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10-10 17:11:14
責任編輯:蹇瑋杰
10月10日上午,眉山舉行“生態文明建設·眉山十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眉山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效。
十年來,眉山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逐步健全。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連續10年出臺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決定;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高頻次定期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制定《眉山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逗硬生態環境保護考核,“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三管三必須”落地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初步形成。出臺《眉山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等地方法規,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系列制度不斷建立健全。
十年來,眉山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眉山的天更藍了,全市優良天數率從73.2%提升至85.2%,PM2.5、二氧化硫濃度下降幅度達40%以上,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連續三年優良率超過85%,連續四年優良天數超過300天。如今,“眉山藍”隨時可見,瓦屋與峨眉同框相逢,200公里外的四姑娘山不時闖入攝影愛好者的鏡頭,900多年前蘇東坡筆下“相望六十里”的唯美場景當今再現。眉山的水更清了,全市國家和省級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由12.5%提升至100%;17條重點小流域水質全部提升至Ⅲ類及以上。尤其是岷江眉山段水質改善明顯,從2016年Ⅳ類到2021年達到地表水Ⅱ類,水生態逐步恢復,重現漫江碧透、魚翔淺底自然景象。近百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赤麻鴨,重返岷江彭山段水面,悠然嬉戲覓食的美好畫面,引得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眉山的地更綠了,全市森林覆蓋率由40.36%提升至50.25%,成功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市打造各類生態公園170余個,僅眉州大道一個道路指示牌上就有6個公園標識;特別是東坡島從荒蕪灘涂“變身”濕地公園,加上新晉“網紅”水街,已成為眉山人自豪的城市“會客廳”、來眉客人打卡點、市民健身首選地。
十年來,眉山綠色低碳發展闊步前行。眉山始終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放在首位,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和優化作用,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大力推動產業結構更“質優”。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培育壯大“2+3+N”產業體系。構建“1+3”現代工業體系,引進了通威太陽能、杉杉科技、中創新航等一大批重點企業和項目;積極推動傳統企業煤改電、煤改氣,青衣江化工公司電能替代后,產品能耗僅為改造前的一半。全力推動服務業綠色升級,建設能效先進、低碳環保、綠色消費、循環利用的綠色商貿綜合體。大力推動生活方式更“綠色”。公交車新能源車占比達54%,新能源車樁比達5.6:1。城鎮新建綠色建筑比例達100%,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機關等創建活動穩步推進。大力推動經濟形態更“低碳”。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眉山行動,推進全國“無廢城市”建設,非化石能源和清潔能源占比遠高于國省平均水平,以年均1.9%的能源增速支撐起7.8%GDP增速。
十年來,眉山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創新實施“生態問題生態治”,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河湖生態修復等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在全省率先完成“三線一單”編制,明確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三大類環境管控單元36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新增保護范圍243.4平方公里,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開發保護新格局加速構建。大力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家譜”日益豐富,“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1號碑”落戶瓦屋山;黑頸鶴、牛羚、珙桐、紅豆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頻頻“出圈”,特別是洪雅縣瓦屋山,大熊貓時常闖入野外監測紅外相機畫面,居民時??梢钥吹叫⌒茇堅诼愤叀吧⒉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在眉州大地屢見不鮮。堅決有力推進長江“十年禁漁”落地見效,漁民成為巡河員、護魚人。全市設有岷江長吻鮠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四川周公河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由原來的11種增加到23種,鱸鯉、爬巖鰍等珍稀水生野生動物重新回到人們視線。
十年來,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眉山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引領公眾關心、支持、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引領,洪雅縣、青神縣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彭山區、丹棱縣建成省級生態縣。注重凝聚公眾共識,積極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五進”活動,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走進群眾家中,留在百姓心中。注重傳承三蘇文脈、弘揚東坡文化,講好環保故事,《眉山,唱支山歌給你聽》《蘇東坡的竹》等多篇優秀生態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等國家級重要刊物發表。注重回應群眾關切,做到“群眾出題、干部答題”,積極解決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根據省統計局去年的調查統計,人民群眾對眉山生態環境滿意度評價綜合得分90.85,排名全省第三。
來源 |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燕利 見習記者 鄒波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