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1-02-07 13:17:35
責任編輯:趙娜娜
“十四五”是四川省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的關鍵時期。
日前,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會議同意經濟委員會的審查結果報告,決定批準《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以專門的篇章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從空間上看,“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了構建“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從路徑上看,主要引導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優化配置;從目標上看,旨在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如何理解這一“頂層設計”?
關鍵詞:經濟布局
優化發展格局 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即成渝發展主軸,以瀘州—宜賓組團為代表的南翼、以南充—達州組團為代表的北翼,以及成德綿眉樂雅廣攀經濟帶、成遂南達經濟帶、攀樂宜瀘沿江經濟帶。
“經濟圈建設不能齊頭并進,必須要以核心城市或組團來帶動?!笔∪舜蟠怼⑺拇ù髮W經濟學院教授楊明洪認為,“一軸兩翼三帶”依據四川區域經濟現狀,進一步明確了發展關系,“一軸”是解決成渝兩個極核城市的關系,“兩翼”是解決川渝毗鄰地區的關系,“三帶”則是解決省內主要經濟區的關系。“這種劃分既可以避免經濟區被行政區阻斷的問題,也能加強核心城市和經濟腹地的聯系,還能降低區域經濟聯動成本。”
省政協委員、農工黨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夏華祥認為,“一軸兩翼三帶”實質上是滿足經濟腹地重點城市的發展訴求,根據成渝地區整體的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進行再謀劃,重新做好雙極核與經濟腹地間的產業布局、點位布局和生產研發布局,推進中心城市除總部、研發和消費中心外的功能梯度向經濟腹地轉移,優化腹地的發展層次,引導經濟要素向腹地后發城市流動,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有利于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差異化發展。”省政協委員、致公黨樂山市委主委易志隆認為,“十四五”規劃綱要不僅支持德陽、眉山等城市優先承接成渝兩市的功能疏解和產業外溢,也鼓勵川南、渝西地區建設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從地域格局上明確了各自的差異化優勢,并指出了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乃至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關鍵詞:路徑選擇
交通可率先突破 合力打造產業集群
“十四五”規劃綱要在劃定區域經濟格局的基礎上,對每個區域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產業和公共資源配置都進行了明確,如成遂南達經濟帶不僅要依托成達萬高鐵、達成鐵路和沿線高速公路等重點基礎設施,還明確了推進生產力沿高鐵通道優化布局,推動能源化工、先進材料、機械汽配、綠色食品、絲紡服裝等產業轉型發展。
“交通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經濟布局的先決條件,也是兩地最需要也最容易率先突破的領域?!笔≌f委員、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祖濤認為,川渝兩地要盡快共同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發展規劃》,注重上下規劃、各專項規劃之間的有機銜接,特別要注重超前規劃補齊高鐵短板,提前規劃與京、滬兩地相通的第二高鐵快速通道。
易志隆建議,兩地在解決共建交通通道的同時,要加快共建互聯互通的產業通道。并以此為基礎,依托成渝在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方面的優勢,合力打造世界級的汽車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及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胡景壽建議,優化產業和公共資源配置時,既要發揮政府部門引導作用,也要發揮民營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承接國際、沿海轉移產業時,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靈活優勢形成配套產業鏈、供應鏈,以此帶動孵化一批成長性好的外向型民營企業。
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正需要成渝這種合力。張祖濤建議,可通過線上供需信息平臺和線下對接活動等多種方式,提升兩地整車企業在成渝地區的零部件本地采購率,也可以通過智能化協同設計和制造,成渝汽車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推進成渝地區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控制成本實現供需配套、補鏈成群、互利共贏。
關鍵詞:協調發展
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 爭取政策協同
“前不久,川渝兩地稅務部門聯合制定了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比如,在推進政策執行標準化方面,今年重點拓展成渝地區統一執行口徑的稅收政策范圍,協同規范西部大開發等政策適用問題等?!笔≌f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局長李杰說,他今年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建立川渝稅務高效率的協同機制。
推動區域協調、協同發展,也是“十四五”規劃綱要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劃出”的重點?!笆奈濉币巹澗V要明確了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強化川渝毗鄰地區合作等多項措施來推動協調發展。
“行政區內部可以通過政府引導來推動協調發展,跨行政區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調發展則要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笔∪舜蟠?、廣安市財政局局長屠明春認為,這是促進成渝協調發展的牽引性改革。川渝兩地可以共同向國家爭取對跨行政區的建設用地指標、稅收分成、主要經濟指標統計核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他看來,前期川渝兩地財政部門實施的跨區域合作項目產生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及其附加收入可進行財稅利益分享等自發探索經驗,也可借鑒。
