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2-05-02 22:55:01
責任編輯:楊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風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在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新征程中,勤勞勇敢的眉山青年將同新機遇站在一起,在拼搏實干中不負時代,實現(xiàn)夢想。
他們當中有一種責任叫挺身而出、迎難而上,有一種青春叫久久為功、創(chuàng)新拼搏,從沖鋒救死扶傷到積極服務社區(qū),從車間焊接一線到致力青少年發(fā)展,他們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新時代眉山青年的魅力。
“五四”青年節(jié)將至,眉山日報特別推出“我們的新時代·青春之歌”系列報道,將鏡頭對準眉山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年輕人,帶讀者走進他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的青春故事。
4月26日一大早,太陽早早地探出了頭。7點40分,吃過早飯,洪雅縣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護師鄒偉換上工作服,開始了新一輪的急救工作。趁著120急救電話沒響,鄒偉抓緊時間完成救護車的器械、藥物情況檢查。
“儀器電量足不足?氧氣充不充足?紗布繃帶還有多少?”他一邊仔細清點車里的各種物品,一邊給記者解釋,“車上有呼吸機、除顫儀、心電圖機、心電監(jiān)護儀、電動吸引器等儀器,對急救病人來說非常重要,需要確保它們隨時處于應急備用狀態(tài)。”
1997年出生的鄒偉,前幾天剛剛過完25歲生日。4月中旬,鄒偉獲得了一項“重量級”的榮譽——全國優(yōu)秀共青團員。談起這個稱號,這個開朗的大男孩兒還有些羞澀。“我只是做了一名年輕護士該做的事。”
2020年,武漢疫情肆虐,年僅23歲的他,主動請纓,從急診科護師到抗疫一線,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從武漢回來后,更加堅定了當好一名護士的想法。”在科里,鄒偉是年齡最小的“主力軍”,雖然是男護士,但干起工作來,麻利又細致。
10點15分,“鈴鈴鈴”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鄒偉迎來了當天的第一個120急救電話:張花園綜合大市場內有一名群眾摔傷,無法動彈。掛完電話,他立即通知急診醫(yī)生和擔架員,迅速前往事發(fā)地點。
5分鐘后,120救護車到達張花園綜合大市場。“你摔到哪里了?”“現(xiàn)在還能動嗎?”“手腳痛不痛?還有沒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一到現(xiàn)場,鄒偉立刻詢問傷者情況,并與擔架員一起將患者抬到救護車上,實施院前急救。經(jīng)過一路疾馳,救護車到達醫(yī)院后,鄒偉陪同傷者進入照片室進行深入檢查,直到傷者得到診治后方才離開。
2019年6月,鄒偉到急診科工作,至今已有將近三年時間,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救護車上度過。“有時候一個120急救電話打來,我和同事需要來回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對患者進行搶救治療;最久的一次連續(xù)在車上待了6、7個小時,才完成了患者的運轉治療。”鄒偉告訴記者,除了救護車,急診科的門診注射室也是他的“常駐”工位。
結束上一單120急診救護后,鄒偉前往門診注射室開始了常規(guī)工作,輸液、打針、導尿、灌腸……他奔走在醫(yī)院的急診科,隨時留意急診病人的病情變化。“護士,護士,你快來看看吧,我老公輸完液依然沒有好轉,還是一直在嘔吐……”聽到患者家屬叫自己,鄒偉立馬沖到患者面前,認真了解患者病情,耐心告知其緩解辦法,并立即聯(lián)系急診醫(yī)生進行會診。最終,患者被及時轉送到洪雅縣中醫(yī)醫(yī)院二院區(qū)進行治療。
記者注意到,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鄒偉和同事的步速都很快,為了讓病人盡可能早地接受治療,他們基本都在小跑。“急診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每天都很忙很累,但看到病人得到救治的那一刻,又覺得付出很值。”鄒偉告訴記者,能夠看到患者臉上的笑容,就是他工作中最大的滿足。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信息產業(yè)部網(wǎng)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wǎng)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wǎng)友在本站發(fā)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lián)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