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1-01-28 09:40:13
責任編輯:周剛
開展就業技能培訓。
就業,一頭連著民生冷暖,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2020年,面對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如何穩崗就業保住群眾“飯碗”,無疑是眉山面臨的一次大考。
面對挑戰,眉山市認真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千方百計挖崗位,多管齊下保重點,全市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農民工務工返崗“春風行動”、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等工作被央視關注報道,就業服務工作交出了群眾滿意的答卷。
阮萬均從漁民變身為藥店工作人員。
退捕漁民的再就業
阮萬均 “丟下老本行,我實現了再就業”
1月15日,在位于青神縣城成藝路的一家藥店里,阮萬均正一邊整理藥柜,一邊清潔玻璃柜;如有顧客前來買藥,他又迅速來到門前的隔離臺,為他們測量體溫……誰能想到,這個動作熟練的藥店工作人員,曾是一名“老漁人”。
“我從小就和父親一起在岷江打魚,不論刮風下雨都未中斷,雖然一年能掙好幾萬元,但是日曬雨淋十分辛苦。”阮萬均說。
去年以來,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長江流域全面禁捕退捕工作要求,青神縣發布天然水域禁捕公告:岷江長吻鮠國家水產資源保護區永久性禁漁,禁止任何形式的生產性捕撈;其他天然水域從2020年1月1日起實施10年禁捕期。
阮萬均所在的青神縣青竹街道鹽關村位于岷江邊上,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持證漁民。禁漁后,捕魚人還能干什么?
像阮萬均一樣的漁民犯了難。生長在岷江邊,捕魚早已成為江邊漁民的生活支撐,除了捕魚他們也沒有其他技術。
“正在發愁時,人社部門工作人員給我打電話,說有針對我們退捕漁民的專場招聘會,接下來還有專門的培訓班,如果有需要可以考慮一下。”談起再就業,阮萬均說,在相關部門的推薦下,他順利進入藥店上班。“現在工作條件好,收入很穩定,不用起早摸黑、風里來雨里去,而且還有時間照顧父母。”
“像阮萬均這樣的漁民有很多,他們大多年紀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除捕魚外一般不具備其他專業技能。岷江禁漁后,他們都經歷了一場結構性失業的陣痛。”青神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長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啟動時,他們就提前介入,開展就業和職業技能培訓意愿調查,積極對接企業,為有就業意愿的漁民量身推薦企業用工崗位,舉辦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3場,現場達成就業意向35人次;組織退捕漁民就業幫扶座談會2場,收集漁民就業需求和困難。同時,完成首批54名退捕漁民種植養殖技能和創業培訓。
58歲的漁民吳永健通過技能培訓,考取了獸醫證,又在政府的幫助下被養殖場聘用,成了轉產就業的優秀典型;對岷江有深厚感情,禁漁后仍不愿離開岷江的楊建強,選擇了從“捕魚人”變身為“護魚人”,在維護河道環境衛生的公益崗位上繼續駐守江邊……
“為幫助我們實現再就業,政府相關部門不但對我們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幫我們找到了工作,還為我們補貼購買養老保險,讓我們解除了后顧之憂。”楊建強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青神縣145名退捕漁民,在勞動年齡內有就業愿望的133人已全部實現轉產就業。
為幫助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提升就業能力,有效促進其實現再就業,去年眉山市出臺促進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八條措施,以“真金白銀”助力失業人員再就業。同時,針對困難群體就業,去年眉山市開發公益性崗位7140個,落實公益性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5084.72萬元,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7359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32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0人。
通過技能培訓,龔永惠成為搶手的育兒嫂。
“金牌”育兒嫂的進階之路
龔永惠 “培訓強技能,雇主給我漲了工資”
持證上崗、科學帶娃,會小兒推拿、能英語啟蒙,還能帶孩子畫畫……具有這些綜合素質的育兒嫂,是很多家庭爭搶的“香餑餑”。42歲的龔永惠就是這樣一名“金牌”育兒嫂,她的進階之路與眉山市開展的補貼性技能培訓密不可分。
