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1-08-04 15:21:50
責任編輯:衛琳霞
我們身邊的道德模范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在我市東坡區三蘇鎮望蘇村,果農李培明身體力行,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減收48萬元詮釋了重信守諾的豐富內涵。
8月3日下午5時許,室外溫度39度,東坡區三蘇鎮望蘇村嘉和園農場,工人們頭頂烈日,全副武裝,抓緊為150畝春見樹套袋,預防天氣因素影響來年收成。農場主李培明穿梭在果園,一邊指導工人,一邊發放降暑口服液。“這150畝春見樹能產60萬斤,按照去年的市場收購價,能賣到180萬元。”李培明笑呵呵地對記者說道。
今年61歲的李培明是省級、市級道德模范,曾經面對高達48萬元的巨額收益,他沒有背信棄義看到價漲就違約變卦,而是以一個地道農民的良知,一個普通果農的誠實守信,為三蘇鎮的蔬果產業樹起了堅實的行業道德標桿。也正是有了像李培明這樣講信譽、守誠信的道德典范,省內外收購商每年都爭相來三蘇鎮收購,果農們的水果根本不愁賣。
2006年,李培明從朋友手中接過果園,正式注冊嘉和園農場。起初,農場內種植的是臍橙、蜜桔等低效益果樹,由于自己不懂果業經營和技術知識,李培明的農場連年虧本。2011年,李培明和愛人葉勤英痛下心來,將家里的所有積蓄投入到農場,他們瞄準高端水果市場,將500畝果樹全部高換成愛媛38號、春見、不知火、明日見等優質品種,兩口子扎根果園、潛心鉆研、請教內行,種植技術提升了,卻在市場銷路上遇冷。“那幾年春見3毛一斤,愛媛5毛一斤,農場虧損嚴重,面臨關門。”李培明說,村干部天天上門要租金,每天都心急如焚。
正當李培明準備以180萬元出售農場時,命運的轉折點悄然來臨。2014年10月的一天早上,李培明正和村干部談土地租金時,突然一輛商務車開進果園,三名外地男子下車欲收購他的80萬斤愛媛。“當時心情很低落,也沒當真,隨口喊了個3元一斤的價格,定金需支付三分之一,就想趕快將他們打發走。”李培明說,三名男子跟他討價還價,一旁的村干部也打圓場,沒成想這樁生意以5.8元每公斤的價格談成了,他當天就收到了80萬的定金,他高興壞了,隨即向村上支付了土地租金,還請村干部和周邊果農吃飯。
幾天后,一位上海的收購商在中介商的帶領下來到李培明果園,欲以7元每公斤的價格全部收購他的愛媛。
“不瞞你說,我已經與收購商簽了合同,是比你們出價偏低,但合同已簽,恐怕不好辦了。”
“咋不好辦呢,對方出價2.9元,我給你3.5元,你可以多賺48萬元,只要付對方部分違約金,事情不就成了。”
面對高額的收益,李培明和家人一開始動了心,但轉念一想,開門做生意,就是講一個誠信,雙方信守承諾,生意才會做強做大,越來越紅火。李培明最終拒絕了傷害收購商,并協調當地水果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讓收購商滿載而歸,這也為他今后的致富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2015年開始,水果市場一路高歌猛進,李培明的農場收益節節攀升,年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優質果品率達60%以上。
三蘇鎮果樹種植面積達8000余畝,平時,各村(社區)結合技術培訓,利用李培明事跡對果農進行誠實守信宣傳教育,如今像李培明這樣守誠信的果農越來越多,每年收購商提前就與果農簽訂收購合同,當地水果熱銷全國各地。采訪中,記者看到,李培明的辦公室墻上掛著一面仁壽縣原文林鎮忠實社區贈送的錦旗,上面寫著”傾情支助 無私傳授 希望之光 閃耀忠實",表達了當地果農對李培明義務傳授種植管理技術的感激之情。
目前,在李培明農場打工的人員有近100名,李培明承諾支付160元一天的工錢,包中午飯。出于信任,他們都沒有與李培明簽協議,每完成一個項目都能準時收到工錢。“李老板的事跡我早有耳聞,和他接觸下來發現他不僅講誠信還心善,每天定時給我們發降暑口服液,還買水果給我們解渴,我們大家都愿意跟著他干。”工作人員王桂枝說。
誠信
是一種品行,一種責任
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
道德模范李培明
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中華傳統美德
讓大家深刻地領會了
“誠信”二字的
本質和涵義
向他致敬!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丹梅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