“協同的重點是政策協同?!焙皦壅J為,川渝在充分對接、評估基礎上,應由國家層面牽頭制定統一的投資、財政、稅收、金融和要素成本政策,推動兩地共同遵循、協同共享,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
西南財大經濟學院教授、民建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曾志遠建議,可以先在一些重點要素領域進行改革,以整體思維規劃成渝人力資本的引進、流動和配置,首先協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部的人力資本培養、發現、配置和激勵,然后由內及外,構建成渝域內域外相互促進的人力資本循環,實現內外循環的有機結合。
經濟圈動態:
連接成德眉資四市
成都外環鐵路今年開建
2月4日,記者從四川省發改委獲悉,2021年四川將新開工211個重點項目,包括81項基礎設施項目、99項產業項目、25項民生工程及社會事業項目和6項生態建設及環境保護項目。其中便包括今年四川新開工的重點項目成都外環鐵路。
據介紹,成都外環鐵路是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構建成都極核的標志性項目,對加快推動成德眉資交通基礎設施“同城同網”、深入實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預可研報告,成都外環鐵路的功能定位是一條服務于成都平原經濟區各組團之間城際客流,兼顧部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部跨線客流的城際鐵路。
項目正線運營長度約450公里,其中新建正線長度約390公里,利用既有成蒲鐵路、成灌鐵路約60公里,設計速度擬采用250公里/小時(其中,蒲江至都江堰段擬采用200公里/小時)。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帶動成都平原都市圈城鎮空間和產業帶高質量發展。
首批8個成德眉資交界地帶
精品示范點出爐
近日,記者從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通過各地申報、現場陳述、專家評審、實地復核等環節,首批8個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精品示范點位正式亮相。據悉,此次評選是為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省委“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進程,著眼打造同城化發展的若干支撐點,促進毗鄰地區交界區域融合發展。
公布名單顯示,本次8個示范點分為現代特色農業型、要素資源互補型、生態價值轉化型和三交界旅游康養型四大類,其中現代特色農業型包括彭什川芎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蒲丹都市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示范點;要素資源互補型包括青廣教育城融合發展示范點、成眉新區(城)產城融合發展示范點和籍視“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示范點;生態價值轉化型包括蒲丹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和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三交界旅游康養型為簡雁樂農旅融合發展示范點。
今后,這些精品示范點位將繼續加大體制機制創新,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力爭成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實驗基地”、政策落地的“檢驗車間”、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為繼續深化同城化發展做好示范。
成德眉資同城發力
推進政務服務區域一體化
連日來,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環成都經濟圈重大戰略部署,立足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實際,為減少異地群眾辦事“多地跑”現象,眉山市有關部門抓早抓實,在全市范圍內強力推進政務服務“成德眉資”“川渝通辦”“跨省通辦”區域一體化合作,并取得初步實效。
強化政策賦能助力。認真貫徹相關文件要求,聯合成都、德陽、資陽共同印發《成德眉資政務服務同城化無差別受理工作方案》,公布第一批成德眉資政務服務“同城化無差別”受理事項清單55項,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要求,做好首批58個“跨省通辦”事項和95個“川渝通辦”事項在眉山落地落實。
強化區域互聯互動。2020年9月,眉山政管部門與重慶市潼南區政管辦簽訂深化政務服務合作協議,設立“川渝通辦”“成德眉資”服務專窗,推動川渝、環成都經濟圈城市政務服務標準化和數據共享,加強實地交流考察和人才交流培養。
強化線上線下協同。堅持線上全網通辦和線下異地可辦兩手抓,全力阻擊疫情傳播,聚焦我省外出務工人員居住、婚姻、生育、就業、社保、養老、子女入學等高頻辦事需求,推動跨區域通辦線上、線下協同。
成德眉資河長制工作
“四地同城”邁出“第一步”
近日,記者獲悉,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河長辦日前齊聚成都,開展河長制工作信息共享工作座談會,共同協商成德眉資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同城化。
這標志著成德眉資河長制工作“四地同城”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
會上,成德眉資四市分別就目前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現狀、具體功能及應用情況進行了介紹,共同探討了河長制管理系統同城化的可行性,并針對河湖渠庫基礎數據、線上巡河、問題處置流轉、考核評估、指揮調度、公眾服務等功能提出了具體需求。
四地達成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同城化共識,并商定以信息化促進河長制同城發展,啟動成德眉資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同城化建設,結合各自信息系統不同特點與優勢,對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升級并軌,攜手推進互聯互通互動的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大平臺建設,深入開展在大數據等領域的延伸合作,合力打造科技賦能、數據引領、創新驅動的河湖管護“朋友圈”,實現“系統共融、信息共享、問題共決”的目標。
接下來,四地將全面梳理并鞏固前期成果,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常態化交流學習,不斷探索市域間水生態保護一體化的制度創新和路徑模式,共建水生態文明建設同城發展示范區,攜手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眉山日報記者 林琳 綜合《四川日報》《成都日報》《眉山日報》《資陽日報》整理報道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