉風評議會,著力整治農村天價彩禮、薄養厚葬、鋪張浪費的陳規陋習、不良風氣,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逐步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好規矩”,全村目前均無天價彩禮現象。
持續開展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好公婆”“好兒媳”評選等“以評立德”,促進民風向好轉變。2022年,共評選7家星級文明戶家庭,何雙全家庭被評為第二屆眉山市平等和諧家庭。村里還邀請全國道德模范盛恩利進行先進事跡宣講,發揮好群眾身邊的榜樣力量推動文明新風在農村落地生根。
依托彭山區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千年古堰通濟堰和原生林盤院落建設研、學、游,引進“以夢為馬”文旅合作項目,新橋村“以產養德”,打造了一三產融合特色的度假休閑、產村一體的幸福美麗新農村,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養。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辛凱 馬詩雨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