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09-08 07:58:34
責任編輯:楊熹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眉山這座日新月異、生機盎然的城市里,教育既是原動力和助推器,也是品牌和名片,昭示著眉山城市強大的軟實力。
新時代賦予教育新的內涵。今年是眉山教育事業開拓進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關鍵之年。我市教體系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決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市有關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緊扣“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大學習大實踐大提升活動主題,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破常規多元發展,積極回應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美好期待,努力交出人民滿意的教育答卷。
厚植教師成長沃土
打造集聚新高地
讓教育事業發展“有作為”
教師是立教之基、興教之本、強教之源。
今年以來,我市始終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來抓,堅持“確保方向、強化保障、突出師德、深化改革、分類施策”的原則,以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為核心,持續深化管理綜合改革、改善提高待遇地位,全力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廣大教師奉獻進取、優秀典型不斷涌現、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
這是真金白銀的全力投入——以抓“國培”、“省培”及市本級培訓實施校長教師全員培訓。實施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全員培訓,開展校(園)長任職資格培訓、全員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培訓,提高辦學治校水平。近三年,累計培訓教師隊伍10萬人次,教師全員培訓達1輪以上,投入培訓經費1000萬元以上。
這是打造生力軍的全情努力——切實加強黨對教師的全面領導,健全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組建28個名師工作室,扎實開展第二批161名“眉州名師”對象和195名隨室人員培育。與北外、華東師大、北師大等部屬師范院校和先進發達地區合作,教學教研視野不斷拓展。
這是大刀闊斧的全面創新改革——創新編制管理,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實行動態管理,穩定完成全市教職工編制調整工作。探索“崗編分離”改革,分區縣推進學區制改革、“縣管校聘”、集團化辦學等,促進資源集約節約。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走教”工作試點等,促進優質資源共享。
這是新時代教師隊伍的全心發展——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和校長隊伍建設的意見》《眉山市教學成果獎勵辦法》《“眉州名師”選拔管理辦法》等文件,對教師隊伍管理、培育、激勵等多方面釋放政策紅利,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校園活動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的通知》,創新實施“彈性上下班制”和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對各類進校園活動實行清單管理,切實減輕教師負擔。
教師隊伍建設一路走來一路歌。從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十大“最美教師”王曉梅,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伍萬銀,再到“四川最美教師”“背篼教師”顏志霞等先進典型的選樹,我市堅持為教師成長搭梯子、建平臺、出政策、優服務,找準教師發展的內生動力,點燃教師主動發展成長的興趣點,滿足教師發展的梯次成長需求,全力厚植教師成長沃土,努力為近4萬名“千里馬”提供自由馳騁空間,讓教師潛下心來教書育人,在教育事業發展的新高地上“有新作為”。
打破常規多元并存
提質增量開新局
再樹眉山教育“金字招牌”
眉山有著東坡文化等優質的教育基因,教育也一直是這座年輕城市的“金字招牌”。放眼全省,眉山教育多項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如何讓教育優上更優?胸有成竹的眉山有著諸多創新實踐。
實現教育更優,教育教學質量必須高品質。從今年5月起,市縣(區)教體局長開始常態化推門聽課,采取不事先通知學校、不事先確定班級的形式,真實了解學校課堂教學的原生態情況。
“隨機推門聽課,可及時掌握教情、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打破常規,走進課堂“零距離”與師生同頻,找準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路徑,為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把脈問診、開方抓藥”。
眼下,眉山躋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的“圈中之圈”。我市教體局也積極在重大發展機遇疊加期內勇開新局。今年7月初,眉山市教體局與重慶巴蜀中學雙方基于國家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大背景,為推動校地教育高質量發展,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眉山市教體局與重慶巴蜀中學的強強聯手,將進一步增強重慶巴蜀中學的品牌輻射力、核心競爭力,推動巴蜀中學建設“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受人尊敬的中華名校”,并充分發揮巴蜀中學的優質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優化眉山教育發展生態,提高眉山教育發展水平,力爭2至3年內眉山教育質量跨越提升,共同打造西部基礎教育新高地,為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不僅與重慶巴蜀中學聯手,今年以來,我市教體系統更是喜事連連。教育部直屬高校電子科技大學托管幫扶我市仁壽一中(全省僅8所)。清華附中落戶眉山天府新區。在4所省級示范高中舉辦高中強基班8個,優質生源得到有效鞏固。“雙規范雙減”有效落實,校外培訓機構合規率、監管率均達100%。
透過一個個行動、一項項變化、一條條舉措……眉山教育動作頻頻的背后,是眉山教體人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美好期待變成生動現實的精彩切片。為再樹眉山教育“金字招牌”,今年我市教體局還積極到省上對接教體項目規劃儲備,政策性資金到位4.8億元,向上爭取競爭性資金4210萬元。川大眉山校區也進入規劃設計階段并上報國家發改委。學校建設、學生資助等15項教體民生實事全面實現“雙過半”,其中6項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提質增量的良好局面正在我市教體系統全面開花。
凝心聚力真抓實干
全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答好教育強市“高分卷”
“教育強市”是我市教體系統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和使命。在推動“教育強市”之路上,我市教體系統擲地有聲、步履鏗鏘。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書寫教育的“奮進之筆”,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至為關鍵。我市把抓組織建設作為主線、抓干部建設作為根本、抓特色品牌作為重點、抓正風肅紀作為關鍵,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全面提升教體系統戰斗力。穩慎推動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面完成黨組織規范設立。今年6月初,市教體局主要負責人帶隊深入高校與師生代表面對面交流,了解其思想狀況,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職業教育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我市多措并舉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堅持深化產教融合,專業跟著產業走,就業跟著項目走,把專業和課堂建在產業鏈上,把就業建立在重大項目發展需求上,培養未來的大國工匠,服務產業發展,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協同育人,從訂單班到引企入校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實現人才鏈、產業鏈、就業鏈精準對接。同時,全面推進天府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4個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天府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產業學院秋季將招生1000人。
今秋開學,在眉山全域內多所新建學校投入使用,此舉將進一步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據統計,今年截至目前,我市已新改擴建公辦學校20所,新增學位1.83萬個。
此外,“雙減”落實落地、“五育并舉”高效推進、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創新“防溺水”舉措,建立未成年人野外游泳報警干預機制和預警獎勵機制……實實在在的舉措不斷證明著我市教體系統兌現“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莊嚴承諾,用成績踐行振興眉山教育事業的堅定決心。
鯨波萬仞立潮頭,騰身百變為人先。握緊改革之鑰、筑牢公平之基、以立德樹人鑄魂,打造溫度教育、能力教育、清朗教育,眉山教育將一如既往凝心聚力真抓實干,朝著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闊步前行,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教育奇跡。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琴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