“人到中年工作難找,及時學到技術快人一步,才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龔永惠坦言,她是大專學歷,年輕時一直在沿海城市打工,曾做過眼鏡店店長、電子廠高級技術員,2017年回到眉山老家從事育兒工作,其間一直想學習新技能提升自己。
“我姐姐從事家政服務10多年了,去年6月,她告訴我政府有補貼,可以免費學習小兒推拿和養老護理,我二話不說就去報了名。”龔永惠說,她很喜歡小孩子,但是以前帶小孩都是憑經驗,經過技能培訓,學到了很多東西。
去年培訓結束后,龔永惠便被仁壽一家雇主高薪聘請。“目前帶的這個寶寶只有五個月,但是很聽話,一哄就安靜。”龔永惠說,因為掌握了專業的知識,雇主對她很尊重,在孩子的問題上愿意聽她的意見,自己有一種職業成就感。
“雇主對我很滿意,目前已經給我加了工資。”龔永惠介紹說,當時跟她一起參加培訓的姐妹,有的去了瀘州的醫院上班,有的在產康中心上班,待遇都不錯。
2020年,圍繞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眉山市整合家政服務行業資源,以政府出錢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讓農村剩余勞動力通過免費培訓提升技能;成立了家政服務行業協會,設立了扶持家政服務進一線城市工作專項資金,將一批批培訓合格、持證上崗的“蘇小妹”送往北上廣……一系列舉措的落地實施,不僅擦亮了眉山家政品牌,更打通了家政扶貧的勞動力轉移通道。
“經過培訓認證,持證上崗的中級育嬰師一般月工資在6000元—7000元;月嫂更高一點,基本上可以拿到8000元—10000元。”市家政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0年,協會共有3619人通過了家政職業培訓后持證上崗。
2020年,眉山市以政策為引導,開展各類補貼性技能培訓穩定就業形勢,全年開展各類補貼性技能培訓4.62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32243人,完成率居全省第二位。
返鄉創業的劉蕊,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新農人”創業帶動就業
劉蕊 “做職業農民,帶動鄉親增收致富”
1月26日,在仁壽縣彰加鎮鑫來家庭農場,23歲的劉蕊正弓著身子掐豌豆尖。“剛冒出來的豌豆尖特別鮮嫩,這兩天市場價格不錯。”
2020年7月,大學畢業的劉蕊返鄉創業,回到仁壽老家流轉了110畝土地種果樹、蔬菜。農場選址、搜集辦證資料、跑審批部門……成立家庭農場的前期工作,她很快就完成了。“這要感謝政府部門的幫助與支持。”劉蕊說,辦理營業執照和土地流轉證需要準備什么材料,工作人員都給她開出了清單,只需“照單辦事”,她很快就把開辦農場所需的手續辦齊了。
因為是大學生創業,劉蕊還申請到了1萬元的創業補貼。她說,自己創業剛起步,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這1萬元的補貼就是雪中送炭。
去年以來,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眉山市出臺八條措施,通過鼓勵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擴大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規模、擴大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人數、推動創新創業、提升就業能力等“組合拳”,切實做好疫情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以前自己從沒種過地,剛開始對種植業比較迷茫,特別是在柑橘苗的栽種上,溝渠怎么開、壘土壘多高、苗木間距要多寬,都沒有概念。”劉蕊說,相關部門針對像她這樣的新手開展了各種技能培訓,慢慢地就上手了。
目前,已通過培訓認證、拿到了職業農民證書的劉蕊一門心思做起了農場主。她現在聘請了當地的村民在農場打工,最多的時候有20多名工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嘗試新的種植模式,將產業擴大,帶領周邊群眾增收致富。”劉蕊說。
2020年,市人社局實名登記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4088人,通過職業介紹、推薦就業見習崗位、提供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信息、創業就業政策咨詢服務等方式,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4035人,就業率達98.7%。
2020年,眉山市落實創業就業稅務優惠5.5億元,對畢業5年內處于失業狀態的高校畢業生及市域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學生給予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8億元,幫助1761名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全市新登記注冊個體工商戶12500戶、私營企業2500戶。
舉辦就業雙選會。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