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06-21 15:27:07
責任編輯:黃馨月
“黃豐豐華的果子,果品好、汁水甜,十分暢銷。我從2010年開始就來這里采購柑橘,每年都來,一年要來10次以上,這次要采購2萬公斤夏橙。”6月20日,正在裝車的陜西客商劉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彭山區黃豐鎮的交通條件越來越好了,他們的采購之路也更加方便了。
*1
產業發展優 集體經濟強
“今年我種了二十畝夏橙,預計產量在十萬斤左右。”當天,豐華社區村民羅濤一邊過秤、一邊記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柑橘是豐華社區的支柱產業,但曾經也出現過“推廣難”“橘難賣”等問題。經過50年的摸索,村民積累了相對成熟的經驗與管理技術,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彭山柑橘第一村”。
“目前,豐華社區擁有春見、不知火、愛媛38、夏橙等品質優、效益好的柑橘品種10余個,全域柑橘近7000畝,年產達1700萬公斤,年產值9000萬元以上。”豐華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張仕云說道,“近年來,社區積極改良柑橘品質,實現柑橘產業提質增效與農民群眾持續增收。”
如今的豐華社區,放眼望去,有漫山遍野的青翠橘林、有“花果同樹”的怡人風光、更有四季“不斷更”的柑橘鮮果,村民們有的忙采摘,有的忙運輸,有的負責裝箱……處處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哇!現在豐華變化這么大啊,社區陣地提檔升級,還新建了柑橘產業服務中心,開啟了柑橘銷售直播間,不僅壯大了集體收入,還解決了村民線上銷售柑橘的難題,社區為老百姓做的實事太多了。”近日,外出經商回家的羅先生感慨地說。
“我們深知,只有集體賬上有錢了,干事才有底氣,才能更好地帶領村民致富。”張仕云說,這兩年,豐華社區結合自身實際,創新改革發展,通過逐家逐戶做工作、田間地頭講道理,組織社區群眾開展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2021年集體經濟達到了61萬余元,較2019年翻了一番。
據張仕云介紹,“接下來,豐華社區將繼續深化改革,推行‘以強帶弱、抱團發展’模式,與鄰近村組合伙發展,建設凍庫、柑橘自動分揀包裝線、銷售于一體的股份制公司,共同壯大集體經濟。同時,將進一步開發旅游觀光、采摘體驗、民宿、垂釣、兒童娛樂等農旅融合發展模式,積極與第三方專業合作社(公司、業主)合作,共同經營管理社區集體柑橘園,還將與高等院校和市區電商協會合作,進一步提高直播間功能效益和電商從業者的業務水平,實現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雙增收。”對于社區的發展,張仕云信心滿滿。
*2
社區治理“靚” 村民幸福指數“高”
“小伙伴們,快看,那兒好漂亮,好多花呀,我們過去耍一下。”這是豐華社區的一道靚麗風景,周末,城里的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一起來到豐華觀光體驗。
“通過治理,這兩年,我們豐華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很多人都愿意到這里來玩。”豐華社區居民王群高興地說。
“集體賬上有錢了,一些以往敢想不敢做的探索創新能付諸實踐了,許多惠民利民的項目也能做得更好了。”張仕云說,通過會協商和意見征求,豐華社區確定了將一部分集體經濟資金來作為治理資金,設立獎懲制度,村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大家都將人居環境治理當成了自己“家里的事”。
“大家好,我是香香果,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讓我帶您體驗一場豐華的柑橘之旅……”剛剛建成投用的豐華社區柑橘產業服務中心里,村民劉香正在直播,豐華社區的柑橘從開花到采摘,在這里被推廣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
“以前,自己在家里開直播,設備設施都跟不上,在柑橘產業服務中心里,有標準化的直播間,設施完備,還有農殘檢測和糖度測試,在這里賣柑橘,我們的勁頭更足了,希望能將更多的豐華柑橘、黃豐柑橘推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里,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劉香信心滿滿地說。
據悉,豐華社區建立了農技服務隊、農資農肥技術服務點、電商銷售服務平臺、柑橘銷售代辦服務點等,打通了柑橘生產“灌溉網”、農資服務“傳送網”、產品運輸“交通網”和市場經營“信息網”,大大提升了市場競爭力。目前,豐華老百姓柑橘產業收入占了人均收入的98%,2021年農民人均收入4.5萬元,位于全區前列。
農業興帶來百業旺,百業旺方能百姓安。作為農村社區,一直以來,豐華社區都注重服務與產業同抓、民富與村富同步。通過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豐華社區的黨組織凝聚力越來越強,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在潛移默化中成為行動自覺,鄉村“善治”、豐華“正茂”的幸福畫卷也在不知不覺中繪就。
來源丨汪利紅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會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