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11-23 15:01:14
責任編輯:蹇瑋杰
公交車開到村黨群服務中心;滿山的柑橘已經掛果,長勢誘人;大貨車開進村果園,四好農村路走起來寬敞又便捷;村民們的“小別墅”旁盛開著各種顏色的花,生活愜意又舒適……初冬時節,走進眉山天府新區錦江鎮象耳村,看到的是一幅物阜民豐的鄉村振興畫面。
柑橘豐收,村民樂開懷。
近年來,該村以黨建引領發展,堅持建強組織、夯實基礎、擴寬路子,全力沖破人才難引、項目難尋、資金難覓等制約因素,集中發展柑橘、櫻桃、李子、冬桃等特色產業,讓曾經的“閉塞小村”發展為如今的“產業強村”。去年,該村集體資產360余萬元,集體經濟收益31.6萬元,集體收益逐年遞增,成為眉山天府新區鄉村振興典范。
“我們村不久前才賣了愛媛,今年價格不錯。現在,果園套種的白蘿卜已經上市了,春見套袋也已經完成……”11月18日,象耳村黨總支書記彭良全站在村集體果園的山坡上,看著眼前村子的景象,欣慰地笑了。
象耳村位于眉山天府新區西翼,錦江沿岸,地處丘陵,因隱于群山幽林間的千年古剎象耳寺而得名。這里曾被村民自嘲為“山區”,因為收成不好,經濟發展難,集體收入幾乎為零,很多村民被迫選擇外出務工。
黨員志愿者在集體果園給春見套袋。
“以前,農民種果樹缺技術,山上缺水,銷售缺門路,這些山上都荒蕪著。”正在集體果園修剪枝椏的村民彭華君介紹,自從村集體經濟發展起來后,村里的撂荒地被開墾出來,種上了果樹,村民們就近務工就能掙得“票子”,很多外出務工的村民陸續回來了,現在村里可熱鬧了。
柑橘1500余畝、黃桃、冬桃180余畝、葡萄50余畝、蔬菜100余畝、李子100余畝、櫻桃40余畝;1至3月賞花、4月采摘櫻桃、5月采摘脆李子、7月采摘蜂糖李、8月采摘黃桃、9月采摘蜜脆李、10月采摘冬桃、11月和12月陸續采摘柑橘……象耳村在“花果經”的帶動下,實現了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
“看到自己家鄉越來越好,我們心里高興。”“不愿意再外出打工了,在家把果樹種好一樣收入可觀。”……村民們感受著鄉村振興的變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鄉村要振興,單靠農民單打獨斗是很艱難的,必須要有“龍頭”帶。
以前,象耳村村民們零零星星在山上種植果樹,產業發展一直比較傳統,效益不高。2018年,象耳村通過回引優秀返鄉農民工,選優配齊村“兩委”班子,吸引回鄉創業優秀人才10名,動態培養后備干部4名,鍛造了一支敢闖敢干的“先鋒隊”。
“我都是老黨員了,帶領村民致富是我一直以來的心愿。”同是返鄉人員的彭良全,回村當起了村黨總支書記,帶領村子搞起了隊伍建設,堅持“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聯系服務群眾等常態長效機制,搭建議事決策和村民自治平臺,完善“自我管理+民主監督”機制,營造出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貨車開進村果園,道路交通不斷改善。
依托村“兩委”班子懂市場、善經營、愛農村的優勢,全村黨員群眾齊心協力開荒山、植樹苗,平土地、造果園,激發了村民熱切發展的內生動力,象耳村從以前的“老大難”“爛攤子”一躍成為“熱土地”“聚寶盆”,越來越多的人回村創業,還吸引了部分外來投資者。
解決了領路人、人才支撐,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及人居環境的短板也是面臨的難題。
如何解決?
象耳村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堅持整合資源、科學規劃、穩步實施,大力開展道路硬化、溝渠整治、環境美化“三大治理”,打破了制約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
在村黨總支帶領下,黨員群眾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采取“上級補一點、自己籌一點”方式硬化水泥路24公里,暢通出村主路3條,安裝路燈240盞,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整修溝渠1.3萬米,修建山坪塘14口,維修水庫3個,完善提灌設施5處,把牢農業生產用水“命脈”;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通過“最美庭院”評選、改水改廁、垃圾分類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提升村級發展軟實力。
“一說到發展產業致富,村民們都很齊心。”彭良全坦言,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有人愿意干,也有一定的基礎,接下來就是發展什么?怎么干?
為了改變閉塞落后的現狀,象耳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地理優勢,盤活各種資源,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繼而帶動全村產業發展。
象耳村蘿卜正迎來豐收。
2018年,象耳村多次組織專題研討,決定抓住集體股份制改革的契機,成立“象耳村集體資產股份制合作社”,依靠土地流轉服務、經營集體果園、集體資產出租等方式增強“造血功能”。成立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后,村里多方籌措資金,發展集體果園種植春見。
2021年,柑橘園里迎來了首次大豐收,凈賺30多萬元,通過按比例分紅的形式,反饋給村民。拿到錢,村民們十分開心。今年,村里繼續發展集體果園,村民齊心協力種桃樹,擴大柑橘種植面積,用心管理果園,開展林下種植,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干勁更足了。“明年收成會更好的。”彭良全胸有成竹地說,集體經濟發展好了,村黨組織凝聚力和組織力隨之大幅提高,“有錢辦事”“有人辦事”,村子發展的道路越來越清晰。
目前,象耳村依托村集體、業主、農戶三方籌資新建集體柑橘園100畝,爭取中省扶持資金種植“明日見”120余畝,豐產期年產值約100萬元;爭取扶持資金50萬元,撬動民間資本97萬元,打造以櫻桃、李子、冬桃為主的四季水果采摘園220畝,預計年產值約100萬元;爭取鄉村振興資金100萬元,盤活原太白小學閑置房屋及土地新建采摘園民宿酒店,預計年收益約20萬元……不到五年的發展,象耳村集體經濟呈現出紅紅火火的勢頭,不僅特色水果產業風生水起,農旅融合也趟出了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給了我們很大信心。”彭良全說,象耳村離成都近,在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內,交通很方便,適合走農旅融合之路。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象耳村的很多想法正一步步落實,鄉村民宿酒店也在如火如荼地籌建中,村民們的發展積極性很高。今后的發展重心是繼續立足特色資源,把村莊規劃與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熊莉 辛凱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