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1-07-28 09:23:50
責任編輯:任楓楓
同向發力“融成入圈” 激活城鎮發展新動能
——“做大做強中心城鎮 夯實眉山高質量發展底部支撐”系列報道之丹棱縣
航拍丹棱縣齊樂鎮鄉村美景。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琴 攝
7月20日,站在丹棱縣楊場鎮古井村山坡上,俯瞰眼前起伏的坡地,滿目皆是柑橘樹林。在這里,一個以古井村為核心的千畝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正在形成。
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丹棱縣鄉鎮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邁出了推進中心城鎮建設的新步伐。今年1月22日,中共丹棱縣委十四屆二十次全體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丹棱縣委關于制定丹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了丹棱縣“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
站在承前啟后新的歷史節點上,丹棱縣將堅持“五大協同,六區迸發”發展方針,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綠色發展,因地制宜、分類培育,優化提升、擴權賦能”的原則和城鄉融合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六大提升工程”“五項改革措施”,主動投入中心城鎮建設,增強其引領輻射帶動能力,助推成都都市圈美麗經濟示范區·大雅幸福新家園成勢突破。
楊場鎮古井村的3D彩繪藝術成為美麗的鄉村風景。
楊場鎮
厚植優勢
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7月20日,市級重點交通項目省道401線東坡區(崇仁段)至丹棱(楊場鎮)段楊場大橋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天氣預報說接下來幾天會下雨,我們要抓緊施工,爭取早日完工。”運土車工人李亮告訴記者。
據了解,省道401線東坡區至丹棱段是我市“一核三環”公路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向連接工業大道,北至成都,南至樂山。“省道401線東坡區至丹棱段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目前施工便道已全線貫通,路基工程完成了43%。”楊場鎮項目辦負責人羅威介紹,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橋梁、路基及其他重要結構物施工,計劃于2022年1月全線貫通。
“這條路修通后不僅能解決楊場鎮陶瓷建材產業園區原材料輸入和成品外運問題,還能串聯起大峨眉旅游環線多個景點,促進九龍山旅游景區的投資開發。”羅威表示,屆時還將對完善全鎮交通網絡,加快楊場鎮旅游資源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楊場鎮幅員面積83.24平方公里,轄區內有6個村和2個社區;域內旅游資源豐富,有佛教寺廟竹林寺和省級森林公園九龍山,全年實現旅游收入約4.28億元。此外,依托九龍山森林公園,楊場鎮在古井村配套推出3D彩繪藝術村項目,將農戶的房屋外墻進行風貌改造,墻繪3D文創動漫,更是極大的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
“中心城鎮發展一定要有側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重把重點產業做強做大、做出特色。”丹棱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推進中心城鎮建設中,他們將突出重點、創新機制、轉變方式,一方面加大鎮域內特色產業培育,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一方面積極打造由3D彩繪藝術村、竹藝村、九龍山休閑觀光園組成的文旅休閑片區和由現代水果產業園、傳統農業綠色食品園組成的生態農業觀光體驗片區,形成“兩村三園一環線”旅游觀光鏈,輻射帶領周邊城鎮發展。
新思路引領新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搶抓政策機遇,持續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依托九龍山森林公園、千年古剎竹林寺及千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實施古井3D墻繪二期工程、九龍精品民宿、竹藝名村、古井旅游環線建設等13個重點項目;同時打造生態旅游環線,逐步構建‘基地+景點+產業’新模式,全力推進農旅一體化發展。”楊場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仁美鎮安溪河流域現代農業園區。
仁美鎮
夯實基礎
打造活力產業集群
7月22日早上七點過,仁美鎮雙橋社區老農貿市場已是人聲鼎沸。“辣椒2塊錢一斤,土豆1塊5一斤……”撿菜、上稱、裝袋,在此做了十來年蔬菜生意的雷明說,“鄉鎮合并后,雙橋社區的蔬菜需求量很大,等社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建好后,我們就搬過去,到時候再多增加一些蔬菜種類。”
距離雷明蔬菜攤不遠處,雙橋社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正在加快建設,目前已初現雛形。“雙橋社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于今年1月開始建設,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預計今年10月底將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雙橋社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由商住樓及農貿市場組成,包含門市55間、攤位52個、小型日雜門市37個,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改善雙橋社區的社區功能,規范提升社區面貌,促進社區發展。
