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2-03-25 16:52:53
責任編輯:韓璐
“咻—咻—咻”在仁壽縣城交通最為繁忙的金馬橋路口,來往經過的人們總能看到一個“小個子”警察在指揮交通。他挺拔的身姿,嚴整的警容,熟練的手勢,清脆的哨聲,舉手投足間無不透露出軍人的氣質,成了這處紅綠燈下的一抹亮色、一道風景。
輔警徐佳鑫守護在交通管理工作一線。
他叫徐佳鑫,是仁壽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的一名輔警。
徐佳鑫從小就有一個做警察的夢想。2003年,他參軍入伍,在云南武警支隊服役;2008年,他從部隊退伍后,如愿以償進入了警營,成為一名巡警。因為對這份職業的熱愛,他認真負責,腳踏實地,默默堅持守護在交通管理工作一線。多年來,他協助民警勸阻、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近萬起,救助群眾60余人次,先后7次被評為年度先進個人。
勤學苦練 敢啃“硬骨頭”
他是一名老實干活不說虧的好輔警
清晨,天還微微亮,大家都還在夢鄉,徐佳鑫早早地就起床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習慣當然也不是一天養成的。“每天都這樣,早習慣了,幾十年如一日,根本不用鬧鐘提醒”,仁壽老城區車多人多,特別是上班上學的高峰期,不早點擺好交通安全設施,極易造成擁堵。
“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很難。”在徐佳鑫看來,交警行業是一個十分光榮的行業,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職業。在巡警崗位工作了10年后,2018年他毅然選擇到交警大隊。在每年的節假日,他總是主動請纓,任勞任怨,總希望多做一些事,并且把每件事做到有始有終,從不叫苦叫累。
輔警徐佳鑫守護在交通管理工作一線。
仁壽縣中心城區三輪車違法載人是一直以來“難啃的硬骨頭”,2019年,仁壽縣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徐佳鑫主動申請作為中隊的先鋒兵、宣傳兵。在他看來,轉變三輪車夫的意識是減少交通違法的根本方法,于是他積極深入江家壩、壩達橋等三輪車夫相對集中的片區,按照要求,扎實推進違法三輪車整治工作。
“我是殘疾人,我就靠這個為生,你不準我開(三輪車),那我干啥子呢?”在一次整治行動中,徐佳鑫碰上了“硬骨頭”。任憑徐佳鑫如何講道理、講法理,50多歲的大姐并不領情,離開時還扔下了一句話,“隨便你們要怎樣?最好是把我關了,你們還要管飯。”
徐佳鑫束手無策。“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現在知道群眾工作不好做了呀!”妻子周明英是一名網格員,聽完徐佳鑫的傾訴后,便“打趣”道,“多方面努力嘛,明天我聯系下社區網格員,和你一起跑一趟。”
第二天,徐佳鑫和社區網格員再次找到了三輪車主,先是了解家庭的具體情況,再商量如何就業,最后講情理關系、政策法規和交通安全。“對的嘛,那我聽你的,徐警官,我不開三輪車了,你幫我們找個職業做。”
答應了群眾,就得有回應。徐佳鑫積極向大隊領導和社區負責人報告情況,多方努力后,為三輪車主爭取了1個“交通文明勸導員”的崗位,每天工作6小時,解決其生計問題。
從那以后,兩人經常在同一個崗亭執勤,工作上互相支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除夕下午,大隊發出通知:全體人員返回崗位,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徐佳鑫主動申請到人流量較大的仁壽南高速出口執勤,認真檢查路口來往人員車輛,一絲不茍地協助醫護人員做好防疫工作。“天很冷,特別是到了深夜,一出帳篷就打抖。”蔣宗義是徐佳鑫的中隊長,兩人在卡點處連續“作戰”10天。
輔警徐佳鑫守護在交通管理工作一線。
為了抵御寒冷,徐佳鑫也有一套自己的辦法。“我以前在部隊學過擒敵拳,深夜沒有車的時候,我就練練。”夜色中的身影被拉得很長,但一招一式卻讓人十分感動。
傾情服務 甘做“真暖男”
他是一名爭先創優不止步的好輔警
在別人眼中,輔警只是協助民警開展一些日常執法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業務知識。不過,徐佳鑫對此有自己的想法。他覺得,自己雖是一名輔警,但只要是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崗位上,就必須熟練掌握各類業務知識和基本技能。
想成為業務標兵,靠的是勤學苦練。“只有自己學好了,業務扎實了,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于是,每每下班后,他總要捧著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書籍學習、研究。大隊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時,他總是站在最前面認真聽課、做好筆記。
