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11-02 08:47:16
責任編輯:黃馨月
眉山市烈士事跡陳列館是我市第一個烈士事跡陳列館。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眉山共犧牲了多少名烈士?”“眉山第一個中共支部是什么?”……10月28日,剛投用不久的眉山市烈士事跡陳列館迎來了首批學生團隊,該館的第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生動上演。
隨著主持人的講解和抗美援朝老戰士的講述,學生們一起追憶了眉山紅色歷史,從“一枚星火”“一封家書”到“一面紅旗”“一種精神”,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一位位舍生取義的先烈,讓大家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9月30日,全國第九個烈士紀念日當天,眉山市烈士事跡陳列館正式建設完成。
這里展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眉山發生過的重大革命事件、重要革命史實和重要革命人物;這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在眉山歷史上進行的偉大斗爭,推進的偉大事業,實現的偉大夢想,作出的偉大貢獻……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烈士褒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以實施提質改造、規范整修為抓手,主動作為、精準發力,全市烈士紀念設施基礎面貌和展陳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烈士紀念設施褒揚烈士和宣傳教育功能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學習英烈、緬懷英烈、致敬英烈的氛圍更加濃厚。
眉山市烈士事跡陳列館分四大部分展陳英烈事跡。
A 捍衛英烈榮光 保護紅色資源
“去年,我們對全縣13名散葬烈士進行了集中安葬。這些烈士中,有在‘剿匪斗爭’中被土匪殺害的,有在和平時期執行任務時英勇犧牲的,當初因條件限制,未能得到集中安葬。”近日,仁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當天,仁壽縣舉行了散葬烈士集中遷葬入園儀式,將13名散葬烈士遷進了仁壽縣烈士陵園進行集中安葬。
這一舉措,很好地告慰了烈士英魂,也讓作為紅色陣地的烈士紀念設施可以更好地發揮銘記歷史、緬懷英烈、教育后人的作用。
其實,這13名烈士的集中安葬只是我市實施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的一個縮影。
據悉,自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成立以來,我市先后6次開展烈士紀念設施及烈士信息核查,利用查閱資料和實地勘察等方式,對全市烈士陵園、烈士墓、紀念堂、紀念碑、紀念廣場等烈士紀念設施及烈士信息進行采集、更新、核對和完善,并制定了《全市烈士紀念設施三年提升改造規劃》《全市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在凈化、亮化、美化、綠化標準的指引下,我們按照‘三園合一’的建設理念,有序開展了烈士紀念設施修繕保護、規范整修、改陳布展和環境整治等工作。”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稱,其中,對東坡區等5處烈士陵園進行了提質改造、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及散葬烈士墓進行規范整修和遷移保護,涉及功能、規模、要素等方面建設內容40余項。同時,結合青神縣革命老區紅色西山研學基地的建設,實施了青神縣烈士陵園整體遷建。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投入5000余萬元對烈士紀念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遷建烈士陵園1處、陵園內新建陳列館3處、新增墓位55座、修繕烈士墓168座、修繕紀念廣場4個、修繕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4處、遷葬散葬烈士墓17座,烈士紀念設施及周邊環境得到整體改善,營造了莊嚴肅穆的整體氛圍,為社會提供了良好的瞻仰和教育場所。
退伍老兵在東坡區烈士陵園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禮。
B 弘揚英烈精神 激發奮進力量
在革命斗爭與社會發展中,我市涌現出了大量英模先烈。他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眉山籍中共早期杰出的馬克思主義戰士——任開國,劉胡蘭式的女英雄毛慈影,江姐繡五星紅旗原型丁地平,王成式的烈士李華云,在戰斗中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號的英雄陽廷安,曾組織彭山公義農民武裝暴動的郭祝三、郭祝霖兩兄弟……
走進眉山市烈士事跡陳列館,看著館內展陳的英烈事跡,我們不禁肅然起敬。
這是我市第一個烈士事跡陳列館,匯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眉山壯烈犧牲的2041名烈士的主要事跡。
陳列館內,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眉山人民進行革命斗爭歷程為主線,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浴血奮戰 百折不撓”,著重展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眉山地區黨組織與眉山人民的奮斗與犧牲;第二部分是“自力更生 發憤圖強”,著重展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眉山地區黨組織與眉山人民的奮斗與犧牲;第三部分是“解放思想 銳意進取”,著重展示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眉山地區黨組織與眉山人民的奮斗與犧牲;第四部分是“自信自強 守正創新”,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眉山兒女繼承革命先烈傳統和寶貴精神,不忘初心、奮力拼搏,共同促使眉山經濟、政治、文化、民生、生態等取得良好發展成效。
置身陳列館內,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里,熱血青年們那一聲聲“誓死不做亡國奴”的吶喊猶在耳畔回蕩。
革命先烈們把對勞苦大眾的愛化為戰斗時同敵人搏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革命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巨大危險的時候,以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他們值得我們永遠緬懷。
“民族苦難鑄就民族脊梁,民族脊梁熔鑄民族精神。廣大群眾在深切緬懷先烈的同時,也會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從烈士精神中不斷汲取奮進力量。”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先烈遺志,賡續紅色血脈,沿著先烈們開創的事業,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眉山新篇章!
學生們追憶眉山紅色歷史。
C 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精神血脈
“烈士,這沉甸甸的兩個字,代表著這樣一批人,他們用身體鋪路,以血肉筑墻,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以前覺得烈士存在于書本中,沒想到眉山就有這么多鮮活的烈士原型,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今后,我們更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報效國家。”
……
在眉山市烈士事跡陳列館,聽完英烈故事,學生們紛紛表示。
不只在眉山市烈士事跡陳列館,我市各區縣也不斷發揮烈士紀念設施主陣地作用,開展內容豐富的線下、線上緬懷活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烈士紀念設施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承擔著褒揚英烈、教育群眾的功能。”該負責人稱,人們通過紅色宣講、鞠躬默哀、擦拭墓碑、敬獻花籃等方式,表達對英烈的哀思與崇敬,對英烈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進一步厚植愛黨、愛國、愛家情懷。
“紀念,是一份時間考卷,需要我們用真情厚意去書寫,讓英雄不再寂寞、不被遺忘,讓精神得以傳承。”“我們會發揚和傳承先烈們勇于奉獻的精神,努力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緬懷英烈時的一句句錚錚誓言,表達了人們對英烈的崇高敬意和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近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依托各級烈士紀念設施,組織開展了“清明祭英烈”“網上祭英烈”“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英烈保護知識競答”以及其它有莊嚴感和紀念意義的宣教活動。
同時,全市各級烈士紀念設施還會根據實際情況,持續做好烈屬、各類社會團體及個人的祭掃服務保障工作,提供講解、異地祭掃、代為祭掃等服務,年均接待社會各界群眾8000余人次,充分發揮了烈士紀念設施在弘揚英烈精神、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激發了全社會緬懷英烈、銘記歷史的愛國情懷。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君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