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1-02-02 09:59:14
責任編輯:趙娜娜
為困難群眾送去生活物資。
2020年初,眉山市彭山區公義敬老院落成投用,并掛牌彭山區公義特困老人康養中心,集中收住彭山區特困失能老人和有需求的失能老人,城鄉特困供養對象從此有了一個新家。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全市統籌安排資金,在21個新建小區規劃配建養老服務設施6501平方米,并在鎮、村、組建設養老服務中心、分中心、服務點,重點解決城鄉養老,特別是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問題。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村養老服務中心71個、分中心156個、服務點302個。
2020年,眉山市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鄉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普遍提高,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更有溫度、更增厚度。
在龔村養護中心,失能半失能老人有專業醫護人員照料。
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開展入戶調查、核對困難家庭經濟狀況。
強化兜底功能 做實各項保障
“沒有黨和政府的幫扶,我們家可能還在困苦中掙扎?!苯?,面對來訪的村委干部,東坡區富牛鎮玉龍村5組村民江濤感慨道。
江濤家原本也算小康家庭,可八年前,母親因支氣管擴張和肺氣腫生命垂危,為了醫治母親,一年半的時間花費了醫療費近20萬元,全家經濟一時陷入困境。幸運的是在2014年,江濤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政府代繳了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及意外保險,很大程度上幫助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目前,母親住院的花費經過報銷后,我們自己承擔的費用在10%以內。”江濤說,如今母親的身體漸漸恢復,家里也就能安心發展產業。
2017年,江濤將原來種糧食的四畝多土地改種了柑橘樹。在村委干部的幫助下,他又用剩余的地修建了養雞場,一年能出欄一萬余只雞?!俺ヒ磺匈M用,凈利潤有兩萬多元?!苯瓭f,“現在,村里還安排了妻子在農村合作社工作,月薪2800元,一年下來也有3萬多元?!?/p>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織牢基本生活保障網,是民政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十三五”期間,我市保基本、兜底線制度不斷健全,市、縣全面建立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不斷提高社會救助標準。
全市還開展了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摸底排查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人口、致貧返貧風險高的人口等納入救助兜底保障范圍,為符合條件的重點對象落實好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精準救助幫扶措施。
為把民生兜底保障網織得更密、編得更牢,我市還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經本人申請參照“單人戶”納入了低保。
據介紹,低收入家庭明確為家庭人均收入高于當地城鄉低保標準,但低于低保標準1.7倍,且財產符合當地相關規定的低保邊緣家庭。通過實施以家庭為單位的“整戶保”與只保障家庭中特殊困難人員的“單人戶?!毕嘟Y合的方式,將有助于擴大低保覆蓋范圍,提高低保兜底保障能力,是眉山市社會保障工作“提質擴面”的體現。
家住東坡區通惠街道杭州路社區的李華斐因病造成智力殘疾,目前和母親馮遠容一起生活,雖然馮遠容有退休金,但支撐兩個人生活比較困難。2020年,東坡區民政局為李華斐辦理了“單人保”,她每月能領到460元?!稗k理了‘單人保’之后,孩子生活有了保障,醫療報銷比例有了提高,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瘪T遠容高興地說。
統籌救助資源 實施綜合救助
“謝謝你們,我暫時沒有什么需要了?!?月29日,洪雅縣洪川鎮臨江社區居民李伯華不停地向為自己提供按摩服務的志愿者道謝。李伯華今年76歲,腿腳有殘疾,一到冬天就痛得不行。該社區工作人員得知后,便組織志愿者為她上門按摩。
李伯華的大女兒是下崗工人,小兒子傅軍智力三級殘疾,一家人生活困頓,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城市低保為她帶來了希望。如今李伯華和兒子每月享受了共1040元的低保,生活中還常常有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提供無償服務。
生活有了保障,生病怎么辦?根據我市《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管理辦法》,像李伯華這樣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和Ⅱ類門診特殊疾病政策范圍內費用,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及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報銷后的個人負擔費用按70%給予救助,年度救助限額2萬元。