2020年8月,仁壽城區普降大暴雨,全城告急,特別是老城區排水系統欠缺,大部分道路地勢較低,道路積水嚴重,15日晚上的雨量比前幾日陡增,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老城區壩達初中外道路積水達到50厘米深,縣政府外、江家壩信用社外、國道213線消防隊外、文林市民中心外等多處道路積水嚴重,多輛轎車被水浸泡熄火。
輔警徐佳鑫守護在交通管理工作一線。
正在值班的徐佳鑫一直在轄區巡邏,保護群眾財產安全,徒手掀污水井蓋、疏通下水管、擺放錐形桶、拉警戒帶、指揮過往車輛、推車、實時報告指揮中心,一切行動都有條不紊。經歷幾個小時的水中作戰,積水險情順利排除。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辦公室,已經是16日凌晨4點多了。當晚,通過中隊的努力,共疏通下水道30余個,施救車輛16輛,拾到丟失車輛牌照4副,排除9條城區主干道道路隱患。
多年來,在工作時遇到腿腳不方便、年紀較大的老人,他都會主動上前攙扶護送;護學崗時,遇到單獨過馬路的小學生,徐佳鑫總會細心護送;工作中,遇到車輛故障不能行駛的, 徐佳鑫都要積極主動上前推一把;遇到兩輛車刮碰時,他主動調解,耐心相勸,避免矛盾升級。
2021年8月20號下午晚高峰時,一男子慌慌張張向正在江家壩執勤的徐佳鑫求助,自己的家人切菜時不小心切斷手指,情況緊急,但是正值下班高峰期,交通十分擁堵。徐佳鑫和另一名隊員迅速行動,將傷者接到警車上,平時需要三十分鐘的路程,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將傷者送至縣人民醫院,讓傷者手指得到了及時的救治。
此外,徐佳鑫還有一個“好習慣”:在崗亭旁邊準備打氣筒、鉗子等工具,長年堅持為過路群眾提供方便。就是這些平凡小事,讓他感受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他說一切為實,不奢虛華,群眾的滿意就是對他工作的最好總結。
愧對家人 敬畏“藏青藍”
他是一名工作原則不動搖的好輔警
敬畏“藏青藍”,徐佳鑫始終不忘初心,怎么說就怎么做,踐行自己從軍營到警營時的諾言,努力當好排頭兵。
在慶祝建黨100周年安保工作中,作為老黨員的徐佳鑫,每天把工作按照一級勤務來安排。他每天在路口指揮交通,清理違停車輛,保障路段隨時暢通,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
在某一天的早高峰時期,當時天正下著大雨,徐佳鑫跟往常一樣穿著雨衣在江家壩路口執勤,一邊吹哨一邊揮動雙手,在車流中穿梭,被熱心市民拍下視頻并配文說:每天路過路口,遠遠就能聽到這響亮的哨聲,就知道是你們在守護大家的平安出行。該抖音發出后,獲得了數萬人點贊。
“雖然我個小,但我吹的哨聲特別響亮。”徐佳鑫說,“在部隊的時候,大家都會吹哨子,所以我吹的聲音特別大,也更能引起大家的警覺和注意。”
輔警徐佳鑫守護在交通管理工作一線。
舍小家,為大家。徐佳鑫有一兒一女,一個8歲、一個10歲。夜晚,當孩子們進入夢鄉,正在酣睡時,警燈卻還在大街上閃爍,他和同事們正在開展酒駕專項整治行動,他也記不清查處了多少酒駕、多少交通違法行為。
去年11月4日夜里,徐佳鑫接到妻子電話,說女兒發燒,讓他陪著一起送醫院。因為任務重、警力嚴重不夠,他便叮囑妻子帶孩子先去看病。直到晚上10點過,徐佳鑫拖著疲憊的身體,給妻子和女兒每人買了一杯“愛心奶茶”,匆忙趕到醫院。摸了摸病床上的女兒,徐佳鑫心里一陣發酸,對家人的愧疚之情難以言表,“我是一個不夠稱職的父親。”
交警大隊是基層執法部門,很多人難免會上門說情。徐佳鑫是本地人,工作時間又長,熟人、親戚也多,可他卻從不含糊,只要遇到說情的,他都是一個態度:“相關業務問題歡迎來咨詢,違法的事情我不能做,我也不會替你們說情。既然你們找到我,就是相信我,就更應該理解我。”在違法三輪車整治期間,很多無牌無證的摩托車、三輪車都被依法查處,打電話求情的人挺多,徐佳鑫不做“老好人”,堅決對求情的人說“不”。
于細微處見精神。一個好輔警的形象就是這樣在為民服務的一點一滴中樹立起來。平凡崗位上,徐佳鑫扛起的是責任和擔當,錘煉的是為民服務的初心。他常常說,每天只有看到閃爍的紅綠燈下,一路暢通無阻,心里才感到無比踏實。
“徐佳鑫在我們交警這個圈內,在仁壽城區范圍內,都‘小有名氣’——個子不高、哨聲響亮、工作踏實、對人真誠。對待工作,他一直保持著敢拼敢闖、甘于奉獻的軍人作風,也多次被評為‘每月之星’,值得我們廣大民輔警學習。”仁壽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楊波評價道,“在仁壽,交警是一個‘特殊群體’,我們的輔警與民警比例接近3:1,輔警成為我們推進各項工作的中堅力量。因此,如何讓他們有為也有位,我們應著力在組織關懷、精神培育、經濟待遇、榮升晉級等方面下功夫,同時細分層級管理,打破‘身份界限’,盡其才、盡其能,為建設平安仁壽發揮最大價值、作出最大貢獻。”
來源丨文欽 高宣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熊莉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