雙橋社區農副產品交易中心項目只是仁美鎮積極推進中心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方面。“中心城鎮要加快發展,關鍵是要做好發展規劃,這個規劃要高標準,但又不能好高騖遠,要符合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規律,又要符合實際。”仁美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89平方公里的行政規劃,18678畝耕地面積,27502人常住人口,8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在這樣的版圖上規劃走筆,對仁美鎮而言,現有基礎和資源稟賦是關鍵。
仁美鎮位于全市“十字帶動、兩翼齊飛、全域共進”中“十字帶動”主發展軸的核心位置,是南北聯系洪雅縣的第一站,同時也是東西聯系丹棱縣各鄉鎮的中心。便利的交通網絡,使其區位優勢明顯。
“仁美鎮緊鄰遂資眉高速公路,未來我們將以交通為依托,以需求為導向,加快城鎮建設和商貿、物流等產業發展,突出‘商貿+’發展模式,強化城鎮功能與商貿服務功能的有機結合,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仁美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標準化產業基地、安溪河流域現代農業園區、大學生(青年)創業孵化園、種養循環農業……仁美鎮的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據了解,按照《仁美鎮“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工作方案》,該鎮正在構建的新發展格局——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以合作社為引領,強化抱團發展,統一技術規程、統一農資供應、統一品牌銷售、統一利潤分配,進一步推進種植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建設;積極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大力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立丹棱縣科學糧油、五龍村“康潤佳”等80多家專業合作社和丹棱綠之潤、黃金源、富山居等70多家家庭農場,依托水稻、脆紅李、藍莓、柑橘、桑葚等特色產業,探索鄉村旅游農事體驗,舉辦“丹棱縣農耕文化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生態水果采摘文化節”等發展節會經濟。
“我們將借力建設中心城鎮的東風,抓好鎮域發展各項工作,規劃打造活力產業集群、生態宜居新城和綠色新型農村,有效提升中心城鎮帶動輻射功能。”仁美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齊樂鎮
項目發力
集聚生態旅游“高地”
7月26日,在丹棱縣齊樂鎮幸福古村·齊樂桃源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一期施工現場,各種工程機械、百余名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忙碌。“自復工以來,我們加快推進施工進度。目前,一期項目的美學中心外立面施工和內部裝修均已完成;商業街的主體施工也基本完成,展示區景觀完成了百分之六十。”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該項目是丹棱縣首個100億元以上的文旅項目,規劃用地8000畝,其中基礎建設用地3000畝,分6期建設,集觀光農業、康養人居、文化體驗、酒店度假、光影藝術等綜合服務為一體。“項目建成后將呈現出多業態的旅游形式,包括宴會廳、夢幻島、商業街等,進一步提升齊樂鎮生態旅游發展質量,疊加出丹棱全域旅游新的增長極,助推丹棱旅游高質量發展。”上述負責人說。
和幸福古村·齊樂桃源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一樣正在加快推進的,還有同樣位于齊樂鎮的龍鵠村建設項目。處在成都1小時經濟圈內,離成都蒲江20分鐘車程,緊挨丹蒲快速通道,再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龍鵠村建設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我們充分挖掘龍鵠的山水林道等自然資源,以桔橙為特色,建設集民房安置、博覽休閑、民宿體驗為主題的農旅融合先行區樣板。”龍鵠村黨委書記羅朝運說。
當天,在龍鵠村建設項目施工現場,記者看到項目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們正在進行水電氣施工及庭院景觀打造。“作為丹棱鄉村振興的新標桿,項目緊鄰龍鵠山核心景區,是丹棱打造的全市、全省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項目。”羅朝運介紹說,預計今年8月中旬將完成項目水電氣的施工,居民將陸續搬入居住。
幸福古村·齊樂桃源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和龍鵠村建設項目只是齊樂鎮依托項目建設,把區位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縮影。
“接下來,我們要主動發揮中心城鎮的作用,堅持以區域優勢資源為基礎,以項目工作為抓手,搶抓機遇實現項目落地,以實際行動將中心城鎮的區位、生態、文化等優質資源依托項目開發轉化為發展動能,為建設成都都市圈美麗經濟示范區·大雅幸福新家園貢獻齊樂力量。”齊樂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文/圖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