遇到特殊情況,當地民政部門還會統籌救助資源,為困難群眾實施綜合救助。
“去年兒子做闌尾炎化膿手術,除去報銷的部分,當地民政局啟動醫療臨時救助補助了3000元醫療費,最后我只花了1000多元錢。”李伯華說。談到社區和民政等部門提供的幫助,老人很激動:“黨的政策好,困難群眾有人管,生活穩定有奔頭。”
如今,我市已基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格局,實現救助需求由滿足溫飽的“硬需求”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轉變,救助形式由貨幣救助向貨幣+物質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導、能力提升拓展。
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給廣大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造成不利影響之下,我市民政等部門聯合啟動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水平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擴大補貼發放范圍。去年9月,我市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從2015年的370元/月、191元/月提高到630元/月、450元/月,漲幅分別達到70%、135%;城鄉特困供養標準從2015年均為300元/月提高到820元/月、590元/月,漲幅分別達到173%、97%。
一系列政策,主要聚焦解決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兜底、銜接、應急”,著力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城鄉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保障到位目標的實現。
“這些具體措施體現了落實既有政策與出臺新的政策相結合、實施階段性救助措施與完善長期政策相統籌、健全社會救助制度與優化救助程序相統一,既注重社會救助制度與其他政策的銜接,又注重新的救助政策措施與以往政策措施的銜接,強化了社會救助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兜底保障安全網的作用和功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提升服務能力 規范精準救助
“黎阿姨,最近身體怎么樣,有沒有哪里不舒服?”不久前,東坡區永壽鎮永壽社區民政信息員李楊梅來到社區住戶黎老太的家中,詢問她的身體情況。已過耄耋之年的黎老太長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情況也不是很好,因此,李楊梅對黎老太的情況格外關注。
范大姐一級聽力殘疾;何老太患癌癥常年需要化療;劉大姐的丈夫生病住院,家中無穩定經濟來源……在去年成為民政信息員之后,李楊梅的工作筆記上,記錄著社區需要重點關注人群的情況。每天,她總會騎車走訪,及時了解哪家有需求、哪家有困難。
“民政信息員是連接黨委政府和困難群眾的橋梁,通過他們,困難群眾的保障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具人性化?!笔忻裾窒嚓P負責人介紹。2020年,我市依托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建立村級民政信息員制度,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救助對象收入核查、為救助對象提供個性化服務等機制,使社會救助更接地氣、更加規范、更有溫度。
“目前,該工作在東坡區正在開展試點?!痹撠撠熑苏f。東坡區自推進試點以來,配備了217名民政信息員,分布在每個村、社區。他們宣傳政策,及時發現、收集困難群眾信息,協助辦理救助事項等,為民政工作在基層落地落實提供第一手信息,幫助困難群眾完成救助申請。同時,配齊村級民政信息員,推動社會力量介入社會救助領域,進一步加強基層經辦力量,使社會救助形成區級綜合統籌、鄉鎮(街道)協調推動、村(居)主動發現的三級聯動機制,實現由“群眾上門求助”到“主動發現救助”的轉變。
為進一步讓困難群眾得到及時、高效、精準的救助服務,將“以救助對象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落地落實,我市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入戶調查、政策宣傳、公示檢查等工作,使社會救助工作更加規范、機制更加完善。第三方機構主要參與事務性工作,其工作人員經培訓合格后,在走訪排查、入戶調查復核、精準計算收入方面,不僅能把鎮村干部從紛繁復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還能避免在評定低保過程中因手段落后、信息掌握不精準、人為因素及個人感情色彩等出現問題,讓社會救助真正做到“應保盡保、應助盡助、一戶不少、一人不落”。
此外,我市還通過購買社會救助服務,通過社會組織或專業社工提供有針對性和差異化的個案服務,精準識別困難群眾的困境,精準制訂了不同的跟進方案,讓社會救助更有溫度。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